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讲史     
董必武:“我就是个跑龙套的”

董必武:“我就是个跑龙套的”

温伯陵 温伯陵的烟火人间 2021-12-13云阿云智库•讲史

导读:可以说,张国焘和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其源头就是董必武。你以为董必武是笑口常开的老好人,其实董必武是革命大佬的祖师爷。

伯陵说:

董必武看起来是笑口常开的老好人,

其实是革命大佬的祖师爷。

1

自从革命年代起,党内就称董必武为“董老”,之所以要加个“老”字,除了董必武的年纪老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资格老。

早在清朝光绪年间,董必武便在废除科举的前两年,一举考中秀才,成为清朝正儿八经的读书人。

现在的人说起秀才,总要称之为酸秀才,其实在科举盛行的年代,学子考中秀才以后,就有了免税、见官不跪等特权,在基层社会的地位非常高。

真要关公战秦琼的话,现在考进部委省厅的985博士公务员,才能有以前秀才的社会地位。

所以在18岁的时候,董必武便是湖北的人中龙凤。

在第一代领导集体里,这个起点是相当高的。

但是刚考中秀才不久,董必武到武昌报考中学堂,想学一些新鲜的知识,结果因为向府台衙门里看了一眼,就被卫兵抓起来打了一顿。

董必武大怒,晚年回忆说,从此以后恨死做官人。

此后8年,董必武和大部分士人一样,读了很多书,也教了很多学生,日子清苦而平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董必武的人生开始改变。

武昌起义的时候,董必武正在黄州教书。这地方离武昌不远,当他听到省城出事,马上扔下书本跑到武昌,报名参加起义。

而在湖南,恰同学少年的毛泽东,也热血沸腾的参加了起义。

虽然都是参加辛亥革命,但毛泽东是在部队当兵,董必武则是在军政府做秘书,属于清流文职工作,不用冒着生命危险上战场,前途也更明朗。

所以到1912年初,仅仅参加革命数月的董必武,不仅加入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湖北支部的评议员,还被湖北省军政府任命为财务司总务科科长。

要知道,这可是民国元年。

无数人因看不清国家走向而迷茫,无数人因改朝换代而破家,27岁的董必武却能抓住机遇,打开仕途的大门,而且职位不低。

其中肯定有“报国救民”的热血和信仰,但董必武在乱世来临时刻,表现出来的判断力、工作能力、职场情商,放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流水平。

说句少年奇才,不过分吧?

2

1914年,董必武第一次见到孙中山。

那年因“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流亡日本,积极组织队伍参加革命的董必武,也被迫东渡日本留学。

孙中山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缺乏强力组织,于是痛定思痛之下,决定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参加革命党的同志,要宣誓向孙中山个人效忠。

这种江湖帮派的做法,大部分同盟会员都很反感,以至于中华革命党成立的时候,成员只有数百人,完全承担不起领导革命的任务。

但董必武参加了。

他觉得同盟会和国民党的最大毛病,就在于山头林立自由散漫,现在孙中山以个人为核心,组成最大的革命山头,其实是民国初年的最优解了。

也就是说,董必武宣誓效忠的不是孙中山个人,而是孙中山革命路线,以及挽救革命的方法。

很多年后,董必武写文章回忆说:

“先生指示中国的出路,惟有实行三民主义的革命,特别鼓励我们在失败后,不要灰心短气,要再接再厉的努力干。革命不是侥幸可以成功的,只要我们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错误,胜利的前途是有把握的。”

可以说,在没有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年代,董必武就有了实事求是的理念。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理念,董必武才开始了第二次转型。

1919年,董必武在鄂西靖国军司令部做秘书,以为可以给革命做一些工作。

但靖国军毕竟是军阀部队,驻扎在川鄂边界的唐克明,为了争夺地盘扩充实力,和川军旅长方化南勾结起来,趁总司令蔡济民放松警惕的机会,指挥部队袭击了总司令部,并且枪杀蔡济民。

此时的董必武在四川筹粮,听说总司令无缘无故的死了,感觉不对劲,便回到司令部调查蔡济民的死因。

不调查不要紧,董必武一调查才发现,蔡总司令竟然死于谋杀。

董必武大怒,这不是革命部队么,怎么能内部火并呢,而且枪杀总司令?太特么黑暗了,这样的部队能革什么命?

周围的同事们也说,这是惊天大案,你去上海向孙中山先生汇报吧。

于是董必武去了上海。

他向孙中山说了事情的经过,以及和同事们调查的结论,想让孙中山出手严惩军阀,以后严格管理部队。

但是孙中山刚被西南军阀抛弃,护法运动遭遇失败,自己做为领袖都惶惶如丧家之犬,和汉末刘备似的,有一腔革命热血,却没有完成革命的实力。

听完董必武的话,孙中山无奈:

“非常同情你们的遭遇,并且向蔡济民表示深切的慰问,但是没有办法,你回去努力工作吧。”

董必武满脸问号,就这?

