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中美关系 |
沈逸:要教会美国一些道理不太容易,但中国非常耐心细心 |
沈逸:要教会美国一些道理不太容易,但中国非常耐心细心 作者:沈逸 来源:观察者网 导读:对中国来说,中美关系的好坏并不是峰会能够决定的,不开这个峰会中国一样能过得去,甚至形势比美国过得更好。而对于美国来说,美国领导人特别需要这个峰会去为国内政治上加分,这样就能够让民众对本届美国领导人有希望、有期盼,并且带领美国实现复苏,走出困境。 沈逸 |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逸语道破。这次的中美领导峰会在召开之前,就引发了各方的广泛关注,这个广泛关注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在今天的世界,中美关系毫无疑问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有些问题上可能是没有之一的,就是最重要的。在全球发展,包括如何应对新冠疫情、抗击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在疫情之后必然会出现的全球经济波动中推动全球的有效发展,包括如何保障数字经济、跨境数据流动、信息技术服务、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等等这样一些目标,大家都希望中美之间能够进行合作。 第二,中美两国拥有庞大的实力,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和金融的实力。如果两国陷入到冷战,或者是所谓“新冷战”状态之中,对于全球来说是一个灾难。所以联合国秘书长希望中美之间不要打“新冷战”,当然,这事主要是美国的责任。在这次会谈之前美方就频频抛出一个概念,说中美之间要管控分歧,但事实来看,美方就是想挑事儿,然后负责制造分歧。当中方进行反击的时候,美国就蹦出来说要管控分歧,意思是我可以撩你你不能撩我,你不能反击。 这显然不对,中美双方的矛盾和分歧既要进行管控,也要正面面对和客观评价,然后建设性地进行管控,避免让它构成对全球的威胁和伤害。毫无疑问,这就是中美之间要完成的共同使命,所以大家都希望中美之间能够进行合作。 第三,有人在网上总结,自从进入2021年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非常波动,那什么时候是中美之间对话的好时机呢?就是当美国国内宏观经济数据出来的时候,美国的态度就比较积极。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数据显示通货膨胀、就业率、劳动参与率、经济增长成问题,以及国内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在“翻车”。 而这些问题光靠美国是肯定解决不了的,还需要得到中国的合作,但是如果美国在合作的同时,还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话,那是绝对不可取的。当然,要想教会美国这个道理是不太容易的,但是中国非常的耐心细心,然后坚定平和地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努力。此次峰会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召开的。 请大家记住,业界公认此次峰会是美国有求于中国超过中国有求于美国,我认为此次峰会对中美两国以及领导人的意义,其价值在今天是完全不对等的。对中国来说,中美关系的好坏并不是峰会能够决定的,不开这个峰会中国一样能过得去,甚至形势比美国过得更好。而对于美国来说,美国领导人特别需要这个峰会去为国内政治上加分,这样就能够让民众对本届美国领导人有希望、有期盼,并且带领美国实现复苏,走出困境。 最近的美国领导人都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特朗普时期的新冠疫情管控是个灾难,在他任期内美国新冠死亡人数达到了50万人,现在已经达到80万人,也就是说撇掉特朗普的50万,拜登任期下又死了快满30万人,这显然会让美国民众失望。再加上经济的不景气,所以,美国需要这样一个峰会,但是又面临两个冲突,一方面是给国内政治加分,另一方面是在符合美国国家利益情况下,负责任地去处置中美关系。 令人尴尬的是,这两个方面是互冲的,中长期是为美国好的,但是在短期的话,就会被美国国内的疯子咬,被政客去咬,而这届美国领导人又是个瞻前怕后、刀切豆腐要两面光的主儿。就很微妙,美国希望和中国接触,让大家构建对于中美关系的信心。 所以,此次峰会是处于一个很特殊的背景下召开的,我们又刚刚召开了十九届六中全会,相比较之下,中方领导人的地位政治、中国整体的发展、中国政府在应对新冠、气候变化、经济发展方面等所具有的信心和能力,还有政策体系,我们是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我的直观感受就是中方大气磅礴,我们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上、站在全人类的角度、站在对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对世界人民负责的高度上,去讲建设性的中美关系,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断。 新华社发了一个稿子,题目叫做《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进行视频会晤》,第一段讲: 当前,中美发展都处在关键阶段,人类的“地球村”也面临诸多挑战。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既办好我们各自国内的事情,又承担起应尽的国际责任,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这是中美两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共同使命。 