|
首页 所有 |
张志坤:中美如果军备竞赛,谁能撑到最后? |
张志坤:中美如果军备竞赛,谁能撑到最后? 张志坤 云阿云智库 许多人中国一提到这一话题就不寒而栗,他们往往就此警告说,当年的苏联因此而垮台,我们千万不能落此陷阱,中国的经济与社会无法支撑一场新的军备竞赛,这关乎中国和平发展的既定方向,关乎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局,似乎一旦不幸发生,中国就将大难临头,国将不国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海内外都有相当一些专家学者严厉警告中国,千万不要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不管美国怎样打造日趋严密强大的反导系统,也不管美国怎样发展完善“一小时打遍全球”的装备体系,也不管美国如何策划“空海一体战”,也不管美国怎样装备完善其太空战争体系,中国都不要因应跟进,否则就有挑战美国霸权的嫌疑,就有惹起新一轮军备竞赛的风险。更有甚者,还有人在和平发展的大旗下否认战争的必要性、可能性,说什么“人类文明的进步,战争不解决问题了”,而只能靠“互利共赢”解决。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在今后的人类历史中,战争将永远地退出国际政治舞台,言外之意,就是中国应该放弃一切战争准备,用他们的一句著名的宣言就是,“不要拿我的税款去造航空母舰”!认为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有效规避军备竞赛的风险,才能避免重蹈前苏联的覆辙。 既然这样,我们不仅要问,中国真的能够躲避这样一场军备竞赛吗?如果不能躲避,中国就注定要遭殃失败吗? 一、军备竞赛是否可以避免 关于如何避免中美新的军备竞赛,迄今为止,避免论的拥趸们只给出了两个方法,一是自废武功,如上述那样,任由美国发展能打击全世界——当然也包括中国的军备,对此置之不理无动于衷;二是深化合作、加强互信,让美国相信中国绝不挑战美国,从而避免新兴大国与传统霸权之间的对撞,在中美之间构建其“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我们说,第一种方法等于是战略投降,不过是当年汪精卫路线(或者说贝当路线)的现代翻版,没有讨论的价值。第二种方法想法美妙,办法乏力,事实已经证明,谁都找不到一根支柱能够支撑中美之间的战略互信,而严酷的现实是,美国越来越不相信中国,也越来越不尊重中国,对美国来说,“合作”可以,“共赢”不行(有关这个问题,可以参阅笔者《中美合作,谁“合”谁,谁“作”谁》一文)。所以,第二种办法也没有实现的可能。 因此,我们认为,新的军备竞赛难以避免,而中国必然被卷入其中。支持这一结论有三个方面的理由: 一是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推动军事装备更新换代竞赛化。人类的技术能力呈加速度式的发展,新技术新手段总是最先最快地应用到军事装备领域,更新换代的周期日趋缩短,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在这样一种大趋势下,更新军备、争夺战略制高点的行动就如同竞赛一般愈演愈烈,不但在超级大国之间展开竞赛,地区中等强国之间也竞相比拼,甚至连区域小国也不甘落后,没有哪一个国家不力求用最新技术装备自己,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甘愿在军备上落后于人。所以,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大大小小不同规模的军备竞赛就没有一刻停歇。今天的世界也是这样,尽管美苏全球范围的军备竞赛因苏联垮台而湮灭,但军备竞赛并没停止,以色列与伊朗,巴基斯坦与印度,导弹与反导,隐形与反隐形,等等,各种形式的军备竞赛只能用日新月异四个字来形容。 二是军备竞赛乃霸权本能,没有谁可以拦住美国不搞军备竞赛。凡“霸”都是打出来的,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没有一个“霸”不是这样诞生的;不但靠打成“霸”,而且还要靠打称“霸”,否则霸权也不能维持,这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所有霸权都遵循的规律。要“打”就得武力强大,就要在军备上超越一切其它力量,这是一切霸权的本能,美国也不例外。做为有史以来最大、最突出的全球霸权,美国的霸权野心永无止境,美国的军备发展永无止境(感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笔者文章《美国的霸权野心究竟有多大》),它所追求的就是绝对安全,就是随心所欲的战争自由,美国有权利打击任何目标,而任何人都不可拥有还手的能力,否则就是威胁,就是挑战,力量对等是霸权所不能容忍的,战略平衡也是霸权所不能容忍的。所以,美国要拼命发展最新最好的武备,要压倒所有国家的军事能力。要把与其它力量之间的技术能力差距拉得越大越好,要无限地拉开距离。它过去是这样干的,现在正在这样干,今后还会更加努力的这样干。当前的几个具体表现是:它要尽可能剥夺别国家的核能力,抵消其它国家的弹道导弹打击能力,建立一小时全球打击的力量体系,发展可以毁灭敌人而自身零伤亡的装备体系,等等,其代表性的武备系统就是NMD、TMD、X——37B、X——47B,这些都是已经披露出来的,秘密在研和在装的还不知道有多少。美国就是要搞这样的竞赛,不管是财政困难还是经济困境,都不能让美国有所动摇;也不管是谁来反对阻扰,同样也丝毫不能让美国有所动摇。