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有  
刘金华:这是一场深层次的改革

刘金华:这是一场深层次的改革

刘金华 · 2022-01-05 · 来源:作者投稿

深化改革,就是要从以资本为中心的改革,转到‘以人民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资本只能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为发展生产、共同富裕服务,不能干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这是一场深层次的改革

刘金华2022年1月5日星期三

关于柳传志、联想问题,从明德先生去年10月初开始,司马南11月跟进,12月形成社会热议,已历时三个月了。官方媒体在胡锡进“呼吁”被网民批判后,没有再直接对联想问题发声。柳传志及其思想界代言人现在也不正面回应。去年,12月13日,司马南发《柳传志的事会不了了之吗?》,16日说“居委会大姐透露说,上边调查组已经成立了,柳八爷09年以来糊弄得过去的那些事儿,要拿出来重新审视,这次能不能糊弄过去就看他的造化了。22日宪之发《司马南的贡献在于将“教父”拉下了神坛》,杨晨发《司马南评某想事件的未来走向,将留下哪些社会遗产?》,似乎在回答司马南之问,问题集中在柳传志的结局上。宪之说:“至于最终结局,也难说。因为教父们有着‘原罪’、‘善待’、‘能不……就不……’的免究金牌,会不会发生作用,难说。用方方模式结局,不是没有可能。”杨晨说:“不管网络话题热到多少度,必要的冷静还是要有,网络热度不能判决网络迷情,热议揣测并非结论,自说自话当然也不能自圆其说。至于这个事情的是非曲直,早晚水落石出,事情到了这个份上,谁又见过纸能包住火呢?作为理性网友,最终还是要听取权威部门给出最终的说法。”此后,关于联想问题,司马南12月31日的视频《最近怎么不集中说联想了?》,用了“凉拌”这个词。

对这场斗争,我提出“阵线已明大局初定”观点。从《《财经》从“河东”到“河西”》起,到《<财经>社评的矛头指向》续五,都是在阐明这个观点。

270个媒体,100名企业家公开站出来为柳传志站台,还有《财经》社评等等,这方面大家是看清楚了的。但许多人老讲“司马南‘单挑’柳传志”,这就没有完全看清楚这场斗争的实质,是什么与什么的斗争。

热议伊始,我很注意申鹏的《柳传志是个什么“教父”?》,子午的《是柳传志的问题,又不全是柳传志的问题》”,五百二的《联想事件,但愿不是新的“李光满事件”》,朱大碌的《联想之争实为新老改革派之争》,他们的文章都说明,这绝不是某个人与某个人的斗争。我认为,这是正确的、重要的观点。

关于柳传志“联想的路”,最早在二十年前,非主流经济学家杨帆、左大培、韩德强,杨斌、高粱等出来批判,几年前,民众普遍谴责柳传志5G标准投票的立场,这一次明德先生、司马南相继在10月、11月出来,揭露联想不是高科技企业,柳传志等人薪酬太高,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12月形成社会热议,这是群众性的斗争,明德先生、司马南是带头人。如果说是司马南个人单撕柳传志,那真的可能会不了了之,网上热闹一阵子,司马南爆料完了,吃瓜围观的人散去,收场。

我认为,无论是司马南,还是明德先生,对联想问题的揭批,都不同于过去是民众自发起来的斗争。明德先生、司马南、张捷实际是在党提出“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之后,形成反对“资本野蛮生长”决议之时,对联想这只麻雀进行了解剖。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党中央已经看到,决定了今后要解决的问题。基于这个认识,我在11月30日作文《阵线已明  大局初定》。

明德先生、司马南、张捷揭发柳传志的联想问题,是事实,也是党中央“高质量发展”要解决的问题,理应受到党中央支持。那么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看到“上边调查组”出现呢?我认为,这是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问题。一切事物的发展,总要遵循它自身的唯物辩证法则。理论是纯洁的,实践是卑污的。理论求真理,只论是非;实践则要求成功,不能不从实际出发,过程中难免会有进退曲折。

