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中印关系 |
拉瓦特与印度军改 |
拉瓦特与印度军改 王世纯2021-12-12云阿云智库•中印关系 导读:2017年1月1日上任次日,拉瓦特强硬表态称,印度不畏惧同时与巴基斯坦和中国爆发战争,印军已准备好两线作战。显然,拉瓦特这句话不是吹牛,自上任以来,拉瓦特将大量先进兵器部署中印边境西段,妄图在我新疆一线“开疆拓土”,搞冷启动。 作者 王世纯 本周最重要的新闻,无疑是印度最高职位军官“国防部参谋长”因意外事故身亡。根据印媒12月8日消息,印度空军一架Mi-17V5直升机在泰米尔纳德邦坠毁,机上共有14人,包括现任印度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他的妻子玛杜丽卡·拉瓦特在内的13人在事故中摔死。 作为莫迪新晋提拔统帅三军改革的“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的死亡对于印军来讲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而在印军强推“改革”的关键时刻,拉瓦特的死又无疑为试图“强军”的印军蒙上了一层新的阴影。就在比平·拉瓦特死后,印度网民各种阴谋论“甚嚣尘上”,不少矛头指向了印军内部,称印军因为拉瓦特推行的激进改革触犯了印军不少派系的利益,使得印军内部不惜“铤而走险”最终暗杀他。 印度网民的义愤填膺反映出这位参谋长还是颇具声望的。作为指挥过数次中印对峙的敌军高级将领,比平·拉瓦特一直是笔者较为关心的印军重要人物。本周的一周军评,我们就来审视一下这位印军“天降猛男”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以及他摇摇欲坠的“强军改革”。 1 众望所归的国防参谋长 对于讲究出身的印度军队来讲,1958年出生的比平·拉瓦特的家庭背景可谓“显赫”,作为曾经的“刹帝利”中的军队系统后裔,拉瓦特是“将帅之后”,祖上数代都是军队高官,他的父亲拉楚·辛格·拉瓦特更是印度陆军系统的中将。 作为“勋贵”出身的拉瓦特在军事氛围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从小就励志在印军系统内做出一番大成就,为此,拉瓦特在学生时代就表现出不俗的气质,成为了一名“做题家”。刻苦努力的拉瓦特先后考入德维·阿希利亚大学国防与管理研究专业,又获得了马德拉斯大学战略与国防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然后进入惠灵顿国防参谋学院和美国堪萨斯州利文沃斯堡的高级指挥培训班学习,获得了至关重要的国外背景。1978年拉瓦特正式毕业,被授予印度陆军最高殊荣“荣誉之剑”。 长期接受英系军队“贵族军官精神”熏陶,拉瓦特在学习过程中“志向远大”,决定从基层干起,一步一步改善印度军队。1978年12月,拉瓦特正式加入印度军队,1979年1月进入他父亲曾任营长的第11廓尔喀步兵团第5营服役。该部是中印实际控制线东段的“精锐部队”,同时也是解放军1962年反击战中的手下败将。 在1987年的中印边境桑干河谷冲突中,作为该营指挥官的拉瓦特率领部队挺近达旺地区,同我军边防部队展开了严酷的对峙。由于其长期对抗中国的经历,加上1987年印军在边境摩擦斗争中的失败,拉瓦特认识到了我军的战斗力和战斗决心,因而将我军视为印度最大的“敌手”。同时,拉瓦特也在屡次犯我边境的斗争中总结了印军东线部队的不足。这些基层服役的经验,促使拉瓦特下定决心,日后要推行改革,重视中印边境军事斗争准备。 由于东段积累起来的声望,拉瓦特在印度军中平步青云,先后在查谟克什米尔步枪队、印度陆军第3军步兵第19师任职,后又升任印军东部司令部第3军军长。在此过程中,拉瓦特先后在印巴边境参与过对峙、在东北邦参加过反叛乱作战。 2008年,拉瓦特在刚果(金)担任联合国维和部队指挥官,领导一支多国旅。其到任后立即着手指挥印军进攻刚果(金)的反叛武装,虽然印军在那里被曝光不少毒品贩卖、走私黄金象牙和屠杀平民的丑闻,但印军依然将这一经历视作拉瓦特的战绩。 