简单一句话就是:美国要搞军备竞赛,谁也拦不住,中国也不在话下。 三是战略竞争必然导致军备竞赛,不以人意志为转移。中美两国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迄今为止大致上有三种描述:第一种,合作的关系,“只能合作,除了合作别无出路”;第二种,竞争的关系,或者“合作+竞争”的关系;第三种,对抗的关系;现在看来,第一种描述已经被无情的事实击得粉碎,现在不值一提;第三种描述被认同的不多,而第二种描述正大行其道、广为流传。笔者其实并不赞成第二种描述,以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为着讨论问题起见,我们不妨顺着第二种描述的逻辑、以其为起点进行讨论。讨论一下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中美之间的军备竞赛的问题。 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能避免军备竞赛吗? 所谓战略竞争,其目的是夺取战略优势,而在任何战略优势中,军备优势都是不可缺少的基础,这是最基本的战略常识。战略优势并不等于军备优势,但没有一定军备基础的战略优势则荒诞无稽。所以,要想争取战略优势,在军备上就不能被对手所压倒,必须具备足以自卫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紧密跟踪对手的军备技术发展,就只能去缩短彼此之间的差距而不是拉大这个差距,否则就将被剥夺战略发言权、逐出竞争行列而被淘汰。 所以,与美国进行战略竞争,中国不能坐视美国拉大其军备与中国之间的差距,不能任凭霸权进一步强化其相对于中国的军事战略优势和霸权的总体优势,而应力求逐步缩小彼此之间的距离,包括军备水平的差距,也就是说,也必须在军备方面进行竞争。这就是说,战略竞争中不可能没有军备竞争,也无法排除军备竞争。 二、中国不能在军备竞赛中被淘汰,更不能自行退场 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对永久和平充满了向往,期盼着有朝一日能铸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所有的人都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之中。 也许正是出于这一强烈朴素的愿望,所以今天中国特别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以便能够专心致志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应该说,和平发展或者和平崛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优选择、最佳路径。但是,任何选择任何路径都必须面对现实条件,都只能在现实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行动。在现实条件下,中国不能在军备竞赛中被淘汰,更不能自行退场。原因在于: 第一,“和平发展” 与军备竞赛并行不悖。 现在,国内外总有人把“和平发展”与军备建设对立起来,一说到中国重视军备加强国防的正当举措,就好像是对“和平发展”的动摇,在他们的鼓噪下,“和平发展”差不多成了套在中国头上的紧箍咒。 这根本就是错误的! 不管什么发展,其终极目的都是争先争优,也就是要获取战略优势,和平与否不过是手段与途径之别,目的并无二致。“和平发展”不等于放弃战略优势,争夺战略优势就不能在军备上落后,就必须在军备建设上赶上时代的潮流与发展的潮流,也要把历史上的欠账追补回来,非如此,“和平发展”就要失去根本的保障,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和平发展”与军备竞赛并行不悖。(有关这个问题,感情趣的可以参阅笔者文章《当代中国能否经得起战争的考验》)。 第二,捍卫国家利益,必须具备强有力的军备水平。 中国利益正在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正日趋严峻,这在今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怎样才能有效地捍卫自己的利益,长期以来,有一些头面人物大肆鼓噪“合作”、“谈判”的曲调,他们说,只有加深“合作”才能应对挑战,只有放大彼此的利益才能避免互相之间的冲突。因为这类人物都非同等闲,所以他们的声音空前放大,一时间俨然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声音。 但是,事实无情地粉碎了他们的梦呓。挑战中国的霸权集团无意于在战略上平等对待中国,他们只不过是打着“合作”的幌子对中国实施战略压迫;周边势力无意于在领土争端中与中国谈判,这已经从日本、菲律宾等国的政府声明中得到验证;大大小小的野心集团正试图用武力手段讹诈中国,这也路人皆知……所以,这些头面人物所谓的“合作”、“谈判”,现在变得凄凄惶惶,形象如同可怜的乞丐,在寒风中捧着一个上面写有“合作”、“谈判”字样破碗,用一种近乎哭泣的呻吟请求着别人的施舍。但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尽管这个乞丐一直在寒风中很勤勉地哀告,但碗中依然空空如也,好不悲伤! 