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及其影响
马燕冰 云阿云智库•东盟
来源:《亚非纵横》(京)2007年3期
作者:马燕冰
冷战时期,美国把东南亚作为其在远东的反共基地,与一些东南亚国家保持着密切关系。1975年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惨败后,开始在东南亚实行战略收缩政策。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进一步下降。老布什和克林顿政府对东南亚地区均重视不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美国不仅未对其盟国——泰国、菲律宾等伸出援手,反而趁机施加压力,要求它们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药方,开放电讯、金融市场等。 2001年“9•11”事件后,东南亚成为美国全球反恐战略中的“第二战场”,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进一步加强。近年来随着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增大,美国没有进入东南亚国家合作范围,受到国内各界的普遍批评,迫使布什政府重新审视其东南亚政策,开始在东南亚采取一系列外交攻势。
东盟在冷战时期主要依靠美国维护地区安全。冷战结束后,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主导性增强,与美国的关系具有既合作又斗争的特点。东盟国家反对美国以民主、人权为借口,干涉东南亚地区事务和国家内政,拒绝美国在东南亚驻军。“9,11”事件后,东盟国家趁机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但也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将恐怖分子与穆斯林画等号、对其他国家实施“先发制人”战略不满,民间反美情绪高涨。但东盟国家仍希望得到美国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维持的中、美、日等大国在该地区的力量平衡,从而使东盟获取最大利益。美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发展,将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发展及地区安全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该走向值得关注。
一、“9.11”事件后美国在东南亚的反恐及经济合作
重返东南亚一直是美国的战略目标,但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在人权、价值观、贸易等方面的矛盾阻碍了这一进程,而反恐成了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天赐良机。“9.11”事件后,由于东南亚地区分布着众多的穆斯林国家,这些国家中存在伊斯兰极端组织与本•拉丹领导的国际恐怖组织“基地”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加之近年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影响的迅速扩大,使美国开始重新审视在该地区的利益和作用。因此,美国在阿富汗战争取得胜利之后,于2002年3月正式宣布将东南亚开辟为其国际“反恐的第二战场”,趁机扩大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加快蓄谋已久的重返东南亚的步伐,同时加快与东南亚国家在政治、经济等其他领域的合作步伐。让美国重返东南亚,总的来说是东盟以往实行的“大国平衡”政策的继续。但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及与美国的亲疏、对美国利益需求不同,因此它们对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心态和立场也不尽相同。有的立场鲜明、积极响应;有的明里反对,暗中支持;有的疑虑重重,消极应对。
(一)美国与东盟国家的反恐合作
美国与东盟国家在反恐方面的合作,主要有以下措施:
第一是扩大与东盟国家的官方往来,积极发展双边关系。在第一任期内,布什及其国务卿鲍威尔相继访问了部分东盟国家。 2002、2003年鲍威尔都参加了东盟地区论坛会议。2002年APEC峰会期间,布什会见了部分东盟国家领导人;2005年5月,美副国务卿佐利克访问了泰国、菲律宾等东盟6国。同时,东盟国家多位领导人先后访问了白宫。
第二是签署联合宣言,增加双方在反恐合作上的共识。2002年5月,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访美期间,两国签署了《对抗国际恐怖主义的合作宣言》。印度尼西亚虽对美国要求合作心存疑虑,但在权衡利弊之后,也同意与美国签署反恐宣言。2002年8月,鲍威尔访问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和菲律宾等东盟6国。在出席东盟地区论坛会议后与东盟10国签署了《合作打击恐怖主义联合宣言》。这些宣言为美国在该地区开展军事活动奠定了基础,代表着美国的反恐势力真正进入东南亚地区,对美国在东南亚地区构筑反恐“第二战线”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是积极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情报合作,增强该地区获取情报的能力。根据美国与东盟的反恐宣言,双方将在打击恐怖主义领域中分享情报,加强跨国合作,严格控制恐怖分子入境;强化反恐怖主义的能力;遵守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和宣言。另据美国的要求,2002年7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成立了东南亚地区第一个反恐中心,美国将为该中心派遣专家,该中心也将协助本地区各国情报机构就反恐活动进行情报交换。