讲得很清楚,先管好自己各自的事,同时又管好国际上的事,是全世界包括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方的基本态度是推动中美各自发展,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挑战,需要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中美之间要做到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然后中方的态度是“我愿同总统先生一道,形成共识,积极行动,引领中美关系积极向前发展。这是造福两国人民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 接下来就很有意思,习主席在后面讲“历史是公正的,一个政治家的所作所为,无论是非功过,历史都要记上一笔。希望总统先生发挥政治领导力,推动美国对华政策回归理性务实的轨道。” 之前,我们就中美关系历史上的成功经验讲了很多,但我们是首次讲历史如何评价政治人物。对此,中方语重心长地来提醒美国同行,就是你要发挥的政治领导力,要着眼于历史对你的评价,这话已经很透了。 美国的对华政策已经偏离了理性务实的轨道,你把它再推回来,这个时候在历史上是会留名的,这种说法在中美首脑的公开讲话上是极为罕见的。 接下来,总书记第一次归纳概括了新时期中美相处三原则:一相互尊重,二和平共处,三合作共赢。看上去好像并不特别的新鲜,没错,历来都提过。但是,作为新时期的中美相处三原则,这是首次系统性的提法。 其中,和平共处展现了中方的包容性智慧,不冲突,不对抗是双方必须够坚守的底线,这是中方的提法。而美方提出中美可共存,中美共存指的是什么?就是沙利文在CNN报道里面讲美国放弃改变中国,中美开始追求共存。 然后,中方马上把球接过来,说我们正要在“共存”前面加上两个字,最后就是和平共处。共存也有另一种定义,比如说我们不停的打架,不停的使用武力,然后不把对方灭掉,这也叫共存,但是这种共存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合作共赢。以前总书记讲过一句话,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个国家,而今天总书记讲“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发展”,这也是新提法。坚持互利共赢、不玩零和博弈、不搞你输我赢,但伴随中国的成长,中美之间博弈的平台是整个地球。 总书记在中美之间列出了四个优先事项,一是展现大国担当,中方第一次有了这样的表述,“在这方面,中美合作也许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中美合作是万万不能的。”中方第一次对待全球性倡议是希望中美能够进行合作,并且清楚提出中国的全球倡议对美国是开放,希望美国对我们也开放,不要把中国排除在外。 二是,本着平等互利的精神,推进各层级各领域交往,为中美关系注入更多正能量。习近平表示“我愿通过多种方式同总统先生保持联系,为中美关系指明方向、注入动力。中美在经济、能源、两军、执法、教育、科技、网络、环保、地方等诸多领域存在广泛共同利益,应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做大中美合作的“蛋糕”。中美可以利用两国外交安全、经贸财金、气候变化团队等对话渠道和机制平台,推动务实合作,解决具体问题。” 三是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以往我们讲叫管控分歧,现在加了一个敏感问题和防止中美关系脱轨失控,这都是新提法。以前我们讲中美关系要管控分歧,但分歧管控不好的后果是什么?明确来讲就是,管控不好的分歧就是脱轨失控,这也是首次提出来。 “中美存在分歧很自然,关键是要建设性管控,避免扩大化、激烈化。中方当然要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希望美方务必谨慎处理好与此有关的问题。” 中方的语言艺术一般都是说话留分寸,不会直接怼脸上,所以说,跟中国打交道的时候,美国有义务准备好这种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去理解中方说了什么。中美双方是对等的,我们有义务去学好英文,通过英文去理解美国话后的含义是什么。那美国就有义务去学好中文,去理解中国人背后的含义是什么。 四是,“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协调和合作,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天下并不太平,中美应该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捍卫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就四个优先的事项来说,中美关系有了一个新的比方,以前讲中美之间是“中美夫妻论”,现在讲中美是两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总书记说“中美两国是两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我们要把稳舵,使中美两艘巨轮迎着风浪共同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两艘轮船之间各开各的,我们一起往前走,不要开偏,也不希望开的太慢,但是也互不相撞。如果有人就是非要往反方向开,你能把我怎的?对此我们并不能做什么,我们只能够往前开。 总书记还讲了中国发展道路、主张、对外开放的态度、意识形态的态度以及台湾问题。在意识形态上,总书记讲,“搞意识形态划线、阵营分割、集团对抗,结局必然是世界遭殃。冷战的恶果殷鉴不远。希望美方把不打‘新冷战’表态落到实处。” 对于台湾问题,“台海局势面临新一轮紧张,原因是台湾当局一再企图‘倚美谋独’,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华’”,这都不新鲜,但后面一句话叫,“这一趋势十分危险,是在玩火,而玩火者必自焚。” 