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东盟     
新一轮基建战略与地缘格局

新一轮基建战略与地缘格局

肖磊看市 云阿云智库•地缘战略-东盟

导读:没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对全球经济,以及周边经济的深入嵌套,中国未来就很难获得更大的工业资源,来支撑对全球分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那么中国整个社会所创造出来的财富,都将面临被“薅羊毛”的风险,其脆弱性类似于一艘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商船。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这条连接中国昆明与老挝万象、全程长达一千公里的铁路,或将改变老挝“陆锁国”历史,将老挝连接到互联互通的陆地网络中。对于中国而言,与中南半岛相连的西南边境山河相间、地势险峻,只有在抗日战争以及六十年代战略大后方建设的特殊历史时期,西南曾经成为建设重心。如今,中国的新基建规划何以绕路北部湾、重回西南?

本文认为,要理解这一轮基建的真正背景和含义,以及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需要站在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问题。中美竞争的国际形势和美国对中国的围追堵截,为中国经贸和政治安全注入极强不确定因素。控制海洋运输的美国无需输出基建,而如果中国不去打通亚欧、南亚等陆路通道,就必须消化过长的海洋航运线路带来的诸多风险与挑战。以云南为中心的泛亚铁路,不仅承载带动中国与东盟贸易增长的期许,更是以基建辐射周边国家、改善地缘不利因素的重要布局。新基建计划对福建、河南、陕西、四川等地的倾斜,无不体现了以上思路。

然而必须追问的是,何以这些海外基建项目是基于真正双赢互利的精神?中老铁路正好给出生动的答案:老挝耗资120亿元建设中老铁路,相当于其GDP 8%,一些西方媒体因此炒作“债务陷阱”论。但是他们并不强调中国方在基建项目中往往出资更多,更不强调这对从前仅有4公里铁路、对外贸易绝大部分是与邻国进行的陆地国意味着什么。上月,联合国宣布老挝即将脱离“最不发达国家”行列。以举国之力建设一条铁路,老挝所展现的发展意志,正是推动中老合作深入发展的根本动力。

中国超大规模基建计划, 将彻底改变地缘政治格局

1

面向长期战略的新基建计划

由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尤其是在意大利、日本、韩国、美国等的出现和传播,给未来全球经济蒙上了巨大的阴影,美联储高规格超预期降息,引发了各国央行的跟随,包括澳大利亚、巴西等先后宣布降息,全球开始应对危机。

中国最主要的措施则是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由于中国这一轮为期十年的持续性增长(2009至2019),跟2009年为了应对危机推出的4万亿刺激计划有一定的关系,导致目前很多人对此轮额度高达30多万亿的刺激计划充满各种幻想,尤其是把关注重点落在了房价和股价上,我觉得这无可厚非,但要从往后十年、二十年这样的角度,来理解这一轮基建问题,仅仅关注股市和房价那就过于舍本逐末了。

如果不搞清楚这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特别之处,就无法真正寻找到更持续和战略性的投资机会,而我敢肯定的说,99%的人没有看懂这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逻辑,大部分投资者也仅仅是追逐一拨热闹,而没有挖掘出更多历史性的机遇。

2009年的4万亿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来说,确实是为了单纯的应对危机,是一个很被动仓促的行动,从当时的情况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摸清楚美国金融危机的底细,就连美国自己也难以搞清楚,失业率瞬间大增,如果陷入像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一样的大萧条,将影响到社会稳定,甚至可能会带来类似纳粹上台引发二战一样的后果,美国不得不大规模介入救市,所以中国当时也是非常被动的,为了稳就业,启动4万亿刺激计划。

这次中国超30万亿基建规划,指的是20多个已公布省份的未来总投资计划,从今年一年的投资额来看其实并没有比去年增长太多,但很有意思的是公布了未来投资总额,其实也是希望提振市场信心,毕竟很多人是不会去追究其中原由的,只看到超过30万亿的基建,投资积极性立马就起来了,站在政府的角度,也是希望达到这种效果。

所以说,从根本上来说,这次所谓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与2009年的4万亿背景是不同的,一个是仓促和被动,一个是着眼于长期规划,并主动。

要知道,中国经过了多年的大规模基建投资,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是债台高筑,如果盲目批准基建,更大的可能是,造成严重的信用风险和通胀压力,所以这次的基建,不是单纯的机械式刺激计划,而是一个早就规划好了的大规模建设计划,但要积极的落地和推动,其实也存在一些舆论聚焦及质疑,决策者压力更大,这次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更迅速的批准和实施。

2

云南:新基建的重中之重

从常识来说,如果基建是为了解决经济衰退的问题,那么更多的基建应该投入到经济活跃度低,增长也较低的省份,但这次恰恰相反,基建总额最大的云南和福建,2018年的GDP增速都超过了8%,在全国来看都是非常靠前的,而经济增速非常低的东北,整个基建没有太大的亮点。这说明这次基建计划,是有更长远的战略目标(具体往下看)。