随后,2015年,为了报复18名印度士兵在曼尼布尔西部被娜迦独立武装伏击,身为军区中将司令的拉瓦特亲自指挥部队越境打击缅甸境内的分离组织,立下“战功”,而这一战功随后被莫迪当局大肆吹嘘,成为了其在任期间的“执政成果”,而指挥此役的拉瓦特也因此获得了莫迪的赏识。 2014年5月,印度人民党(BJP)赢得大选,莫迪出任总理。作为一支字面意义上的民粹主义政党,莫迪派系希望利用印度基层自建国以来就有的扩张主义思潮来提升BJP的威望,而军队就成了莫迪最重要的抓手。 为了提升军队的支持,印人党当局自执政以来,不断在印度东西北三个边境进行“日拱一卒”的军事摩擦,通过制造“军功”提拔有威望的“少壮派”军官,从而推进印军改革。在这一系列军事摩擦中,比平·拉瓦特就是“军功派”军官中的代表人物。高贵的出身、显赫的战功和扎实的基层部队经验,让拉瓦特成为印人党正在推进的“军改”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带头人”。 在2016年,瓦拉特他一年之内连续获得三次晋升——2016年1月刚被任命为南方军区总司令,随后年中担任陆军副参谋长,9月出任印度陆军参谋长。由于印度陆军在印度国内的至高地位,印军的“参谋总长”基本上就是国防部长以下最有实权的高级军官。 但比平·瓦拉特的职业生涯并未止步于陆军参谋长。为了进一步号令三军,统帅改革,莫迪政府利用连任后的威望,于2019年12月设国防参谋长一职。比平·拉瓦特是印度第一任国防参谋长,2020年1月1日正式上任。 作为国防参谋长,拉瓦特兼任与陆海空三军种相关事务的国防部长首席军事顾问,负责协调印度海陆空三军所有部队的行动,特别是还负责与政府协调国防技术和武器的采购问题。拉瓦特上任后曾表示,国防参谋长的职责是使印度三军联合起来并作为一个团队工作。在莫迪授意下,瓦拉特获得了“开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前所未有的权力,正式开始了自己大刀阔斧的改革之旅。 2 印度版的“军改” 自2016年起,印度莫迪当局利用前所未有的民望以及印军在缅甸西部的“军事胜利”,大张旗鼓地启动了军改。2016年,前任印度国防部长阿伦·贾伊特利(Arun Jaitley)宣布改革开始,2017年10月,拉瓦特在庆祝库马翁步枪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宣誓,要马不停蹄地把印度陆军建设成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队之一。自此,印度陆军的改革正式在拉瓦特的领导下开始推进。 由于英国留下来的军队制度不完善、尼赫鲁等印度第一代领导人对军队的制约、加上长期的临战体制,印度军队军制臃肿复杂、行政效率低下。印度陆海空三军分立,印度国防部缺乏统一指挥领导机构,各个军种内部分别建立各自的行政管理体系与指挥体系,三个军种参谋长地位相同,加上缺乏统一的领导,各个军种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军费资源“内斗不断”,最终演变成谁和现任政府“政军关系好”,谁个人威望、门阀实力高谁就有资源。 为了改变印军内耗不断的指挥体系和层级结构,拉瓦特着手推动一体化作战:计划对印度军队进行整体的重组,打破原有17个单一军种司令部,筹建4个跨军种的战区司令部。 可能是长期和我军对峙的缘故,拉瓦特战区司令部的理念几乎原封不动的照抄我国的战区改革的理念——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战区统筹协调战区内资源应对印度长期持续的军事斗争准备,而各个军种根据本战区的需要进行建设,其资源分配由战区进行协调。 除此以外,面对克什米尔的特殊态势,拉瓦特计划在克什米尔建立一个“前线指挥部”,整合克什米尔的陆空军和边防力量。前线指挥部是一个小而精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快速反应,应对克什米尔地区的混乱战局。 而在脖子以下改革方面,见识过解放军“军改”成就的拉瓦特,也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印军,修改印度陆军已经过时的编制。 