第四是频繁举行双边或多边联合军事演习,加强双方军队在东南亚地区的反恐能力。近年来美国与东盟国家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次数频繁、规模逐渐扩大,是前所未有的。其中美国与菲律宾、泰国等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最为突出,仅2001年上半年,美泰双方就举行了10次左右。美泰“金色眼镜蛇”联合军事演习从2000年起已从双边扩展到美、泰、新三国。
第五是美国积极介入对东南亚恐怖组织“伊斯兰祈祷团”的打击活动,并协助菲律宾打击阿布沙耶夫绑架集团,使其遭受重创。2002年10月印尼巴厘岛发生严重恐怖爆炸案后,美国多次向印尼政府施加压力,要求进入印尼境内协助侦破恐怖组织,并要求印尼逮捕并审讯该组织的精神领袖巴希尔。美国与泰国警方合作,在泰国逮捕了恐怖组织头子汉巴里,在菲律宾击毙该组织爆破专家高兹等。
(二)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
东南亚国家一直是美国重要的贸易和投资市场。2003年,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总额为88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在中国和印度投资的总和。长期以来,与美国的贸易在东南亚地区也占主导地位,2002年东盟与美国的贸易总额为1200亿美元,在美国的贸易伙伴中排第五位。但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加强,引起美国的警觉,尤其是美国对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计划非常关注,其反应是迅速加强了与东盟建立了包括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合作。2002年4月初在东盟第六次财政部长会议期间,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佐利克访问了东南亚,这是10年来美国贸易代表团与东盟的首次正式会谈。美国宣布此行的目标是促进该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强调亚太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当时东南亚的经济形势看好,美国希望抓住时机敦促东盟降低关税,加速改革,放宽贸易限制,扩大对东南亚的贸易,减少美方逆差,并在东南亚增强与欧盟、日本和中国的竞争力。2002年底在APEC会议期间,布什提出了“东盟行动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以东盟的经济改革为前提条件,先与东盟各国分别缔结双边FTA,然后建立“美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美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谈判随后开始进行。2003年5月6日,美国与新加坡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美国与越南的关系自1995年实现正常化和互派大使后,短期内经济合作也进展迅速。但美国与东南亚其他方面的合作仍被“忽视”。
对于东亚地区合作,美国长期采取排斥或冷漠的态度。1997年东盟与中、日、韩的“10+3”等东亚地区合作机制建立起来后,美国一直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2005年10月,有人在国会的新闻发布会上问助理国务卿埃里克•约翰,美国为什么不出席 12月将在吉隆坡召开的东亚首脑会议,约翰回答:“这是一个我们总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对东亚首脑会议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很坦率地说,我们还没有确定。”美国这一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导致2005、2006年美国都未能像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那样出席世界瞩目的东亚峰会,显示美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关系正在日益疏远。
(三)东盟与美国合作反恐的动力及制约因素
东盟整体支持美国的主要原因是:1.各国经济普遍依赖美国。2.1997年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国家政治动荡,各国均需要稳定国内局势及建立相应的政治制度,确保社会良性发展。3.东南亚的伊斯兰极端势力近年有发展壮大趋势,东南亚国家政府担心“9.11”事件引发本国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更加活跃,欲利用美国的支持增大打击力度。
