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所有 |
新三板壳资源市场火爆:“报价1000万,大家拼命抢!” |
【豪门世族全球视野Ÿ新三板专题导读:新三板正成为资本市场上最火的板块。这种“火”不仅体现在二级市场上,更延伸至一级市场。券商、私募、公募等机构发放新三板产品,产品在“秒抢”的背后是新三板定增的获利颇丰。“买到即赚到”,一位券商人士如此评价新三板定增。】 在市场如此火爆之下,企业陆续推出增发方案。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以预案公告日计算,今年3月份已有241家企业发布了定向增发方案,超过此前两月之和。 如此背景之下,挂牌新三板公司甚为积极。有企业为了挂牌甚至不惜高价购买新三板壳资源。事实上,新三板壳资源市场正变得火爆。记者了解到,诸多业内人士正在到处寻找壳资源,有报价已超过千万。“报价1000万,大家拼命抢。”上海一位券商人士表示。 “资本市场变幻莫测,趁着现在新三板市场好,大家都拼命上。”一位新三板人士解释了其中可能原因之一。 根据股转系统数据,截至4月1日,新三板挂牌数量2162家,总股本922.76亿股,流通股本329.98亿股。总市值超万亿,达到1.01万亿元。挂牌公司股票成交21.89亿,其中做市转让成交15.13亿。 241家企业发布定增方案 根据股转系统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新三板挂牌企业定增总共329起,共计融资132亿元。而今年前两个月,定增数量就已经完成了119起。业内人士预计,2015年新三板定增数量将实现大规模增长。 2015年1月份,新三板挂牌公司完成了67次定增,其中包括50次已挂牌公司股票发行和17次挂牌同时股票发行,发行融资总额14.9亿元。2月完成52次定增,其中包括46次已挂牌公司股票发行和6次挂牌同时股票发行,发行融资总额13.81亿元。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以预案公告日计算,今年3月份已有241家企业发布了定向增发方案,63家方案正在实施中,预计募集336.79亿元。仅3月31日,就同时有24家发布增发预案公告。3月定增方案数量远超1月与2月之和。 其中,28家募资规模超过亿元。金额最多为中科招商定增募资达到了50亿元。昊方机电募资规模超10亿。均信担保、中海阳、基美影视等募资规模超亿元。 2月份,91家挂牌企业发布了增发方案,预计募集47.99亿元。其中35家实施中,54家正在审批中,博雅英杰的增发方案被股东大会否决,汉博商业增发方案被股东大会中止。 1月份,新三板企业中共有142家公布了增发预案,预计募集40.78亿元。69家企业增发正在实施中,72家方案仍在审批中。联讯证券募资30亿,仁会生物、纳晶科技、裕国股份、绿岸网络募资规模超1亿。 “市场好了,估值就会高。尤其是做市交易激活了新三板市场。挂牌后通过定增募资正成为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之一。” 南方一家大型券商新三板人士表示。 “新三板定增市场行情目前比较好,但是未来存在不确定性,所以企业都想趁着现在赶紧上。” 上述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 抢壳热潮 “截至3月26日,新三板在审申请挂牌企业数量376家。其中202家处于反馈意见回复审查状态,318家处于落实反馈意见中,376家待出具反馈意见。”全国股转系统数据显示。 新三板市场如此火爆,未挂牌的企业按捺不住,部分企业甚至通过购买新三板壳资源实现快速上市。 “已经有同事接到新三板买壳需求了。现在买壳的人挺多的。”东方花旗新三板人士告诉记者。一位中介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现在买壳的人太多了,我们也是想买买不到。” “买壳的大多是自己上不去的,而可能是财务硬伤、补税太高、存续期不到两年、公司自身有瑕疵之类,原因很多。比如账面浮盈大,改制还是很费钱的。借壳是个办法。”北京一位新三板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企业想买新三板的壳资源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目前市场比较好,企业想抓住时机快速实现募资。记者了解到有一家企业仅仅为了少等两个月挂牌,选择借壳上市;二是企业在存续时间、财务标准等方面不符合相关规定,因此通过借壳曲线实现挂牌新三板。 此前,曾经报道新三板壳资源叫价达千万,记者了解到,尽管如此之昂贵,买壳的企业仍趋之若鹜。 “这是正常现象,新三板市场活跃了,大家都关注,于是就会有稀缺性资源的产生。目前新三板企业盘子比较小,未来肯定会有爆发式的增长,企业趋之若鹜也在情理之中。”南方一家大型券商新三板人士认为。 面对日渐火热的新三板壳资源市场,一家上市券商新三板负责人则表示,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买壳,一味追求买壳是不理智的行为,市场应该冷静思考下。“相对于独立挂牌,借壳成本肯定稍微便宜些,但是也存在一定风险。” 该新三板人士认为,新三板早期挂牌的公司资产参差不齐,壳资源好坏不一。借壳的公司挂牌后未来还要披露风险,而且需要对壳资源要进行尽职调查,也是花一定时间的。“挂牌新三板,其实时间与金钱成本不是很高,我们项目的周期一般在四个月到六个月。”其表示。 “从去年年底,新三板挂牌快速高效,一般企业挂牌不会有太大问题。我认为买壳欲望强烈的大多数都是自身问题的。有问题的企业就算挂牌后,也要补税,按正常纳税,一些问题还是要规范的。”上述新三板负责人认为,如果挂牌企业一开始就有问题,后续券商等中介机构的压力比较大,因为融资后续还有持续督导。 “我觉得打算买壳的企业应该冷静下判断,如果是出于合理的理由,比如为了实现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通过买壳实现业务升级等这种目的可以推崇的。如果仅仅是为了规避监管风险去买壳,我认为没有必要。”上述新三板人士表示。 作者:张欣培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
2015-4-2 10591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