另外,借助此次基建,中国正在把已经领先于世界的一些科技类基础设施项目优势拉大,这里面包括,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个方向。这里面更多的是着眼于全球产业竞争和优化分工的考虑。

当然,以上常规性关注,主要还是站在末端来看问题,其实这次基建的真正用意是中国正在面临的国际形势,那就是遭遇美国的各种围追堵截,中国需要借助这次基建来冲破一些藩篱,打开一个新的局面,为未来几十年的经贸和政治提供更安全可控的环境。

大家应该注意到了,这次已经公布总投资规模的22个省份,排名最靠前的几个分别是云南、福建、四川、河南、陕西这几个地方,云南竟然高达5万亿的规模,其余四家平均下来也都接近4万亿规模,而整体公布的22个省份,平均下来也就是2万亿的规模,像浙江这样的大省,也是2万亿规模,所以像云南这样GDP只有浙江五分之一的省份,基建投资计划是浙江2.5倍着实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当然,还有不少的省市没有公布总规模,这其实说明很多项目还没有批,也就是优先级是不够的。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像云南这样的省份,应该是为了补齐短板,当然这种因素是有的,但需要补齐短板的省份多了,云南为什么特殊?

我已经说了,这次大规模投资基建更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是关乎未来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地缘政治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国内经济。

我们先说说云南,前一阵领导出访缅甸大家应该都知道,最近还有一条信息,中国商务部发布消息,将与日韩共同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下称”RCEP”) 如期签署生效。RCEP,即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后来印度选择了退出,RCEP实际上变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一个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因为在所参与的国家里面,90%的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

东盟跟中国的贸易问题,其突破点在云南。

云南地理位置特殊,中国三条通向东盟的跨境铁路都是从云南过境。大家应该看到了,这次云南主要的基建项目里面,最主要的有玉磨铁路、大瑞铁路、沿边铁路、沿边高速、跨境电网和智能电网等,基本上都是冲着东盟去的。

玉磨铁路,是两年后通车的中老铁路中国段(未来将通向泰国和新加坡),大瑞铁路,是已经着手开工的中缅铁路的中国段(分支将通向孟加拉),沿边铁路和高速主要是从云南至广西沿中越边境的路线。云南跨境电网大家可能还不知道,仅去年,我国对湄公河流域国家贸易电量达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以上,创5年来新高,年累计对越南、老挝、缅甸送电超过1000亿千瓦时,创汇超40亿美元。

基于跟整个东盟的贸易战略,对云南的大规模投资可能还会持续,所以才有了超过其他省份非常多的基建投资计划。对云南的的改造,是奔着东盟去的。

由于中国在南海的开发和经略,美国在南海受挫,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倒戈,美国不得不将亚太再平衡战略变为印太战略,新拉拢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加大在印度洋的部署和存在,中国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等未来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越南要是识相一点,跟中国加大合作,弱化南海问题,可能中国这次的基建就更偏向于北部湾地区(更容易跟越南建立产业链分工合作),而不是开发难度更高,经济体量更小的云南,当然云南也很重要,但如果不是中缅、中老的国际关系加持,云南肯定是靠后的。

如果按照这次在云南的大规模投资,用不了五年,中国跟缅甸、老挝、泰国等的贸易会有更大规模的增长。这是制衡东边的越南,以及西边的印度最有效的方式。印度一直就对东边垂涎三尺(曾分裂东巴基斯坦,吞并锡金,侵占我国藏南),越南向西扩张也一直贼心不死(曾入侵柬埔寨,如果不是各国相救,柬埔寨就被越南吞并了)。

所以,对云南的开发,仅仅是一个开始。云南未来将是一个基于东盟和中国的陆路国际枢纽,再加上本身旅游资源丰富,将是带动中国新一轮人流、物流、能源等国际化增长的重要一极。中缅油气管道近十年来都在持续建设,原油管道最近两年已经累计送油超过2000万吨。

国际局势方面,看美国的架势,实际上是朝着跟中国经济脱钩的方向去的,那么中国也必须未雨绸缪,而跟美国所处的周边环境相比,中国周围最发达的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都是美国盟友,其他东南亚国家有一些很友好,但整体待开发,实力也较差,中国需要更大的投入来创造多层次国际经济圈层,来应对未来各种地缘政治的挑战。

所以再强调一遍,云南未来将非常重要,其增长速度可能会持续高于国内诸多省份。

3

福建:台海关系的考虑

接下来说一下福建,关于福建,大家应该看到了刚刚发生的一则消息,外交部已经回应了美国会众议院全会近日审议通过“2019台北法案”,类似的东西未来还会不断地出现。大家可能不知道,去年,福建GDP达到了42395亿元人民币,而台湾是18.90万亿新台币,折合为42180.68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福建GDP已经超过了台湾。