但多数东南亚国家希望低调与美国军事合作。由于东南亚国家的穆斯林人口众多,多数国家对与美国加强军事联系反应谨慎,尤其是当涉及美国直接参加镇压激进分子时。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攻打伊拉克和美军虐囚事件导致美国的形象欠佳。
美国对该地区关注的增加以及在该地区军事势力的增强,也引起了东南亚一些人的怀疑。许多学者、决策者和参加安全对话的人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示不安:第一,美国与东盟的这些反恐行动,是含有强烈的单边主义性质的双边及多边合作,是以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为目的的。①第二,美国一味强调先发制人和政权更迭,这在美国2002年的国家安全战略中尤为明显。这种做法引起了亚洲民众的严重不安,亚洲国家历来坚持主权、领土完整和不干涉他国事务的准则。第三,美国片面夸大东南亚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使东盟国家吸引外资和外国游客受到影响。
此外,在美国与东南亚签署的这些条约中,美国所承担的义务远远比不上它与欧洲和拉美所签订的条约,这反映了美国对东南亚地区合作伙伴可靠性的怀疑。实际情况是,美国认为只有新加坡符合美国对反恐机构运行效率的要求,从而使新加坡获得了进一步接触机密文件的资格,而与其他国家的情报共享都处于很低的合作水平。大量的问题妨碍了各方面的合作努力,如政治干涉、反美情绪、腐败问题等。由于东南亚各国不愿意干涉它国事务,而且各自的安全问题有所不同,它们在反恐领域中的合作相当有限。美国想继续在东南亚的反恐行动中扮演主角,但由于难以找到可靠的伙伴,反恐工作也会受到限制。
二、美国调整东南亚政策的中国因素及其措施
近年来,东盟国家和美国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纷纷对布什政府的东南亚政策提出批评,抱怨美国对东南亚的关注不够,认为这将对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产生威胁,并使东南亚更加快速地倒向中国。目前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已经超过美国,这有可能使美国在东南亚丧失影响力,甚至失去东南亚。他们建议布什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东南亚地区的关注和投入。2007年4月18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由于美国没有对东南亚地区给予充分的重视,自己正将自己的立足地逐渐缩小,“美国政府和政界人士被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以及与中国之间的关系绊住了脚步”。他警告说:“因为上述原因,美国在自然资源的宝库、美国的传统盟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尼、泰国等国家内,被目前正细致周密地进军的中国甩在了后边,正逐渐丧失在东南亚的影响力。”2006年6月,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在华盛顿召开研讨会,美国专家关注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超过美国。他们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软实力首次在东南亚地区受到中国的挑战。与会专家探讨了美国在东南亚影响力落后的原因,包括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在亚太地区很多国家不受欢迎,“9•11”事件之后美国因为反恐而实行的严格的签证政策也在东南亚国家中引起反感。
上述批评意见的出现,主要是东盟和美国都受到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关系更加密切的刺激,担心中国势力在东南亚地区坐大,影响东盟的“大国平衡”政策以及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主导权和经济及安全利益。批评意见认为,美国由于以下种种原因与东南亚地区的关系发展停滞,而中国的做法正好与美国相反。
1.长期以来,美国不愿意同人权记录不好、经济上封闭、政治上不自由的国家打交道,认为这样的国家命运堪忧,这样的“人权标准”妨碍了美国像中国那样更开放地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此外,美国虽然已经加强了与该地区一些国家的军事关系,但由于美国发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对反恐实行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政策,把穆斯林与恐怖主义挂钩,使该地区许多国家的民众对美国心存戒备和敌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不干涉内政思想以及由此导致美国作用降低的事实,可能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2.美国仅仅把东南亚看做是反恐的伙伴,而在经济上没有更加重视这一地区,没有推行一些互利的措施。目前美国在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中仍占主导地位,但东盟需要与美国进行更多的经贸交流。而且美国和东盟国家做生意往往是通过私有企业,中国通过政府的贸易订单进行经济交流。有专家指出,2005年中国同东南亚的贸易额为1300亿美元,少于美国同东南亚的贸易额1480亿美元。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中国 2005年对东南亚的贸易增长了20%,是美国对东南亚贸易增长率的2倍多,而且近期这个速度不会减慢。