印度长期自诩是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的“霸主”地位,而其长期的扩张政策让印军字面意义上四面树敌,尤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长期的矛盾让两国必须长期维持大量陆军师旅对峙。因此,印度陆军保持了一支编制较为庞大的陆军。印度陆军编有4个集团军、12个军部共35个师,其中包括3个装甲师、4个平原整编师、18个步兵师、9个山地师和1个炮兵师以及7个装甲旅、5个步兵旅、2个山地旅和1个空降/突击旅在内的15个独立旅,编制内的陆军部队接近百万。 除了庞大的编制数字,印军拥有的技术兵器较多。在本轮启动改革前,印军拥有编制内坦克3400辆以上、编制内步兵战车2700辆以上,其主战坦克数量超越俄军,接近解放军,是全球第二大坦克拥有国。 但是,由于军种地位不平衡,印军是一支“瘸腿的巨人”,印军的作战编制大,但其符合现代化战争的主要技术装备集中在编制庞大的装甲师、旅里,虽然这些部队冲击力很强,但其相应的合成人才培养少,动员时间长,不符合印军立体合同作战和“冷启动”战略的国防需求。在过去几次对峙中,印军的装甲部队总是“姗姗来迟”,在巴基斯坦和中国的有关部队抵达战位以后才迟迟抵达前线后方的集结点,如印控列城,未能发挥印军装甲部队的数量优势和质量优势。 此外,在印军军内斗争地位较低的军兵种,相应装备都极度落后,印军的炮兵、防空导弹兵极度落后,装备水平仅为上世纪60年代水平,甚至不如“军改”前的解放军炮兵,而印军由于将有限的资源提供到了装甲兵等地面突击兵器上,在电子战、信息化、雷达防空网络等现代化战争中“节点”力量的投资中极为有限。长期在印度军种之争处于劣势的印度海军,由于难以获得资源,其主战装备更新缓慢,甚至面对解放军的护航编队都很吃力。 为了改善编制落后、动员速度慢的特点,印度新成立了IGB,用于取代印度编制庞大但是老旧的装甲师,成为印度新的战役基本单位。IBG的思路和解放军的重型合成旅类似,IBG将下辖数个由机械化步兵,坦克和炮兵,以及防空兵组成的营级单位,以及侦察,通信,工程等辅助作战力量。IBG比我军合成旅要小一些,和美军BCT差不多大,大致在6到8个营之间。 印军的机械化部队主力由T-90S和BMP-2组成,质量和数量不劣于解放军的主力重型合成旅,因此拉瓦特本轮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侦察力量、通信信息化力量、防空和炮兵力量的现代化,使得印军的陆军获得信息化时代的作战能力,并提高动员速度——根据相关文献,拥有独立作战能力的合成旅可以在数天之内完成战斗准备,而传统的师级单位则需要数周时间。 拉瓦特重视军事装备的现代化,提出军队现代化不可能在朝夕间实现,因此必须保持装备更新,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要密切关注新兴技术,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军事作战能力,才能实现现代化。为了进行军事现代化,拉瓦特趁着莫迪“横征暴敛”带来的财政扩张的东风,将印度军费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 在资源增加的前提下,自拉瓦特担任陆军参谋长开始,大量采购外国装备,让印军采购了超过1000辆T-90坦克,使其三代坦克数量超越解放军,晋升世界第三。在担任“三军参谋长”以后,拉瓦特在武器采购方面更是“取长补短”,同俄罗斯、法国先后签订战机进口大单,满足老旧机队的换装;又从美国采购了海洋监视机、无人机和武装直升机追加采购协议,弥补短板。 除了对外“买买买”,拉瓦特还给印度本国长期挣扎的国防工业指出了一条明路。拉瓦特通过引进T-90、K-9自行火炮生产线的方式,提升了国防工业的水平,并通过合资建造的方式提升了印度国防工业从业者的水平和经验,此外,拉瓦特时代尽可能采购印军本土研制的武器,为本国国防工业创造一个健康的研发-生产-采购体系。 