虽然人均GDP跟台湾还有差距,但从发展潜力来看,福建背后是整个大陆,只要有更大的基础设施投入,至少从规模上来说,将对台湾形成更大的优势,这跟当年面对香港持续开发珠三角深圳等地类似。

福建有着非常好的自然条件,泉州港历史上可是中国的第一大港,但由于此前基于传统军事范畴,中国担心一旦局势有变,福建恐怕遭遇破坏,所以基建和经济政策都没有专门的倾斜,而如今不同了,一方面我们希望和平解决,但另一方面,中国军队已经不是1996年台海危机时候,被动近海防御了,我们的海军足以将战线推至台东菲律宾海,福建的安全边界大幅提高,该到大规模建设的时候了。

未来规划从北京通往台湾的高铁先期工程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今年有望通车,可以说也是一个巨型工程,这座大桥是我国首座跨海公铁两用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公铁两用大桥。虽然比不上珠港澳大桥,但也证明了中国有决心和能力把台湾纳入整体统一高铁圈的意志和能力。

这次福建基建里面,多个涉台项目已优先推进,包括泉州台商投资区海山大道建设工程、泉州台商投资区海湾大道工程、泉州台商投资区海湾大道双山段道路及景观工程、泉州台商投资区泉东大道、漳州台商投资区第三水厂及配水管网工程(一期)等将加快建设。

未来对福建的投资,可能还将持续数年,直到和平统一。

4

河南、陕西、四川:再造亚陆通道

我们接着说一下河南、陕西。其实从具体已经批复的项目看,山西、内蒙和甘肃也都有非常多的基建项目在逐步上马。这也是国家正在编制的黄河经济带战略主要省份,甘肃、内蒙扼河西走廊,是中国西出中亚的交通要塞,中国几百年前就为了经略西域,建立了伊犁将军府等,为了支撑伊犁等地区屯垦戍边,发展起来了几个重要城市,这里面就包括新疆省会乌鲁木齐,以及甘肃省会兰州,所以未来要想让亚洲陆路通道持续繁荣起来,让新疆更加稳定繁荣,就必须把河西走廊的支撑能力提高。领导去年8月份,在甘肃沿河西走廊视察了整整四天,这也是比较罕见的。

而对西部通道和河西走廊的支撑,是环环相扣的,再加上陕西关中平原和河南腹地是中华文明的基本盘,也是衔接中国南北和东西的枢纽地带,这两个地方一旦衰落,西北方将失去支撑,南北和东西差距将更大,会带来更多社会失衡问题,影响到未来国家整体稳定发展。

甘肃陕西等地最大的问题是交通不便和缺水,优势是各类旅游矿产等资源丰富,这就需要花大力气改变交通问题和水资源问题,就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甘肃重点工程一大半是水利,如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及配套工程建设等。陕西主要是地铁、高铁和引汉济渭、石油开采等。

河南的话就更不用说了,我只说一件事,去年两个调任,一个是河南负责经济的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党组书记,换成了在上海干了三十多年的原上海市委副书记尹弘。原浙江省杭州市市长徐立毅调任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把上海和浙江锻炼出来的省市级重要管理人集中调往河南,其用意非常明显。

最后说一下四川。

四川除了天府之国的美誉,四川大部分地方还直接镶入青藏高原,四川是唯一一个有足够的综合资源来辐射西藏的相邻省份,人口巨大,需求多样,经济整体体量也足够大,所以四川的大规模基建,一方面是本身中国经济向西南渐进的影响,另一个是必须基于四川盆地的辐射能力和可持续支撑能力,打通更具经济和地缘政治意义的进藏通道,即川藏线。

川藏线,不仅仅是一条铁路线,四川一大半的管辖区处在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川藏线总投资近3000亿元,远远超过三峡、南水北调和珠港澳大桥等项目,基于川藏线可以把整个四川的西南地区开发起来,这对西藏和整个青藏高原都是一个有力的支撑。未来在面对来自印度的体量冲击时,将更有准备。

5

从地缘政治角度思考基建未来走向

所以,这次诸多基建项目,除了拉动本身的经济和就业之外,主要还是在兼顾中国的对外战略规划问题。按照目前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压力,如果中国不主动做出更大规模的对外建设及互联互通规划,等美国从中东撤出,大部分精力用来在中国周边搞事情,那时中国将会非常被动。

大家可以想想,如果在欧洲,你开着车,可能不经意间就到了另一个国家,但在中国似乎难度较大,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太大,边境地区都比较遥远,但另一方面主要还是边境地区都比较欠发达,交通也都不是很便利,要么被高山大江阻隔,要么就是气候条件差,区域经济不成气候,互动性不够强,就连离我们陆地接壤最近的比较发达的韩国,也是隔着一个朝鲜。这种情况下,中国可以说需要用一己之力来做互联互通的开发,因为周边国家确实没有这个经济实力。