3.美国没有一项完整的对东南亚整个地区政策。乔治敦大学的亚洲问题专家、曾在克林顿政府任职的凯瑟琳•达尔皮诺认为,“中国十分重视将东南亚作为一个地区来与之打交道,并有一项雄心勃勃的针对东盟的政策,这也有助于改善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关系”。而与中国的做法不同,美国“以重视双边关系出名,它在东南亚几乎是毫无理由地采取了同样的做法”。
批评者认为,目前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已对美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西蒙从美国学者的角度批评道:“中国与东盟走近为过去一直在东南亚事务中占主导地位的美国提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定位它未来在此地区的角色?我觉得,美国未来还会继续看着中国在东南亚拓展影响,相反,美国的形象已因伊拉克战争开始逐渐暗淡。”②
批评者指出,如果美国希望避免出现一个由北京主导的东南亚,并保住自己日益减弱的影响力,华盛顿就必须迅速而坚决地在外交、经济和防务领域与该地区重新建立密切关系。具体而言,华盛顿必须重视该地区新的自由贸易协定,更加充分地参与和领导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论坛和东盟地区论坛等机构,加强双边反恐和救灾合作。
美国传统基金会下属的亚洲问题研究中心代主任、东南亚问题高级研究员沃尔特•洛曼最近在一篇文章中阐述了美国对东南亚政策的指导原则。③他认为,东南亚是5亿人居住的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东盟目前正面临如何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地区维护自身利益和保持繁荣的挑战。美国对于确保这一地区取得成功、保持独立和面向外部世界具有重大利害关系。因此,美国应该对该地区实行双边和地区并重的政策,避免东盟与中国一起维护共同利益。他的观点基本代表了目前美国内部智库的主要观点。他的主要观点是:(1)美国要继续促进东南亚地区的民主改革。但要采取谨慎的政策,避免高压和布道式的言论,美国应与东盟坦率地讨论改革问题,并尽一切可能提供援助,而只将缅甸问题提交国际社会讨论。 (2)致力于自由经济。美国应该利用所有双边和多边贸易计划来鼓励东盟建立更加自由的贸易和投资制度,赞赏经济一体化势头。(3)与温和的伊斯兰教国家进行全面接触,向世人澄清反恐战争是针对伊斯兰激进分子,而不是针对伊斯兰教。(4)继续协助东南亚国家打击恐怖主义和反叛活动,并在东南亚驻军,以抵御中国在该地区不断扩大的军事影响。(5)确保海上运输线和南中国海资源的安全。(6)支持地区盟国和伙伴并扩大安全网。继续保持与菲律宾、泰国及新加坡密切的安全合作,举行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7)致力于主要领导人之间的定期互动,积极参加东南亚国家为解决共同面临的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建立的一系列国际组织。
近年来,美国对东南亚政策做出明显调整,并在更大程度上参与了东盟事务。主要有以下新动向:
2005~2006年期间,美国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接触。国务卿赖斯出席了东盟地区论坛会议。贸易代表苏珊•施瓦布出席了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从而扭转了美国放弃始于 2003年的美国-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对话的趋势。在这次会议中,美国与东盟达成一项贸易和投资协议,为双方讨论贸易问题确立了定期对话机制。2005年布什总统会见东盟国家领导人时,双方发表了《东盟-美国加强伙伴关系》联合声明,承诺支持东盟经济一体化,最终在2015年之前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承认“和睦合作条约”的精神和原则;支持东盟地区论坛;实现改善投资环境这一目标。2006年11月中旬,布什前往亚洲访问,和亚太领导人讨论贸易和反恐问题,访问了新加坡、印尼,并出席在越南召开的APEC非正式首脑会议。这是布什第二次访问新加坡和印尼,第一次访问越南。人们注意到,美国针对东盟还采取了其他积极行动,比如与印尼恢复军事关系,与泰国进行新的战略双边对话,邀请越南总理潘文凯访问白宫以及与马来西亚改善关系等。