以前觉得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改正错误前途就是光明的,但是经过数年革命,董必武算是明白了,孙中山的革命方法就是最大的错误,要想有光明的前途,必须改正。

孙中山先生,这是您教我的嘛。

也就是在滞留上海期间,董必武认识了大批革命者,他们互相交流思想谈论革命,并且在五四运动前后,读到大量马克思主义的书籍。

经过认真阅读互相比较,董必武的想法变了:

孙中山的革命基本失败,无政府主义的空想色彩太浓,唯独马克思主义有远大的目标,还有实现目标的操作方法,而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已经成功了。

那么中国革命想要成功,必须学习俄国。

至此,董必武改正以前的“错误”,走上共产主义革命的道路,而且他认定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终生都没有动摇过。

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需要从头开始。

董必武和詹大悲等人认为,必须从两件事着手,一是办报纸宣传理论,二是办学校培养干部,这也是初代共产党员的共同选择。

8月份回到武汉之后,由于资金不足,宣传理论的报纸没有办起来。董必武和陈潭秋等人商量,那就办学校吧,只要借两间房子,解决教师的吃饭问题,学校也就办起来了。

反正比办报纸省钱。

他们办了私立武汉中学,董必武做为创始人之一,必须给学校捐款,便去当铺抵押了唯一的皮袄,换来一笔办学经费。

1920年,以前在上海认识的李汉俊,给董必武来信说,上海已经成立共产主义小组,你们在武汉也成立一个吧?

于是武汉共产主义研究小组成立了,成员有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等。

再过一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开会,武汉推举董必武和陈潭秋为代表,到上海参加了一场简单的会议。

这场会议简单到没人记得开会日期,几十年后仔细回忆,只知道是炎热的七月。

而参加会议的代表们也不知道,只有湖北代表董必武和湖南代表毛泽东,能在28年后登上天安门城楼。

后来董必武回忆往事,挥笔写下八个字——作始也简,将毕也巨。

3

党的“一大”以后,董必武和陈潭秋等同志们,回去成立了中共武汉工作委员会,随后不久,又改组成武汉区执行委员会,董必武出任执行委员。

所以在革命年代的“文斗”阶段,董必武就是是湖北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至于工作么,和其他地方的同志差不多,基本都是以讲课传播理论、深入工厂组织罢工为主,但是除了这些基本工作,董必武和其他地方同志的区别在于,他做了另外一些事情。

选定革命方向之后,董必武觉得,中国革命一定要大多数人参加,才有成功的可能,那么中国的大多数人,便是农民。

于是在1923年,董必武选拔了大批青年党团员,成立工作组派到黄安,让他们创办平民学校和师范学堂,在黄安传播革命理论,并且动员黄安的各阶层起来斗争。

第二年,董必武又选拔了大批青年党团员,成立麻城工作组,派他们到麻城传播理论动员群众。

黄安和麻城,看到这两个地方,大家都知道意味着什么了吧。

而在派出工作组的同时,董必武根据党组织“开展农民运动”的决议,分派党员到各县成立农民协会,到1926年北伐以前,湖北农民协会已经有7.2万会员。

随后北伐军的扫荡,湖北的农民协会猛烈发展,1927年6月就有了250万会员。

那年毛泽东回湖南考察,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说湖南农民协会有200万会员,能直接指挥群众1000万。

按照这个数字来看,湖北和湖南的农民协会,论规模相差无几。

也就是说,在动员农民的工作上,董必武和毛泽东是差不多的,俩人在全国农民运动中并驾齐驱。

正是有了这样的农民基础,董必武才能在北伐军进入湖北的时候,组织革命力量袭扰军阀部队,配合叶挺独立团攻克贺胜桥和汀泗桥。

我们现在说起北伐战争,往往只说冲锋在前的叶挺独立团,其实叶挺独立团的辉煌胜利,起码有三分之一是董必武的功劳。

而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以后,董必武和毛泽东商议决定,从农民运动讲习所里,抽调300名学生,武装起来奔赴麻城,平定了麻城追随蒋介石的反革命暴动。

为了加强湖北的革命力量,董必武建议湖北省委,组建脱产的农民自卫军,武装保卫湖北的革命成果。

尤其是黄安和麻城的农民自卫军,董必武非常重视,亲自在武汉购买枪支弹药,然后命令同志们送到黄安和麻城。

11月份,黄安和麻城的农民自卫军起义,潘忠汝是总指挥,戴克敏是党代表。这个戴克敏,就是数年前董必武发展的党员。

这次起义,后来称为“黄麻起义”,鄂豫皖根据地便是由此而来,红四方面军和刘邓大军也由此而来。

可以说,张国焘和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其源头就是董必武。

你以为董必武是笑口常开的老好人,其实董必武是革命大佬的祖师爷。

党内为什么称为董老?