就拿中国跟老挝的铁路,老挝境内的投资中国出资70%,老挝出资30%,老挝差不多出120亿元,这个资金看上去不是很大,但相当于是老挝8%的GDP了,大家可以想想,一个国家拿出8%的GDP来修一条铁路,是什么概念,中国GDP的8%是16万亿元。所以在这种基建当中,中国肯定是要付出更多成本的,但一旦修通,中国也是最大的受益方。

前几十年周边这些国家在与中国的互联互通方面都不够积极,因为可以有多重选择,被美国等各种挑拨,中国老是热脸贴冷屁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国家逐渐发现,口号无法解决贫困问题,就凭自己那点资源,也玩不转“远交近攻”的政治游戏。就连被西方一度捧上天的昂山素季,开始冷静下来思考自己国家的命运,上台后没有在西方的吹捧下迷失自我,在虚伪的荣誉和自己的国家面前,选择自己的国家,在领导缅甸发展方面越来越务实,然后就得罪了西方,但中国依然很热情的跟缅甸展开了合作。

周边国家对中国这种愿意吃亏,只干实事的邻居,开始重新展现出合作态度。

其实除了东盟,在东北地区,中国跟朝鲜和俄罗斯的互联互通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进展。还记得中朝边界的新鸭绿江大桥吗,中国出资22亿元全部建成,结果朝鲜硬是连5公里的朝方一侧链接主路的延长线都不修,整整拖了五年,但去年末也动工修建了,预计很快将完工,届时,丹东新区至朝鲜新义州将有了一座新的标志性联通大桥。

在黑龙江,中俄黑龙江跨境公路大桥主体工程也即将完工,这一工程断断续续拖了将近30年,现在终于完成了。另一座中俄同江铁路大桥预计也将在今年完工。

可以说要理解这一轮基建的真正背景和含义,以及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主要还得站在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问题。跟美国全球驻军每年耗费数千亿美元相比,中国连跟周边国家搞基建方面都谨小慎微,一直没有完全放开手脚,中国基建早就应该出现对周边的溢出效应。

随着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亚太地区未来将更加复杂,而美国作为一个控制全球海洋的超级霸主,其地理位置优越,无论跟哪个国家合作,根本不需要更多的陆路基础设施建设,只要有港口就行,因为全球海洋就是美国的公路、铁路,所以美国不需要输出基建,只需要强大的军力,控制海洋运输通道就可以了,但问题是,中国还不行,如果中国不去打通亚欧、南亚等陆路通道,中国就要从海洋上绕行数千公里,去跟欧洲、中东、印度洋岸国家做生意,中国跟这些国家的陆路链接优势反而一点都体现不出来,过长的海洋航运线路给中国未来应对诸多风险带来的巨大的挑战。

大家可能不知道,就在上个月初,中国一艘去往巴基斯坦的商船被印度扣押,说船上有用于制造超远程导弹或卫星的火箭发动机的装备,其实就是一台工业高压釜,这在大型工业领域非常常见,广泛用于加气混凝土、保温石棉板等生产。

印度立马通知美国,意思是我对中国很强硬,你也得挺我一下,于是中国海军开着几艘军舰去印度洋转了转,美国迅速抓住时机力挺印度,特朗普还来了个闪电式访问印度,关键是这个问题牵扯到巴基斯坦,结果特朗普在印度演讲的时候,来了一句,“我们跟巴基斯坦的关系非常好”。这幸亏是运往巴基斯坦,如果这是运往伊朗,可能又是一个华为式事件。与此同时,美国却通过了对台军售法案,使劲给台湾直接卖武器,而我们则无法有效保护一艘运送正常工业设备的商船。关于这个商船的事情,还没有完,今天外交部还在回应记者的提问,有兴趣的自己去看一下。

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国家都会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中国以前也犯过错,但后来改正了。没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对全球经济,以及周边经济的深入嵌套,中国未来就很难获得更大的工业资源,来支撑对全球分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那么中国整个社会所创造出来的财富,都将面临被“薅羊毛”的风险,其脆弱性类似于一艘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商船。

此次大规模基建计划,尤其是向周边国家的辐射,我不能说会影响未来百年的中国地缘政治和贸易格局,但肯定会影响到未来至少三十年的区域贸易和东亚地缘格局,从这个意义上去思考这一轮基建的最终走向,我们可能会得出一些不一样的结论。在这种不一样的结论和视角触动下,再去寻找一些持续增长时间会更长的投资标的,获得更大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增加。

 


2021-12-11点击数/观注度 3270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