我在去年12月15日写的《联想之争的了结》中写道:“我是这样看联想问题的了结:柳传志‘联想的路’走到头了,但要不要追究柳传志,则要看‘老改派’顽固地坚持斗呢,还是顺应历史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能自觉提振信心,树立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精神。时代不同了。我相信,对柳传志‘联想的路’的批判,今天,明德先生、司马南、张捷等为代表的民众斗争,不会像改革之初的杨帆、左大培、韩德强,杨斌、高粱等非主流经济学家那样受到压抑,而会受到肯定、支持。”

这不是猜测。在《探讨“联想之路”很有必要》文中,我指出:“当年改革开始不久,没有经验检验柳传志提出的‘贸工技’、私有化和联想的成长离不了香港商人的销售和筹资的‘联想的路’,现在,国际市场的不稳定和美国政府卡中国发展脖子,华为和中兴公司的经验教训,等等,已经使党中央有了经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和政府作出‘双循环’的战略决策。现在对‘联想的路’的讨论,已经不只是意识形态的争论,而是对几十年改革开放客观经验的总结,加深对党的决策的认识。”“党中央根据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已经认为‘联想的路’不行。”我认为,改革之初,党中央把柳传志列入改革派,而把非主流经济学家列入“反改革派”;今天,明德先生、司马南揭批的柳传志“联想的路”,与党中央必须实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相互呼应。

申鹏、子午、朱大碌的文章,已经说明这不仅是柳传志和联想这个企业的个别问题,五百而的文章提出需要从总体上解决。反对资本野蛮生长,决不只是从法律上处理联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而是如何认识柳传志“联想的路”。柳传志被推崇为“教父”、“泰山北斗”是什么意思?应当看到,这是一个“56789”的经济体制。这一场宏大的深层次改革。举足轻重,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可以走一步看一步,错了从来,要有全局考虑,总体部署,要成功。

过去讲了好多年的“改革遇到了深层次问题”,要“深化改革”。但到底深层次的问题是什么,怎样深化改革,一直没有搞清楚,一味地对国有企业改革,强化市场作用,直到去年才开始清楚了,深层次的问题是没有正确认识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一旦资本过度扩张到深度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会使得经济社会发展道路日益偏离”,操纵国计民生,损害国家利益,腐蚀党员领导干部,谋求政治利益。深化改革,就是要从以资本为中心的改革,转到‘以人民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资本只能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为发展生产、共同富裕服务,不能干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阵线已明,斗争还刚刚开始,处于造舆论,统一认识的准备阶段。不用捉急,磨刀不误砍柴工。

去年,我连续写《财经》社评的指向,反反复复论述“阵线已明  大局初定”。今年不怕读者厌烦,继续谈。也许在爆料之后,进一步思考的人会慢慢多起来。我现在在病痛折磨中,但面对宏大的深层次改革,我会打起精神坚持下去。

刘金华:《财经》社评的矛头指向(续五)

刘金华 · 2021-12-31 · 来源:作者投稿

对于这场斗争的性质和要解决的矛盾,柳传志们及其思想界,比我们清楚。

《财经》社评的矛头指向(续五)

刘金华 2021年12月30日星期四

关于《财经》社评《提振企业家信心,挖历史旧账之风不可长》,我连续发文分析,核心是谈它的指向,明白这场柳传志“联想的路”论争的实质和重大意义,提振我们的信心。

这段时间,民众纪念毛泽东诞辰,对领导者来说,是了解人心向背。而对纪念的人们来说,是表示要按毛泽东思想做事。《毛泽东选集》第一篇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第一句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联系当前实际,就是要搞清楚对于柳传志“联想的路”是什么路,什么人赞成,什么人不赞成,分明阵线,确定我们的行动。