人家是真的厉害,不能不尊重啊。

4

董必武虽然资格老能力强,但董必武和毛泽东不同的地方是,毛泽东能动员湖南的农民运动,也能走上一线领导湖南农民,董必武更擅长做幕后工作。

大革命时期,董必武分派党员到各地工作,本质上就是统筹协调的幕后工作。

到了抗战爆发以后,曾经在农民运动中并驾齐驱的毛泽东,已经走上一线领导岗位,领导全党的革命工作。

而董必武则先后在长江局和南方局,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搞统战,做的依然是幕后工作。

但幕后工作也很重要。

因为统战工作要和党外人士密切来往,那么统战只是这种工作的一面,另一面便是四处安排间谍收发情报。

董必武在南方,便是在阳光和黑夜之间辗转腾挪的人。

在礼堂、广场和会议上,董必武和党外人士觥筹交错,互相问好交流感情。而在笑眯眯的和善外表之下,一件件情报经董必武传到延安,一个个暗桩被董必武安插到重要岗位。

前些年罗援将军透露,南方的统战和情报工作,都是周恩来领导负责的,但具体的执行者,就是同在南方工作的董必武。

那些广为人知的暗线如熊向晖、郭汝瑰、沈安娜、韩练成,更是董必武亲自联系的。

比如熊向晖到胡宗南部工作前,专门去了一趟八路军办事处,准备听一下组织的安排。董必武便和熊向晖说:“不要找党,不要暴露政治面目,要和天津萝卜一样白皮红心。”

总而言之,安心在胡宗南身边工作,有什么事情直接联系。

后来国共作战的时候,熊向晖利用职务之便,把胡宗南的作战计划、部队番号、装备成色等绝密情报,统统传递到延安。

胡宗南都裸奔了,还能打什么仗?

沈安娜原本想去延安,觉得国统区太恶心了,求董必武不要让自己在国统区了,去延安做什么都行。

但是董必武和沈安娜谈话的时候,和她说去延安就打上标签了,再也不能到国民党工作,你要以大局为重。

说不行就不行,撒娇抹眼泪也没用的,我不吃这一套。

沈安娜无奈,只能听董必武的安排,到国民党中央党部机要处工作,此后蒋介石主持的重要会议,沈安娜都在现场做速记。

这种会议上,沈安娜可以听到国民党高层的动向,每次发现对党组织有用的情报,就默默记在心里,会后通过特殊渠道传出去。

最绝的是韩练成。

早在抗日时期,周恩来和韩练成便确定了同志关系,在国军内部安插了一个暗桩。

到了抗战胜利以后,韩练成做到第46军的军长,在海南驻防一段时间,便被国府派到山东作战。

韩练成问周恩来,我在山东的任务是什么?周恩来告诉他,你立即到上海找董老请示。

意思就是,我不负责具体工作,一切行动听董必武的安排。

韩练成到上海找到董必武,董必武和他深谈之后,决定让韩练成以国军将领的身份,在战场上配合解放军作战,同时通知华东解放军联络韩练成。

那韩练成是怎么配合的呢?

“莱芜战役”开始以后,韩练成先是向解放军提供国军的作战情报,然后利用军长的职务之便,主动贻误国军的战机,导致国军被解放军包围。

随后又趁机离开部队,临走前让资历最浅的师长代理职务,刻意造成军队内部的人事纠纷。

于是国军第46军被解放军消灭,指挥官李仙洲被俘虏,走上通往功德林的光明道路。

而韩练成也很快到解放区,出任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成为新中国的开国中将。

这就是董必武的功劳。

他知道自己的资格老,也知道自己的能力强,但董必武更明白,自己不是能挑大梁的人。

别说和毛泽东一样统领全局了,周恩来那种全面部署具体工作的,董必武都不愿也不能做。

按照中国传统,董必武的定位应该是“能臣干吏”,也就是在强大领袖的领导之下,负责一条战线或者一个地方的工作。

其实从大革命到解放战争,董必武都是做类似的工作。

但董必武从来不倚老卖老,也不仗着地位高就指点江山,更没有争权夺利的事情,而是党组织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在每个岗位都尽力做到最好。

这种人品道德,革命年代都没几个人能比肩的。

要是生在古代,这种人品能力都出类拔萃的官员,可以得到“文正”的谥号,而在近代革命年代,董必武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5

1956年,已经70岁的董必武向中央申请退休,说自己年纪太大了,不适合再担任实际领导工作的职务,让年富力强的同志接班吧。

他说的实际领导职务,就是最高法院院长、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

毛泽东考虑再三,觉得新中国成立初期,到处都缺人,尤其缺有能力的领导干部,虽然董必武同志年纪大,但不能退休。

直到3年后的第二届全国人大,毛泽东才同意给董必武换稍微轻松的工作,不至于给他太大的压力,于是提议董必武和宋庆龄做国家副主席。

董必武说着年纪大了做不动了,真的不负责实际工作以后,其实也闲不住。

此后多年,董必武要么走访工厂做一些指导工作,要么研究沼气的开发利用,要么号召全国人民植树造林。

总之要做点事情。

用他自己的话说,要演好一场戏,只有主角配角,没有跑龙套的就演不成。主角要认真演,配角和跑龙套的也要认真演。

董必武给自己的定义,就是个跑龙套的。

龙套就龙套吧。

主角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人都来做主角,毛泽东那种伟人数千年才出一个,主角注定是他的。

能真正认识自己,做一颗围绕在太阳周围的星辰,有一份光就发一份热,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事,才是大智慧。


2021-12-17点击数/观注度 3383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