这句话根据我的了解,以往中方的一些工作人员和决策者在内部讨论的时候是用的,但领导人对外是不说这句话,因为这话的分量很重,而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出来讲:“玩火者必自焚”,新的表达值得高度关注。关于台湾问题的真正核心是“一个中国”,习近平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对比之前的表达,就是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的委婉表达,现在讲的很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边缘非常的清晰明确自信。 “中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我们是有耐心的,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 这是中美在台湾问题上首次出现“断然措施”四个字。这里面的分量,关心台湾问题需要自己好好把握。 对于民主、人权、中美之间以及经贸问题。中方在经贸问题表现出了有理、有利、有节、理性、谨慎、滴水不漏,而有些美国人在经贸上打得如意算盘。美国在台湾和别的问题上,可劲儿的薅羊毛,可劲儿的搞事情,让你不舒服,让你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然后在经贸问题上,利用企业来挤兑、欺负中国,因为中国是个老实人,君子可欺之以方。 中国对于经贸问题的本质态度是“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利双赢,在商言商,不要把中美经贸问题政治化。”然后我们给出了一块“蛋糕”,表明中方重视工商界人士希望中方提供来华便利的诉求。意思是,你愿意来华做生意,希望我做升级版的“快捷通道”,中方同意,但仅此而已。 关于助力经济复苏问题,中国表示“美方应该停止滥用和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打压中国企业。中美有必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沟通,支持世界经济复苏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美方应该重视国内宏观政策外溢效应,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简单来说就是,美国别指望中国无条件接盘,更不要搞什么滥发纸币,最后是搬起石头要砸自己的脚。 关于气候变化问题,中方有一段非常有意思,“中国讲究言必信、行必果,说了就要做到,做不到就不要说。”中国的说话艺术分两种,一种是直接告诉你哪儿做得不对,另一种是针对你做得不对的地方,告诉你正确的应该怎么做。正确的做法就是,说到就要做到,做不到怎么办?那就闭嘴,不要唱高调。所以,我们要在明确的同时还委婉地表达“各国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兼顾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民生。少一些推诿指责,多一些团结合作。” 公共卫生问题讲了新冠疫情、人类命运共同体、团结抗疫方面,中国已经做了什么,希望“应该倡导建立全球公共卫生及传染病防控合作机制,推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当然,拜登也做了他的一些表达,中美关系只能搞好,不能搞砸,要确保两国的竞争是公平和健康的,用建设性方式处置,避免衍生出冲突。美国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希望台海地区保持和平与稳定等等。 目前看来,美方也没有做出什么太多实质性的改变,但是基于现在这个形势更有利于中国的的情况下,美方还是采取了相对务实的态度进行了这次对话。 两国元首都认为此次会晤是坦率的、建设性的、实质性的和富有成效的,而富有成效体现在哪里?就是有利于增进双方相互了解,增加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正面预期,向中美两国和世界发出了强有力的信号。就是说,大家对于搞好合作的诚意是很强烈的,双方同意继续通过各种方式保持密切联系,推动中美关系沿着正确发展轨道发展,造福世界人民。 中方参加的人当中,丁薛祥、刘鹤、杨洁篪、王毅等都是核心决策团队,这次峰会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之前讲美国跟苏联冷战史的时候,赫鲁晓夫经常会提起一次会议,就是他第一次被邀请到美国戴维营和艾森豪威尔进行面对面的会谈,那次会议被认为是苏联第一次被美国承认,苏联能和美国单独坐起来举行双边会谈。 这是第一次,通过视频方式进行中美首脑峰会,也是美方主动迫切,更加希望能够跟中国坐下来,用建设性对话的方式解决中美关系,向外界释放正面信号。 这还是历史上第一次,美方明确表现出了对于峰会的迫切需求,从而展现出中国整体实力的提升、地位的提升以及由此带来的积极影响。 在这三个半小时的会谈之中,都在谈一些非常根本性、重大、关系到人类的事情,不仅仅是两国双边关系以及人类共同命运的话题。中国领导人用一种非常坦率的方式,向美方介绍中国国家利益、底线、红线、行为模式、目标、预期,以及对中美关系未来向何处去,给出了极富远见的系统性认知,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提法。一定程度上,美方如果愿意积极地配合,中美关系完全有理由进入一个对双边都有好处的、更具有建设性的新阶段。 当然了,这是我们善良的愿望,而历史经验证明,愿望是不能当饭吃,最终还是要靠各种各样的努力,才能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向前。