对于这场斗争的性质和要解决的矛盾,柳传志们及其思想界,比我们清楚。《财经》社评《提振企业家信心,挖历史旧账之风不可长》写的“造成民营企业家顾虑和担心的因素,除了国际政经层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不确定性,国内发展范式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带来的挑战,还有阶段性集中监管带来的共振叠加效应等。除了这些趋势性、结构性和阶段性问题外,民营企业家还深受一些别有用心的社会舆论导向的困扰”,是个纲。

今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据我所知,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一次对资本如此说。对比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中央的提法明显的不同。这些年一直在讲改革出现了深层次的问题,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但是,一直没有讲清楚深层次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而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了。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但怎样才是正确认识,中央没有具体讲。这就留下了不同观点争论的空间,事实上这个争论已经开始了。问题既然已经提出来了,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再抛开《资本论》这本唯一科学认识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的政治经济学巨著,中国的政治经济学可能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中央已经提出了,“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今后对资本的政策将是既利用又限制。这虽然不是消灭资本,但无疑会使资本家深感不安,必然会产生的社会矛盾和对立。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反资本野蛮生长和资本野蛮生长的斗争,是逻辑的必然。

资本自然不会干心被限制。所以它的代言人《财经》评论说:“这样的言行不利于提振企业家信心、不利于最为广泛有效调动全社会积极性能动性,反而会挑动社会矛盾对立情绪,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妨碍人民群众共同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去。”

现在,资本不仅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而且已经渗透进了政治、文化各个领域,渗透进了政权,但还不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完全控制了政权。所以资本及其代言人《财经》还隐晦地说这是“一些别有用心人士”的“社会舆论导向”,隐晦地讲“这样的言行”,不指名道姓地泛指,不公开地反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议,只能转弯抹角地拿社会现在对联想问题的热议说事,断章取义曲解刘鹤的署名文章的只言片语,混淆舆论。如观察者网是以这样的标题:《刘鹤人民日报撰文:不搞杀富济贫、杀富致贫》转载刘鹤的撰文;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解读刘鹤撰文的标题也是《刘鹤派发“十大定心丸”,指明“八大机遇”》,其中前三大“定心丸”就是“1、不搞平均主义,不搞杀富济贫、杀富致贫,避免掉入福利主义陷阱,通过14亿多人共同努力,一起迈入现代化。2、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各类经济政策的重要出发点。企业好经济就好,居民有就业、政府有税收、金融有依托、社会有保障。3、企业家是要素整合者、市场开拓者、创新推动者。企业家就像鱼一样,水质水温适宜就会游过来。”都不用原标题《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刘鹤讲的“一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统一”,“ 二 科学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 三 加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完全被《财经》等媒体阉割了。这是认识上关于资本的论争。

实际斗争会是怎么样的呢?《财经》社评《提振企业家信心,挖历史旧账之风不可长》,开场白已经讲了:“岁尾年末,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搞好经济的关键在于搞好企业。日前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撰文指出,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好经济就好,居民有就业、政府有税收、金融有依托、社会有保障。搞好企业的关键在于企业家,……刘鹤副总理文章中指出要尊重产权、尊重契约,不搞杀富济贫、杀富致贫……全国工商联前主席黄孟复也公开指出,今后的政策取向应是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做蛋糕’的人都能安心地在国内‘做蛋糕’。”在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下,他们打稳经济须要稳企业这张牌。这是我在文革中已经经历过,以生产压革命。

斗争已经拉开序幕。

党中央指出,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十九届六中全会无疑深化改革开放是一个里程碑。后天就是2022年一旦。我将利用元旦休息几天,养好身体,迎接明年新的改革。

祝大家新年好。

刘金华:《财经》社评的矛头指向(续四)

刘金华 · 2021-12-27 · 来源:作者投稿

《财经》社评的矛头指向(续四)

刘金华2021年12月27日星期一

继续谈《财经》社评《提振企业家信心,挖历史旧账之风不可长》写的“刘鹤副总理在文章中指出,‘企业家就像鱼一样,水质水温适宜就会游过来。要为企业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他们发挥作用。’在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早已尘埃落定、国有资本监管和经营的主管部门已经依法运行多年的当下,重新炒作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的所谓历史问题,无异于搅皱一池春水,并有混水摸鱼之嫌。”着重点还是谈《财经》社评的指向。