除了这些采购以外,拉瓦特在东线长期的军事斗争中意识到印军“装甲兵力过于庞大,炮兵系统过于老旧”带来的种种弊端,在陆军中开展“炮兵革命”,认为炮兵优势是现代战争的决胜关键,大力升级印度火炮系统,近年来还打破“坦克优先”的惯例提升炮兵整体战斗力。 除此以外,在一线基层部队吃过苦头,深谙“印度步兵不容易”的拉瓦特也将资源倾斜到了单兵装备上,不仅仅采购了大量防弹衣和单兵防寒用品,还提升了印军单兵的装备质量。就在拉瓦特死亡前一周,印度终于敲定俄罗斯的60万AK-203大单,印度陆军的步兵自此拥有了现代化的单兵枪支。 除了军种间的矛盾,由于军区和司令部之间的权利斗争,印军的“瘸腿”还表现在两线作战上。印军的主要作战力量集中在西部,且装甲力量在后方部署,摆出的是“防守反冲击态势”,不利于印巴边境摩擦。而印军中印边境新疆、西藏两端严重缺乏现代化作战力量,其西段的装甲作战任务几乎全部交给254装甲旅,而其东段更是没有装甲力量,仅靠山地师用肉身对抗解放军的装甲力量。印军这些短板,随着莫迪持续的扩张政策,在17年“洞朗”对峙、19年印巴空战、20年热钦山口对峙中都暴露无遗。 由于拉瓦特独特的东线服役经历,加上莫迪政府以高调反华作为“投名状”,获取美日澳先进军事支持,与美日建立伙伴关系以共同遏制中国的国策,拉瓦特改变以前的“重西轻东”策略,加强对北部和东部的投资,以“同时打赢两场战争”。 2017年1月1日上任次日,拉瓦特强硬表态称,印度不畏惧同时与巴基斯坦和中国爆发战争,印军已准备好两线作战。显然,拉瓦特这句话不是吹牛,自上任以来,拉瓦特将大量先进兵器部署中印边境西段,妄图在我新疆一线“开疆拓土”,搞冷启动。在这一条路上,拉瓦特不仅成为近年来首个造成我军官牺牲的高级指挥官,上个月他还解锁了一个新成就,成为了首个公然宣称中国为“头号敌人”的印度将领。 3 阻力重重 拉瓦特军改的宏伟蓝图刚刚展开,大部分改革举措仍处于筹备阶段。可以看出,拉瓦特的改革看起来都是向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能极大地提高印军治军建军水平,帮助印军完成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将印军变成一支现代化的机械化部队。但是,军队是由人组成的,对于军内利益集团盘根错节、军种内斗不断的印军而言,拉瓦特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显然会得罪大量既得利益团体,如一体化作战改革,在筹备过程中就遭到印度空军、印度装甲兵的强烈反对。这使他的改革“寸步难行”。 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印军装甲兵、空军航空兵出身的高级将领多,其麾下部队部署地区靠近热点地区,因此军内话语权极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装备采购、部队晋升都要优先照顾装甲兵系统。进入21世纪以后,印军一方面拥有比肩中美俄的装甲兵、超越国力的庞大航空兵编制,另一方面其单兵装备、炮兵工程兵等辅助兵种装备落后世界主流水平数十年,但其军兵种主官在印度军内显然没有什么太多“发言权”。而修改这种资源分配不平等,显然印军到今天也没有吵个明白。 就拿拉瓦特的著名改革,脖子以下拆解重组战役战术兵团的“IBG”改革来讲,这样的改革虽然会加强印军合成作战的水平,但势必会触动高级乃至中级军官团的利益。正如中美俄几个国家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一样,如果将一个师级单位缩编为两个合成旅级单位,必然会带来人事、将官数量和待遇上的缩水。 举例而言,师级单位缩一拆为二,必然会削减大量正团和副团级的单位(我军为中校和上校),同时至关重要的“正师”级(在我军为大校和少将)总体数量也会削减。 此外,由于原来专业人才需求较少的师级单位转型为8个营组成的合成旅,会对营级和副团级的合成作战人才和专业有较大的需求,这促使印军不得不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中级军官的培养上。