而中美关系的整体发展,就像总书记说的:是两艘巨轮,大家各自开在自己的航线上,为自己的乘客以及世界去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中美双方应该承担这样一种责任,不要走在错误的方向上,不停去尝试那些已经被历史证明是无效的、错误的、有问题的东西。如果不知悔改,我相信历史也将给出自己共同的裁决。 回顾总书记讲的这段话,在过去五十年国际关系当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美关系恢复和发展,造福了全世界。未来五十年,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中美必须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习近平说,“历史是公正的,一个政治家的所作所为,无论是非功过,历史都要记上一笔。希望总统先生发挥政治领导力,推动美国对华政策回归理性务实的轨道。” 任何一个美国的政治家,包括那些未来立志成为于美国总统的人都应该要记住这句话,这是中国领导人站在人类历史高度给出的真知灼见和诚心建议。我也希望美方能够认真地理解,因为这对大家来说都是好事。当然作为中国人,我坚定地相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国家有能力应对美方带来的一切挑战威胁。而我们向着美国人民进行友好合作,共同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造福全人类。 网友点评:中美关系上“不战而胜”是有害的错误幻觉 面朝大海 多年以来在涉及到中美两国关系以及未来中美发生冲突的可能时,中方有一种主流的观念即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中国国力的增强,中美两国间存在的各种爆炸性、目前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解决的问题,将随着中国国力超越美国而自动得到缓解。因此把各种尖锐复杂的中美政治、军事、安全问题的最终解决时间不断向后延续,集中精力优先发展中国经济成为中国政府、中国军队和中国公众的共识,即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 这种观念和战略首先在逻辑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该战略最大的误区在于把对抗性战争和敌我对抗的双边对抗关系,认知为一种可以由我方单方面主导的战略选择;因此如果我方希望不战而胜,对手也会遵循我方选择的“不战而胜”战略路径来与我们对抗。因此在中美关系上“不战而胜”的思维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和危险性,无法作为真实用于解决中美安全问题和军事对抗问题的战略和战术选择。并且直接带来后续的各种错误战略思维和战略选择。 “不战而胜”的概念来源于冷兵器与农业时代产生的中国经典军事名著“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产生于中国先秦时期的战争实践和经验,由于早期农业社会的经济和社会生产要素的局限性,在漫长的中国先秦时期,社会技术工具的变化和进步十分缓慢,从而导致武器和军事技术发展也十分缓慢。在“孙子兵法”著作中孙子在谈论战争时基本放弃讨论具体的战术,而着重谈战略和战争思维模式,此外“孙子兵法”也不谈军事技术和武器的要素。因此兵器和军事技术在“孙子兵法”中被认为是固定的常数,也就是说是被当做不变的战争固定和先决条件,而不是最重要的变数。 春秋战国孙子兵法成形的时期,当时战争是文明内部不同派系的角逐权利,而不是真正的人类需要无限付出肉体和生命,解决生死存亡的大规模战争。因此中国的《孙子兵法》不如德国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尖锐和血腥,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其战争对象更像是讲理的贵族,而不是完全具备战争理性和死亡信念,以及现代工业大规模杀伤逻辑的战争机器和军国主义。面对这样工业化时期以集权主义所代表的战争对手,这些对手只能通过军事暴力摧毁;任何侥幸取胜、偷机取巧取胜、不付代价的取胜即不战而胜都是纯粹的幻觉。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现代化的社会已经被各种利益、仇恨、分歧和工具性的军事力量,以及意识形态所主导的主观自我意识充斥;人类不再是可以驯服的童年,可以通过讲道理去影响,可以通过武力的展示和恐吓所劝降,从而实现不战而胜的早期人类群体。帝国主义工业化战争模式下,依靠大规模工业化战争和杀人立国的西方文明,根本不相信与早期农业文明有关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类的战争模式。正是从这个角度而言,不战而胜在中美未来战争与对抗的关系中将不复存在;只有真实的战争和战争的胜利,才能够决定中美两国未来彼此的关系。 在现实的大国政治中单纯的和平从来不是最高的国家目标;因为如果一个国家把和平作为最高目标,该国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轻松的获得和平;只要对与其发生战争的敌人投降就可以获得和平。因此在现实的国家历史进程中,比和平更高的目标如独立和自由都需要国家通过非和平的战争方式来获取和捍卫;因此现代国家不能为和平而放弃战争手段,和平不是高于一切的国家最高目标。因此在中美关系中,中国不能为和平而和平;因为只要屈膝投降就可以获得的和平不是中国国家的目标,因此只要美国不和平地撤出中国周边,美国不给中国让出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发展和强大的路径; 中美对抗就会在特定的节点转化为真正的战争。 而在这样的战争和对抗过程中不会有“不战而胜”,只能有毛泽东最经典的对付帝国主义反动派的战略“反动派不打不倒”——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
|||
2021-11-17 3083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