人们常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句经典的名言包涵两层意思于其中:一是决心,二是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强大的军备是国家战略能力的基石,没有强大的军备,中国难免为人所犯,也无法在为人所犯之后去有力地犯人,更不用说什么应对利益在全球扩展所带来的挑战了,恐怕连“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都要力不从心。武器的批判只能用武器来回答,这就是人类的基本现实。 第三,落后就要挨打,军备落后将使挨打的危险直接成为现实。 “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脍炙人口的名言是对人类社会丛林法则最经典的概括,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还将是这样。近一个时期以来有一种战略上的忽悠,这就是所谓的“软实力”一说,弄得中国的“专家”、“学者”也跟着神魂颠倒,似乎只要中国的“软实力”上来了,应对战略挑战就游刃有余了,更不会“挨打”了。 其实,“软实力”一说到底能否成立大可疑问,“实力”就是真实可信的力量,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硬邦邦童叟无欺,这样的实力还有什么“软”的部分吗,从字面上理解,“软”与“实”根本就是截然相反的东西,“软实力”这一概念本身就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 抛开概念的文字释读不讲,叫嚷“软实力”的国家哪个不是在拼命打造军备实力呢?美国是这样,日本是这样,俄罗斯是这样,印度也是这样,他们都不想在军备上落后,因为只有在先进军备的支撑下才能攻打别人,即美国侵略占领伊拉克、阿富汗,俄罗斯攻打格鲁吉亚,印度攻打巴基斯坦;而落后就要挨打,如苏丹,如巴勒斯坦,如利比亚、叙利亚等等。 中国也是这样,军备落后也直接面临挨打的现实危险。美国轰炸中国驻南使馆的例子就不消细说了,仅仅就说现在,美国不是威胁要打击中国的核地道吗?不是准备摧毁中国的军事基地吗?日本不是准备同中国再打一场新时代的甲午战争吗?如果中国没有反击能力,这样的打击随时可能降临头上。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历史经验表明,美国也好,日本也好,他们发动军事打击总是行动迅速,且从不提前通知,更不会与受打击者商量可否。 三、谁先倒下,谁能撑到最后 毋庸讳言,军备竞赛必然给各国带来沉重的负担与压力。 首先是财政上负担。现代化武器装备的价格简直可以用天文数字来形容,没有强大的财政支持,军备竞赛难乎为继。 其次是经济上的负担。发展军备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如果这些资源投入到国民经济的建设中,将有效地提升经济发展的水准。 最后还将在相当程度上成为社会的负担。社会全体成员都要不同程度地承受军备建设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降低了他们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因为有上述这些负担,所以军备竞赛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有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将不断向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等各个领域扩散。这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可以说是尽人皆知。 但是,尽管如此,古往今来的政治家、战略家却都对之情有独钟、乐此不疲,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孙子曾经说过,“夫不尽知用兵之害者,不能尽知用兵之利”。辩证地理解这句名言,就是说,应该既知道用兵之害,也应该知道用兵之利。具体到军备上来说,这里面蕴藏有极大的战略利益于其中。 其一,这是伐谋所必须的内容。“上兵伐谋”,人们往往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外交捭阖,其实根本不是这样。战略上“伐谋”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谋划在军备上建立和完善高出敌人水平的军备系统,谋划如何克制对手,包括装备可以出敌不意、制敌死命的秘密武器,用眼下时髦的话就叫“杀手锏”。只有在军备上棋高一着,才能为战场上棋高一着奠定可信赖的物质基础,才能获取应有的战略优势。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发明的坦克,二次大战美国发明的原子弹等,无不是这一精髓的产物。对此,中国古代的谋士曾用一句高度凝练的话予以概括“国之利器不可示人”。事实上,当年的美苏之间军备竞赛,也完全不是简单的技术和装备的竞赛,而是比拼智谋互争上游的战略竞争。 其二,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重要手段。人人都知道“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略的最高境界,但怎样才能做到呢?其中一个重要手段或者说重要途径就是在军备上压垮对手,这是一个直接而有效的手段。相比于其它手段而言,这种办法破坏最少、代价最小、效益最大。现在回头来看,冷战后期美国里根政府之所以大张旗鼓地搞起什么“星球大战”计划,其战略用意也在于此。