而由于印军在削减将官以后“萝卜坑”有限,这些中级合成军官大部分职业生涯的终点都只有中校、少校,而印度社会显然无法通过“转业”的方式解决这些中级军官的退休。为了推行改革,拉瓦特不得不降低退休金以维持现役军人军费,而此举遭到了大量青年、中年中级军官的反对。就在拉瓦特死后,不少青年军官甚至公开在社交媒体上欢呼,说拉瓦特“死的该”。 一个师改旅就暴露出如此多的问题,而在此基础上,不管是莫迪推行的“三军参谋部”,还是拉瓦特心心念念的战区改革,这些改革涉及到高级军官团体和军种间的根本利益,都只会步履维艰,作为印军“改革派”出身的军官,拉瓦特在一步步爬到“国防参谋长”的位置上前,已经得罪了不少人,因此他最大的靠山就是背靠BJP民粹集团的莫迪。 举例而言,印军的“陆军参谋长”往往是根据“辈分”轮替,在2016年拉瓦特担任印军国防参谋长之前,在他之上还有两名资历更老的现役中将,分别是东方军区司令员普拉文·巴克希、南方军区司令员哈里兹。在2016年,莫迪“违背祖宗的决定”就已经遭到印军大量退伍高级军官的反对。如今拉瓦特强人崩逝,莫迪能否再找到另外一个“天降猛男”,印军是否有人能继续军改仍是未知数。 无论如何,在泰米尔纳德邦的一声巨响以后,印军的改革进程肯定会受到重大影响。讽刺的是,拉瓦特乘坐的空军米-171V5,恰恰是空军陆军军种斗争的结果和印度国防工业腐败无能的具现。 就算没有这次印军的事故,比平·瓦尔特的军事改革也很难继续下去了。莫迪的民粹压力迫使印军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不断提升对峙的烈度,而对峙的结果是,印军先后经历了2019年印巴边境斗争的失败,随后又在2020年的中印西部对峙中处于下风。这两次失败,无疑是印军长期弊端暴露的结果,同时也是莫迪冒进政策的必然下场,但作为军方第一责任人的比平·瓦尔特无疑要“背锅”,接受反改革派的指责。这些弊端都是比平·瓦尔特要改革印军的理由,如今却成了既得利益者反对他改革的借口。 目前,印军在资历上有望接替国防参谋长的将领有两人,分别是陆军参谋长纳拉瓦内和空军参谋长巴达乌里亚。陆军出身的纳拉瓦内呼声更高,而巴达乌里亚则更有竞争的动力。拉瓦特任职期间,在资源分配上和巴达乌里亚闹出了矛盾,双方在机队数量、军种装备采购权和战区主建上有过公开的争论,将军种和改革矛盾放到了公开舆论中。而拉瓦特在中印20年对峙期间,以权压人,强行将“阵风”、“阿帕奇”等印度空军资产部署到了中印边境地区。但无论是纳拉瓦内,还是巴达乌里亚,接手军改、延续军改,都是一个难题。如果不能调和印军内部的矛盾,那么印军又将陷入夺权乱斗。 如今,斯人已逝,比平·拉瓦特和他的妻子在登机之前也许下了一个无法兑现的承诺。根据拉瓦特亲属透露,拉瓦特此前曾透露想在家乡给自己盖一所新房子,还表示他会要求政府修建一条连接村庄的汽车公路。作为一个军人,拉瓦特虽然是印度种姓政治、门阀政治的产物,但他毕竟是穷其一生在为理想、为了印度利益奋斗的。但显然,没有经受过唯物主义熏陶的他无法将家乡没有道路和印军无法完成改革联系起来。 印军也好、韩军也好、台军也罢,这几年来,解放军“军改”带来的丰厚成果,让这些见识过我军威能的军队东施效颦。但是,不管是严德发还是拉瓦特,他们可能都不会理解,为何解放军看起来轻轻松松就能推动的改革,在这些地区重演一次会变得无比艰难,以至于有些人身败名裂,有些人因此丧命。当然,作为旁观者清的我们最能明白,我们“自我革命”需要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他们永远达不到的。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的很多朋友都在西部战区服过役,流过血,甚至面对面地对峙过印度人,但是平心而论,如果印军没有比平·拉瓦特这样能统筹规划改革全局的高级将领,我们今天的斗争态势可能会从容的多。我军和印军几乎同年启动了军事改革,如今,印军依旧在改革中苦苦挣扎,并且已经在这几年的对峙中见识了我军军改带来的丰厚成果。但对于一个没有经历过深刻革命的印度而言,天降猛男,救不了印军。 |
|||
2021-12-12 3155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