美国积极寻求参加东亚地区合作。2006年2月10日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埃里克•约翰在美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会见记者时表示,美国越来越觉得它的战略利益已经逐渐转向东南亚地区,因此,会改变以往在本地区的静态作风,转为更积极地与各国来往。美国助理国务卿希尔同年 3月2日在马尼拉的记者会上表示,美国政府已经克服最初对于东亚峰会成员不够多元化的疑虑,希望在新的16国东南亚集团中扮演一定角色,即希望能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2006年12月举行的东亚峰会。随后,美国计划在2006年11月在越南召开的APEC会议上提出一个包含东盟在内、由亚太21个国家和地区成员参与的“亚太自由贸易区”构想。虽然该计划还未正式提出便因遭到许多声音的反对而被迫搁浅,但美国这个大胆的自贸区构想,实际上是其积极参与亚洲经济事务的一次宣言。为使美国达到迂回参与东亚合作的目的,由2007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新加坡提议,年内美国—东盟峰会将有可能召开。它将是东盟与美国举办的第一个峰会,预料将在东亚地区产生重要影响。
最近媒体报道称,美国可能改变初衷,同东盟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作为参与东亚峰会活动的第一步。美国是惟一拒绝与东南亚国家签署互不侵犯协议的大国,但是眼见中国的竞争越来越强,不得不考虑改变主意,以保持在本区域内的影响力。根据美国总统布什前高级亚洲顾问格林透露,他察觉到“国会内两大党的议员都已比以往更加倾向于准许布什政府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便加强美国和东盟国家的关系,并更加积极地参与本区域事务。”④30年来美国一直不愿意与东盟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若最终签署,将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大转变。据分析,美国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担心东亚峰会一旦上了轨道,中国可能成为主导国之一,美国则被排除在外。而东亚峰会16国准备成立自由贸易区,它们的国内经济总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40%,外贸占全球贸易的26%,占美国出口的30%。
美国加大对柬埔寨的外交攻势。继 2007年2月初派出军舰访问柬埔寨之后,美国最近又恢复了中断大约10年之久的对柬政府的直接援助。根据2月15日通过的 2007年财政年度美国政府预算,柬埔寨将在此年度从美国政府接受大约5600万美元的援助,其中包括对柬政府的直接援助。 1997年,柬发生兵变时任第一首相的拉那烈王子被迫下台,洪森上台,美国随即停止了对柬政府的直接援助,转而将援助款项拨付给各类非政府组织。美突然加大与柬埔寨的合作,有其战略意图,引起各方关注。一些政府、外交和社会人士认为,美国突然加强与柬埔寨的合作、增加对柬军方的援助,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从眼前利益看,美柬合作可打击活跃在泰国湾的海盗集团,同时加强柬海军实力,增强其对美国的依赖。另外,美希望通过此举推动在柬寻找越战失踪人员。从长远利益看,美柬加强合作可牵制中柬关系发展,对所谓的中国“珍珠项链”战略进行反制。美国防部在2004年发表的《亚洲能源未来》报告中,声称中国正在采取一种“珍珠项链”式的战略,积极在东南亚扩大海上影响力。而柬埔寨正在帮中国修建一条从中国南部通向海洋的铁路。美国最近刻意突出与柬埔寨的军事关系,无疑带有防范中国的意图。近期,有关柬埔寨近海石油储量丰富的传言逐渐获得各方确认,美国公司更是作为开路先锋进入油区,所以在美国的政治版图中,柬埔寨的地位正在逐渐上升,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美国加强与东南亚的合作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对东南亚政策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与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增强,以及积极参与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方面。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应该是正面和负面兼而有之,但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有利于打击东南亚的地区恐怖主义势力,维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对于中国发展国内经济建设,营造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以及在大力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方面都是有利的。但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力量增强将使中国的周边环境复杂化。美国借反恐战争的名义,军事力量大批进入与中国接壤或接近的周边国家,在中国的东南面形成一个半月形的包围圈,也将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在美国的东南亚政策影响下,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形势可能趋于复杂化。⑤
