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本中国     
银行真是有点弱势

 

【豪门世族全球视野Ÿ银行专题导读:面对异常沉重的指标、十分挑剔的客户、不讲信用的老赖、日益严苛的制度,我们的确很弱势!特别是那些早上六点多就出门、晚上八点钟才回家的一线员工,他们可能要含泪问一句:你们这样哄堂大笑,真的好么?】

34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在全国政协分组会议上发言时说,“银行是弱势群体”。

Duang!此言一出,惊呆四座。在很多人眼里,银行怎么看都不像弱势群体——论资产,银行财大气粗,影响金融命脉;论行为,银行有权任性,要贷款不容易;论收入,银行利润巨大,员工收入颇高;论形象,银行大楼林立,网点装潢气派……

所有这些,从古到今,由表及里,银行哪里有一点弱势群体的样子呢?

别急着吐槽,先来看看什么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是一个用来分析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的概念,是指依靠自身的能力或力量无法保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前几年,有人说银行利润多得都不好意思说,有人说小狗当行长照样干得好,现在却有人说银行是弱势群体。众说纷纭,还真是热闹。

抛开这些情绪化的宣泄语言,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看银行业的自身特点和近年来发展,银行到底是不是弱势群体呢?

仔细一看,我们发现,银行还真的不是想象中那般风光与强大:

第一,银行的性质决定其具有固有的脆弱性。

由于货币和信用存在的内在脆弱性,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银行也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固性。从全球范围看,银行既是经济风险和经济不稳定的载体,也是金融风险和金融不稳定的集合。

大量企业和个人通过银行获取金融支持,将自身风险自然地转移到银行,最终银行成为经济风险和经济不稳定的载体。同时,由于银行之间、银行和客户之间编织着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一旦网络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引起银行的连锁反应和危机,这进一步加剧了银行固有的脆弱性。

第二,银行与生俱来就与各种风险紧密联系。

在市场化环境下,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信息的非均衡性以及委托—代理关系中矛盾冲突的客观性等因素,都可能给银行带来风险。在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财务上缺乏硬约束机制,盲目扩张规模,只考虑一味借款,很少考虑资金成本与还贷能力。

而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间接融资远高于直接融资,企业融资超过一来自银行体系,对银行信贷过度依赖。也因为此,很多人将当下实体经济遇到的困难,特别是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统统归结于银行支持不力。

第三,我国尚未形成银行自主经营的市场条件。

一方面,在严格的管制下,银行行为被严格限制。利率定价要遵循利率政策要求,信贷规模要符合存贷比指标,运营扩张要受制于资本充足率,银行只是政策的执行者。

另一方面,银行还经常受到各种干扰。据审计署的报告,在约18万亿的地方政府债务中,有57%来自银行贷款。很多时候,面对掌握巨大资源的地方政府,银行往往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在平时,似乎所有的部门都可以对银行指手画脚。这不,国家发改委最近公布,对银行150家分支机构收费情况进行了检查,罚款15.85亿元。

第四,当下银行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巨大挑战。

尤其是近年来,银行业市场竞争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入金融业,资金的融通、支付等活动越来越多地通过银行外体系进行,社会直接融资比例也在逐步提高,渠道脱媒和融资脱媒的步伐逐步加大,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程度降低。

而随着市场准入的不断放松,2014年底国内银行业已有法人机构超过4000家,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还将继续涌现,各类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纷纷进军银行业务。竞争对手和竞争格局的变化,虽然还谈不上生死存亡,但可谓是内外交困。

所以,在全球经济发展陷入危机、国内经济趋于疲软的情况下,银行业这样的强周期行业难以独善其身,竞争的加剧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一方面银行的利润增速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不良贷款大量上升。截至2014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8426亿元,已连续12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为1.25%,较年初上升0.22个百分点。这其实是银行体系为全国经济下行和产业转型升级在买单。

遗憾的是,近年来,媒体和公众对银行业的作用和作为未能全面客观的认识,对银行责难颇多,甚至有一股抹黑银行、仇视银行的暗流在涌动。这背后,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和人性根源。

近年来,国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社会体制和结构仍然相对封闭僵化。这使得“开放、共享、平等、普惠、民主”互联网基因影响下的年轻民众,对自由、公平与效率有着极大的认同和追求,对保守、权威、垄断和传统有着反感和反叛的情绪。

而以国有为主体的商业银行,往往被视为现有体制、权威和垄断的象征。年轻的互联网用户与传统的商业银行自然对立起来,无条件拥护对传统银行产品和服务的消解和挑战,甚至成为一种反体制、反权威和反传统的社会流行趋势。

同时,国内互联网公司对网络、自媒体、传统媒体有着很强的掌握、利用和公关策划能力,传统媒体在衰落中只能以迎合网络舆论的“话题下载”报道模式来求生存的趋势,再加上转型期中国严重的社会阶层撕裂对立和矛盾激化的现实,形成了与银行尖锐二元对立的社会和舆论环境。

“互联网金融任何产品和服务的动作都是对的,是有利于百姓、社会的利益,是为老百姓赚回被银行剥削的钱”,“银行任何的服务、产品和收费都是垄断、低效和暴利的,都是损害客户利益的”已成为国内社会和舆论的基本立场,银行“垄断暴利”的伪命题被塑造成银行的“真面目”,银行任何服务和产品上与客户之间的纠纷与问题都被无限放大成银行的傲慢与压榨,源于“网络暴力”的社会舆论暴力,对与大量个人客户打交道的银行极为不利。

很多人认为银行强势,其实是一种“社会刻板印象”效应。在强势体制下产生的银行,又是一个天生受到严格管制的行业,无形之中放大了银行强势的社会形象。

这其中,固然有银行作为经营信用的特殊企业性质的因素,有其以往不够重视中小客户、尾大不掉的旧有惯性,更有社会撕裂和对立带来的不能承受之重。事实上,银行只是强势的外表,弱势的内心。就整体而言,银行并不强势,恰恰很多时候还挺弱势,如上所述。

据说张建国发言时,现场一片大笑,包括参加讨论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进而,这条新闻在昨天晚间迅速占领了各大媒体头条,全国人民也都笑了。很多网友说:如果说银行弱势,那么放着我来,让我也加入这个弱势群体吧!

但是,很多银行从业者一定是笑不出来的。相反,他们心里可能有一万只草泥马跑过:面对异常沉重的指标、十分挑剔的客户、不讲信用的老赖、日益严苛的制度,我们的确很弱势!特别是那些早上六点多就出门、晚上八点钟才回家的一线员工,他们可能要含泪问一句:你们这样哄堂大笑,真的好么?

所以,面对银行业超过一百五十万亿的总资产和三百多万的从业者,真心希望总理和网友都不只是一笑而过。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

2015-3-8点击数/观注度 10314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