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所有 |
林彪与韩信,隔空两千年,军史话春秋 |
林彪与韩信,隔空两千年,军史话春秋 原创 虚声 虚声 翻开中国历史,有一个群体永远魅力四射,那就是名将群体,他们把战争推向艺术。当然这个群体也有很大的差别:稳健型有之,如卫青、徐达;奔放型有之,如霍去病、陈庆之;诡异型有之,如孙膑、粟裕;灵动型有之,林彪和韩信,是这个群体的佼佼者,其军事艺术风格兼具稳健和灵动,对立统一的结合体。 林彪和韩信,顶级军事天才,这个是公认的;政治智慧是自以为很厉害,这个暂且不讨论。 性格看,两人都属于那种真才实学话不多类型。林彪年代离得比较近,大家知道的比较多,他沉默寡言,酷爱沉思默想,酷爱看地图。韩信年代离得比较远,但我想应该类似,话不多,凭本事说话。 但是今天把林彪和韩信拿出来对比,可不仅仅是因为个体因素。 在立体史观大周期中,两个人处境比较类似。 秦汉时代,大中华进入农耕文明周期。 民国、共和国时代,大中华进入工业文明周期。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两个最重要的时间段。 汉帝国建立过程中,韩信无人能取代。尤其是楚汉相争那几年,如果没有韩信,刘邦最后也会胜利,但不会那么快。 同理,林彪在共和国建立过程中,也有不可替代的战绩。从东北冰冷的白山黑水之间,到海南炎热的天涯海角,书写一代传奇。 如何用最短的方式把两位传奇说清楚,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最终的结论是只有借助于大地缘概念来解释—— 在宋之前,农耕文明世界的历史轴线以西安和洛阳为轴心,呈西东方向走势。主要以西安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秦汉、隋唐都是以西安为中心向东统一全国。韩信的军事脉络,也符合这个趋势。 在宋之后,农耕文明世界的历史轴线演变成以北京和南京为轴心,呈北南方向走势。主要以北京为中心,南京为副中心。元明(朱元璋由南向北,朱棣由北向南)清、包括共和国,都是以北京为中心,由北向南统一全国。林彪的军事活动脉络,也符合这个趋势。 这是立体史观中大历史周期演变的过程,地缘变化的结果。只有了解这些地缘变化,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军事、甚至是财政和商帮的兴衰。 历史进程中的韩信 韩信生于公元前231,死于前196,活了35岁。这段人生已经足够精彩。他的人生精华,集中在公元前206到公元前202,楚汉战争中对项羽作战的那4年。 韩信短短一生中指挥过的经典战役:陈仓之战、京索之战、安邑之战、破代之战、井陉之战、胁燕之战、破齐之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 这些战役中,以陈仓之战与垓下之战最为重要。 话说灭秦之后,项羽分封天下,把刘邦封为汉中王,就是今天陕西南部的汉中盆地那巴掌大的地方。那里也是刘邦争霸天下的起点。刘邦当时无力与项羽抗衡,接受张良建议,入蜀后烧毁子午谷栈道,以示无东顾之心,麻痹项羽。暗地里刘邦集团却励精图治,恢复生产,养精蓄锐。 公元前206年,刘邦在汉中拜韩信为大将军。当时韩信25岁,人生第一战就是带领汉军出汉中,夺取关中。汉中和关中之间横亘着秦岭,只有四条路可走,如何突破关中封锁?韩信以周勃、樊哙为先锋,命令他们修复子午谷栈道。替项羽留守关中的章邯不以为意:照这种修法,修三年也修不完。 尽管如此,章邯也没有大意,把主力调至子午谷口防御汉军。 韩信率主力从陈仓道翻过秦岭,悄悄抵达陈仓发起突袭。章邯听闻大惊,仓促之间率军驰援,被韩信打败。 原来韩信的策略:明修子午谷栈道,暗度陈仓道。 拿下陈仓,就意味着东进的道路被打通,汉军沿着渭水乘胜追击,围困章邯于废丘,司马欣、董翳投降,韩信攻占了整个关中!——此战体现出韩信的战略判断。 