《财经》社评这段话既清楚又含混。《财经》和刘鹤都把企业家比作“鱼”,这是清楚的。但是,适合鱼儿生长的“水”是什么,谁“浑水摸鱼”就含糊了。中国的企业家是通过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生产的。这说明改革后的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是很适合企业家这种“鱼”生长的。现在问题来了。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早已尘埃落定之后,刘鹤再提“水质水温适宜”的问题,是不是说已有的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还不那么适宜企业家健康成长呢?《财经》说“重新炒作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的所谓历史问题,无异于搅皱一池春水,并有混水摸鱼之嫌”,这就是在暗指刘鹤讲的,要换水养鱼了。而刘鹤的文章是《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决议》的阐述。

我这不是用蛋孵出鸡,鸡生出蛋推论蛋的价值的类似方式,来推论《财经》社评的指向,而是《财经》社评总是不指明是哪“一些别有用心人士”在刮“一股妖风欲将社会舆论的焦点引向当年企业改制时期的所谓历史问题”,为什么这个社会舆论导向让企业家们感到不安,人心惶惶?因为,“要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加大对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管理,整顿收入分配秩序,清理借改革之名变相增加高管收入等分配乱象。要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坚决遏制权钱交易,坚决打击内幕交易、操纵股市、财务造假、偷税漏税等获取非法收入行为”,“当共产党的官,当人民的公仆,拿着国家资源去搞行贿受贿、去搞权钱交易,这个账总是要算的”,是习近平今年提出的。尔后才有明德先生、司马南、张捷揭批柳传志“联想的路”这股风。

《财经》社评引的刘鹤的话,是抛开了刘鹤撰文《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关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的前两个: “(一)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和“(一)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第三个内涵的最后句话,这是有意思的。我现在只谈第三个内涵,为避免断章取义,把这段话全文转录如下:

“(三)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各类经济政策的重要出发点,真正打牢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微观基础。企业好经济就好,居民有就业、政府有税收、金融有依托、社会有保障。当前,我国大企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虽然近两年我国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连续居于全球首位,但主要依赖规模,创新引领力、国际竞争力与世界一流水平还存在差距。数量庞大的小企业活力强,但存在市场竞争力弱、升级能力不足的现象。国有企业要不断深化改革,高效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大量民营企业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把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和公司治理的规范性统一起来。外资企业对实现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要鼓励引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在更高水平竞争中创造价值、实现互利共赢。企业家是要素整合者、市场开拓者、创新推动者。企业家就像鱼一样,水质水温适宜就会游过来。要为企业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他们发挥作用。”

我想,中等文化水平的人都能明白刘鹤这段话的意思。刘鹤指出,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是有竞争力的企业,而现在中国的大企业只是“大”,小企业虽然“活”,但都不强,缺乏竞争力。提出今后高质量发展政策必须从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出发。刘鹤分别提出了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定义了企业家或者说提出了对企业家的要求,最后才讲了《财经》社评所引的一句话。刘鹤虽然没有具体讲需要给企业家什么样的“水质水温”,才能培育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企业家。但是,他明确不能“主要依赖规模”,而是要企业提升创新引领力、国际竞争力,明确提出“国有企业要不断深化改革,高效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大量民营企业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把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和公司治理的规范性统一起来。”我们看到,刘鹤这里明明写着“国有企业要不断深化改革”, 哪是《财经》社评说的“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早已尘埃落定”。

《国资报告》杂志2018年10月26日发布《国企40年改革的逻辑与展望》,记录了40年的国企改革进程,一直是不断根据改革中发生的新问题不断改革消除这些新问题。文章最后也写道:“2018年2月,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这次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内容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这表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下决心把各级党委、政府、司法、社团、企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同步推进,将为国有企业改革厘清思路、清障排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的改革将全面深化,促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贡献新的力量。”