这个问题将集中体现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南中国海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通往中东石油地区的交通要道。该地区的主权争端是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关系的主要问题,也是东盟国家之间的“定时炸弹”⑥。近年来,在有关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同时由于金融危机后东盟对中国的经济需求增大,在中国与东盟关系进一步密切的情况下,中国与东南亚在解决南中国海问题上取得进展;东盟积极推动地区一体化,以及各国内部的问题增多,自顾不暇,东盟之间在该地区的争端也有所缓和。因此,近年中国与东盟国家、东盟国家之间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不大。
美国重返东南亚,虽然有反恐的意图,但也明显带有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尤其是美国加强与中国近邻的军事合作,将会使一些国家感到安全上有了靠山,顾忌减少,从而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再生事端,并在争端中持强硬立场,破坏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分析人士认为,美国邀请越南国防部长范文茶访问,目的就在于遏止中国和防止南中国海变成“中国湖”。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美越有着明显的共同利益。
目前,越南在南中国海的一系列举动就是最好的说明。最近,越南为保障自己沿岸水域的安全并开发新的天然气资源,以保证在胡志明市南部建造的发电站得到充足的能源供应,通过了一项20亿美元的建设计划,准备修建一条连接越南南部海岸和距海岸 370公里的海上天然气输送管道。中国认为这将破坏2002年与东盟签署的关于南中国海问题的协议,该协议禁止一切有可能引发南中国海领土争端的行为。⑦中国对此提出强烈抗议。此外,最近越南海军还计划投入38亿美元用于建造30~40艘400吨级的军舰,并且打算在越南东北部建造一座占地 3000公顷、可停靠4万吨级战舰的大型军港,同时还将更换一批远程对海警戒雷达,用于加强对南中国海海域的监控力度。⑧如果美国介入南中国海争端,将使本地区的问题更加复杂化。
其次,美国积极加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将使成果显著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目前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尽管对东盟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出于推行大国平衡政策的考虑,以及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巨大的市场及其向东盟国家提供的援助,使东盟国家有可能把与美国的贸易合作放在第一位,也不利于中国在东南亚地区进行投资。美国舆论称,中国的一些国有能源公司购买了印尼的爪哇和巴布亚油气田的股份,估计将投标争取承建新的发电站。2004年,印尼对华出口比前一年增加了232%。而美国的石油公司很久以来就在印尼开展业务,埃克森—美孚公司经过与印尼政府长时间的谈判,终于在最近宣布它将投资开发印尼爪哇中部的炽布油田。印尼美国商会会长詹斯•卡斯尔在谈到中国公司时说:“它们是新的重要的生意竞争对手。如果美国想保持它在该地区的势力,它就不得不努力,中国是一个大国。”⑨
再次,美国的积极加入将加剧东亚地区大国对经济主导权的争夺,影响东亚经济合作进程。日本舆论认为,美国提出亚太自由贸易区这一大胆设想,主要是受到日本提出的包括东亚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 16个国家在内的“东亚经济合作协议”,以及中国提出的包括中日韩和东盟10国的经济区构想的刺激,对日本和中国分别提出的经济区怀有警惕。这使围绕经济增长显著的东亚地区的主导权之争更加激烈。由于美国的“参战”,东亚经济圈构想的前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⑩
四、结论
在与东盟国家经历了十几年的爱恨交织的交往后,美国因反恐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其他方面仍处于若即若离状态。但近年来,美国突然发现中国已成为这一地区的主导者,中国与东盟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都呈现蒸蒸日上的状况,美国被排除在东亚地区合作进程之外,这不符合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为挽回失去的影响,美国加快了全面重返东南亚的步伐,但鉴于以前的教训,会采取更加策略的做法,避免与东盟国家直接发生冲突。尽管如此,美国的东南亚政策目前还没有完全成型,仍处于摸索前进状态。而且东盟国家在继续推行大国平衡政策的基础上,以及在与中国建立起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之后,不会轻易地倒向美国,只是希望中美的力量和影响在本地区保持平衡,使东盟得以从中获取最大利益。因此,美国在该地区影响力的加强,对中国的影响仍然有限。今后一个时期,对美国在东南亚的政策调整和举措,尤其是美国在我东南地区周边形成的半月形包围态势,我宜提高警惕,密切关注。
注释: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