历史上的确有很多大小霸权,它们不是被战争摧垮却是被军备竞赛拖垮从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总之,军备竞赛是战略竞争和战略博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大战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一盘大棋中的主力棋子。这大概就是不管多么高明的战略家都明知其有害却难以置身事外的原因,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看谁能够把握得好,运用得好,看谁能趋利避害,从而淘汰别人、自己胜出。 现在,一场新的军备竞赛已经拉开大幕开始上演了,中国躲也躲不开,那就只能勇敢面对,利用自身的优势演出好戏。对中国而言,这不无危险,但更多的则是战略机遇。笔者以为,利用现有的条件与机遇,中国能够推动军备竞赛使之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第一,中国已经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 今天中国的GDP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已经有相当的经济实力,这一点,已经超过了当年前苏联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还一直保持着高增长,在经济上已经对美国及西方的优势构成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适时地将经济优势转化为战略优势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而且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果中国仅仅满足于经济优势而不主观能动地做战略转化,那么就将面临美国及西方集团运用战略优势破坏中国经济优势的巨大危险,中国的经济成就有可能成为战略抵押品而毁于一旦。进行这样的转化,竞争战略优势,必须把军备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瞄准美国的军备发展动向,在追赶的同时,着力创新发展自己的战略“杀手锏”。为此,适当地牺牲一点生活水平,牺牲一点增长速度,付出一定的代价是完全值得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与百年大计,当代中国不能不这样做,也不得不这样做。这里我们必须再次强调一句,这与和平发展并行不悖,不存在任何矛盾冲突。 第二,可以做到在战略上小投入大产出。 投入与产出,战略上也讲究这个问题,中国军备上的投入在战略上可以获得大的产出。这场竞赛不仅是中美之间的事情,而是如一场浩大的台风那样,席卷一大片。现在,日本、俄罗斯、印度已经卷了进来,韩国、越南、菲律宾、印尼等正拥身投入,朝鲜、巴基斯坦、伊朗等不得不参与。这是一件大好事,中国可以一带五、带六甚至带动更多,在战略上坐收“四两拨千斤之效”。一些国家狂购武器,对中国而言表面上看是坏事,但从长远看却是一件大好事,因为这场竞赛的程度越来越激烈,压力越来越大,进来容易,出去就将是被淘汰,而被淘汰的下场肯定不会好受。第一轮被淘汰的将是那些螳臂当车、不自量力的小丑,接下来的就是印度、俄罗斯、日本,很多国家的经济增长梦、有声有色大国梦,势将因为这样一场竞赛而葬送,这就能化解中国许多战略难题,免除相当多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不给霸权以喘息之机。 现在,美国还在财政的困境中支撑。不给其削减的机会使其继续加大国防费用开支,这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吗?这是必须的;美国还在经济的泥潭中挣扎,它要重振制造业,实现经济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让更多的美国企业以军火为业,不亦宜乎?这也是必须的;美国已经有若干战略负担了,除上述两项之外,所谓的反恐依然挥之不去,它急于收缩战线、集中力量对付中国,却仍然难于从中东脱身。在这种情况下,再给美国增加一项更大更重的战略任务,即新一轮的军备竞赛,这不是中国对美国对最大的信任和对霸权大国非常负责的表现吗?这也更是必须的。 所以,军备竞赛正当其时。这场竞赛时间越长越好,范围越大越好,程度越深越好,最后的结果必将给全球带来一个崭新的面貌。 那么,这场军备竞赛到底谁撑不住,谁能支撑到最后呢? 我们说,一场浩大的新军备竞赛已经开始,这已经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美战略博弈的重要内容。同任何一场竞赛一样,这样的竞赛注定要决出高低、淘汰不堪,但与其它竞赛所不同的是,这样的竞赛关乎民族的兴亡国家成败,胜出者将赢得战略上的胜利,失败者将以悲惨的面貌收场。这场比赛不仅有中美两大国参加,还有俄罗斯、日本、印度、越南、韩国、朝鲜、印尼、菲律宾等国一并在你追我赶。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任何人都找不到中国应该下场的理由,任何人也都看不到中国能够被淘汰的可能,感到危机甚至有点煌煌不可终日的是别人而不应该是中国。这大概就是中国带来的最严峻的挑战,也是“中国威胁论”的最大动力源。 所以,最后谁会撑不住,很可能并不是中国。 |
|||
2021-10-11 4094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