《财经》社评说的“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早已尘埃落定”,也就是说,反对深化改革了。他们希望国有企业继续私有化,不要在市场上(与私营企业)竞争,不要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财经》等一些“改革先锋”,过去总讲“改革只有进行时”,“改革进入深层次”,现在却说 “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早已尘埃落定”,再炒这个历史问题,就是“搅皱一池春水,并有混水摸鱼之嫌”,走向对立面,反对继续深化改革,

这里的“鱼”很明确,指的是“企业家”。关于企业家,1994年我给邓小平信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公开提出要培养‘企业家阶层’。所谓‘企业家阶层’,按他们的定义,就是一个以知识资本,通过股份制,实际占有企业资产,不同于国家、工人利益的‘利益群体’。这不是要做新型的资产阶级么?”(当时,我只是知道中国经济学家如此定义企业家,这次热议联想才知道,这个定义来自柳传志)与现在刘鹤关于企业家的定义,与习近平讲的企业家精神,一对照,首先可以看出,邓小平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企业家”的定义不同,培育方式也不同。过去是通过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使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转变为实际占有企业资产,不同于国家、工人利益的“利益群体”的企业家;现在是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培育出“要素整合者、市场开拓者、创新推动者”、具有“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精神的企业家。这正是民众热议柳传志“联想的路”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财经》及其代理的人所不愿意改变的。

看来,这个关于企业家定义的变化,使得一些人感到他们生活得很适意的”一池春水”要搅混,生存环境不再稳定、不可预期,他们不安,担心可能要被“混水摸鱼”。

《财经》社评的矛头指向(续三)

刘金华 · 2021-12-25 · 来源:作者投稿

我奉劝你们还是与人民相向而行,人民才是你们的衣食父母。再一次奉劝你们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再学习一遍以卵击石的成语。不要要挟党和国家,国家是你们的依靠。

《财经》社评的矛头指向(续三)

刘金华 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

《财经》社评《提振企业家信心,挖历史旧账之风不可长》第三段加粗字的话是:“刘鹤副总理在文章中指出,‘企业家就像鱼一样,水质水温适宜就会游过来。要为企业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他们发挥作用。’在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早已尘埃落定、国有资本监管和经营的主管部门已经依法运行多年的当下,重新炒作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的所谓历史问题,无异于搅皱一池春水,并有混水摸鱼之嫌。”好像社评所反对的仅仅是“重新炒作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的所谓历史问题”,实际上,既是,但不全是,主要的不是这个问题。主要的是说“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早已尘埃落定、国有资本监管和经营的主管部门已经依法运行多年”,反对高质量发展改革。《财经》总是暗指,不直接说。

本文把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是否已尘埃落定的事情放在后面说,先顺着《财经》社评,按本文标题,谈“重新炒作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的所谓历史问题”指向。

《财经》社评不能否定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存在问题,它默认普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财经》清楚,没有几个企业家的“第一桶金”是自己挣得的。但是认为这是民营企业家与生俱来的“原罪”,属于“历史问题”,不应重新炒作。如果倒查,会“人心惶惶”,企业家们会“离场”。企业家们离场这还了得,居民到哪里就业?政府找谁收税?金融依托什么获利?社会安居乐业如何保障?我们看到,最高法院领导人出来表态要保护民营企业家,就是这四大理由。

这里,我不忙谈“原罪”,先说这几十年查处了许多腐败分子。大家看得到,基本上处理的是党和政府的官员,几乎所有的官员腐败受贿案件中,都没有追究拉干部下水,行贿干部的人。要知道,能够一下子拿几十万、几百上千万行贿官员的人,企业家是多数;他们通过行贿获得的不正当收入,必然数倍于行贿付出的,其中不少是国有资产的流失。但是,我们只看到受贿罪犯受审,行贿的企业家,不仅没有出庭受审,而且在受贿官员的判决书上,也没有提及。已经是很保护企业家了,可谓“刑不上企业家”。这是反腐败的漏洞。只搞“三反”不搞“五反”,是“年年反腐年年腐”的一个主要原因。