韩信人生的第一战,没费多少力气,就帮助刘邦再次占领关中,相当于拿下争霸天下的本钱。这一战足以让韩信跻身名将之列。要知道秦国就是以关中为根据地向东统一六国。韩信要做的事儿,就是指挥汉军把秦军干的事儿再干一遍。 这里顺便说一下。四百年后,刘备集团占据汉中和巴蜀,试图重复刘邦的故事。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呕心沥血,想要兴复汉室,一次又一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始终无法拿下关中平原。原因在于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56年)武都大地震,导致古汉水改道,不再流向汉中盆地。刘邦韩信北伐,可以通过古汉水运兵运粮,不用担心后勤问题。到诸葛亮时代,失去古汉水航道,后勤始终无法解决。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任凭诸葛亮绞尽脑汁,即便发明了传说中的木牛流马,也解决不了后勤运输问题,北伐无疾而终。 一场地震阻断刘备和诸葛亮的宏图大业,时也!命也!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有趣。 公元前205年4月,刘邦彭城惨败,韩信组织留守关中的军队发动京索之战,为其阻挡项羽的追杀。同年8月,韩信领兵东渡黄河,在安邑之战中击溃魏,拿下山西。 此战之后,刘邦得魏降卒补充前线,加强对项羽的正面防御。 韩信大展拳脚—— 在山西与河北的北部灭代,剪除侧面威胁。 折返太行山以东,井陉之战中背水列阵,置之死地而后生,大破赵军(前204年)。此战之中,韩信的灵活用兵发挥得淋漓尽致。——此战体现出常规战中韩信的指挥艺术。 然后再向北,软硬兼施,迫使燕国投降。 继续东进,拿下山东的齐国(前203年)。 韩信用三年时间,把黄河中下游各地重新打了一遍,最后和项羽决战于垓下。 公元前202年,秦汉之交最杰出的军事家,30岁的项羽和29岁的韩信碰面了。 其实这并不是一场公平对决。项羽从头到尾都是玩军事的,论作战刚猛,无出其右;但是楚汉战争打到第四年,他在政治上已经完全失败,战略上注定失败。韩信背后则有一个完整的政治集团。刘邦虽然出身不怎么样,但有政治大智慧。张良、萧何、陈平等人可以把后勤粮草准备妥当。 单论军事也不公平:韩信可以调度的军队有60万;项羽手中只有10万军队,且粮食后援全数断绝,已是强弩之末。韩信以其天才的军事布局,把项羽围困于垓下。 韩信把阵地大纵深拉长,按照防御态势层层布局。历史上说韩信对项羽十面埋伏,其实不是,是三面,典型的围师必缺。 项羽政治上失败,后勤粮草断绝,兵疲将乏;最终败走、自刎于乌江岸边,年仅30岁。 垓下之战是韩信的人生巅峰,不仅逼死了项羽;也把刘邦、张良、萧何、陈平等一帮人精人杰逼成后勤运输队长!整个天下只见他一个人表演。 ——此战体现了韩信的大局观,排兵布阵之能耐。此战之后,战乱不堪的华夏大地再一次平静下来,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将拉开序幕,但是和韩信已经没有关系了。 战后韩信的人生只剩下一件事,等死。六年之后的196年,韩信等到了死期。 韩信给后世留下的最大谜团,在于他是如何做到“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这个问题要考虑当时的军队建制,很难了。但是可以从林彪如何编练百万大军中,管中窥豹。 林彪其事 韩信原本跟着项羽,没得到重用,最终归汉。 林彪原本在蒋介石领导的黄埔军校学军事,最后却归了共产党。 林彪所处的历史周期比韩信复杂得多。韩信面前只有一个不会玩政治的项羽,背后有刘邦、张良等人的支持;只有内忧而无外患。林彪时代,列强虎狼环伺,外患到了生死存亡之边缘。因此韩信在汉军之中,孤星闪耀;林彪只是群星中的一位。 十大元帅之间对比一下,论宽厚,林彪不如朱老总;论刚毅,林彪不如彭德怀;论理论知识,林彪不如刘伯承;论豪情和血性,林彪不如贺龙;论谈经论道,林彪不如陈毅;论政治能力,林彪和聂荣臻、罗荣桓、叶剑英没法比。林彪是一位深思型的将军。他的个性低调而敏感,喜静不喜动,喜沉思不喜言谈。就这点性格而言,他和徐向前、粟裕比较接近。 鉴于近代历史的复杂性,林彪军事生涯的空间跨度和时间跨度远大于韩信。 空间跨度上看: 韩信从西打到东,相当于从关中平原打到黄河入海口,从黄河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那么林彪就是从南打到北(井冈山到延安),又从北打到南(东北到海南岛)。这个地理跨度对古今中外的军人来说都非常罕见。 时间跨度上看: 韩信的军事生涯就集中在楚汉战争4年,林彪的军事生涯是22年。 红军时代,林彪从排长干起,一路向上,23岁当军长,最终成长为红军之鹰。 林彪第一场经典战役,应该是龙岗伏击战,通过诱敌深入、山地伏击的手段,局部以多胜少,以强胜弱。黄陂草台岗伏击战,25岁的林彪时任红1军团军团长,打得陈诚眼睛冒金星,此战过后,林彪获得“常胜将军”之称号。 整个红军时代,林彪和彭德怀双星闪耀。红军时代的林彪,体现出指挥作战的灵动性,犹如韩信在赵地展现出来的战争技巧。 长征途中,不论是湘江战役这种被动阻击战、还是飞夺泸定桥和时间赛跑,或者激战腊子口,林彪都是一线指挥官。这个阶段的林彪,依然是逆境中展现才华。 真正让林彪名扬天下的战役是平型关伏击战。战争规模不大,但是却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中国人的抗战决心,对抗战初期的中国军民是一针强心剂。不幸的是平型关之战后,林彪被友军误伤,错过大半抗战历程。 林彪再次出山,已经是去东北了。经过从南向北撤退之后,林彪以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大练兵。1946年低,39岁的林彪发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之战,扭转在东北被动防守的局面。此战在林彪军事生涯中也有标志性意义。此战之前,林彪都是在战略防御态势下指挥作战。此战之后,林彪开始在战略进攻态势下指挥作战。 1948年是林彪统帅生涯的巅峰。那一年,他指挥辽沈战役。这是决定性的一战,歼灭国军精锐47万多。此战之后拿下整个东北,其重要性在韩信拿下关中平原之上。因为有了东北,便可以立于不败之地,退可以守住东北平原,进可以入关逐鹿中原。 林彪在辽沈战役中的布局和把控,绝不输于垓下战役中的韩信。 他在东北的几年,从练兵到发动大规模战役,把军事史上各种战术都尝试了一遍。当然战果也很惊人:把国军名将打了一遍,杜聿明、陈诚、廖耀湘、范汉杰、卫立煌,这些都是国军精英中的精英,都败在林彪手下。去过东北的国军将领,只有孙立人和陈明仁受到蒋介石的猜疑被提前调离,没有遭遇失败。 此后林彪带领百万大军入关,迅速赢下平津,收编国军50多万。此战和粟裕的淮海战役一起,彻底摧毁了国军主力。三大战役打完,蒋委员长只剩下去台湾一条路。 然后林彪统帅的大军又以摧枯拉朽之势奔袭华中,插向华南,饮马天涯海角。 再然后,作为军人的林彪使命就完成了。历史原本还给他留下一个巨大的机遇:去朝鲜指挥志愿军,但因种种原因,他错过了。如果他去朝鲜,历史地位将再次提高一个档次。 要说林彪和韩信谁的军事水平更强,这种对比犹如关公战秦琼。但毫无疑问,他们都处于历史顶级行列。 要论政治素质,两人都不算很高;但林彪强于韩信。这不是这里要讨论的。 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就是从立体史观中看,林彪和韩信的命运、贡献和历史大趋势的走势有类似之处。 我真正想说的是:韩信之后,汉走向农耕文明的巅峰。我希望林彪之后,共和国走向工业文明之巅峰。至于其他部分,别的文章再说吧。 |
|||
2021-10-16 4950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