今年,情况似乎有变化,监管问题越来越强调了。特别是,现在社会出了一个热词——“倒查20年”。这个词缘起内蒙古反腐。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少数党员干部伙同不法商人,利用煤炭资源大搞权力自肥、以权谋私。其中,就包括领导干部通过企业改制等方式,将国有煤矿据为己有,攫取暴利。2020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对涉煤领域腐败“倒查20年”,掀起反腐风暴,近千人落网。

更重要的是,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当共产党的官,当人民的公仆,拿着国家资源去搞行贿受贿、去搞权钱交易,这个账总是要算的。”这不只是“倒查20年”,而是“账总是要算的”,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拉清单算总账的意思。许多企业家也是当的共产党的官。这不能不使化公为私的企业家们人心惶惶,深感不安。

所以,当明德先生、司马南、张捷提出联想转制有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可能有领导干部利用权力自肥、以权谋私,化公为私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议,而具有社会舆论导向的官方媒体一直沉默,网管放任。100位大企业家出来公开捍卫“柳总”多日,仍然没有领导人像当年最高法院领导人出来表态保护民营企业家,现在《财经》发社评《提振企业家信心,挖历史旧账之风不可长》说:重新炒作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的所谓历史问题“会挑动社会矛盾对立情绪”,不能“让一切“做蛋糕”的人都能安心地在国内‘做蛋糕’。”换句话说,就是你要“倒查二十年”, 会挑动民众与企业家的矛盾对立,甚至成为运动,民营企业家就离场,不在国内办企业。在经济需要维稳的当下,这对党和政府,是很大的威胁。指向清清楚楚。

对此,我重复已经说过的两段话:

“党现在尽力地提振企业家的信心,要建立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精神。现在民众也是如此希望你们。如果你们用生产挟持中央压民众,否认你们的矛头实际在指向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观,转到党和人民这一边,通过解剖柳传志‘联想的路’这只麻雀,总结过去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还要为既得利益而顽固守旧,拒绝新发展观。那是你们自绝于新时代。”

“我奉劝你们还是与人民相向而行,人民才是你们的衣食父母。再一次奉劝你们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再学习一遍以卵击石的成语。不要要挟党和国家,国家是你们的依靠。”

后天,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诞辰。民众早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我以行动纪念他。毛泽东是民心所向。我赞同刘润为纪念文章《毛泽东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毛泽东》中“毛泽东就是人民”, 所以,毛泽东永存。但认为现在人民还不“就是毛泽东”,如果现在“就是毛泽东”,那就不会止于纪念,而是起来行动,与毛泽东一样摧毁旧世界,扫除资产阶级、帝国主义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纪念毛泽东的最好方式,就是继承毛泽东开创的事业,把革命进行到底!毛泽东说“天下者我们的天下”,也就是,江山是人民的江山,人民是江山的主人,我们不管谁管?

刘金华:《财经》社评的矛头指向(续二)

刘金华 · 2021-12-21 · 来源:作者投稿

对习近平文中“第四,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的解读,准确说,是把习近平提出的“要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加大对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管理,整顿收入分配秩序,清理借改革之名变相增加高管收入等分配乱象。要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坚决遏制权钱交易,坚决打击内幕交易、操纵股市、财务造假、偷税漏税等获取非法收入行为”,变为实际。这就是,《财经》和它代理的人感到不安,担心要对他们进行打压的根源,也就是《财经》社

《财经》社评的矛头指向(续二)

刘金华 2021年12月21日星期二

《财经》《提振企业家信心,挖历史旧账之风不可长》文开头说:“岁尾年末,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人们纷纷献计献策。人们也普遍认识到,说千道万,搞好经济的关键在于搞好企业。日前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撰文指出,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字是我加粗的)意思似说,刘鹤11月24日在《人民日报》上的署名文章《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对人们的普遍意见的回应,肯定。那么,刘鹤撰文的意思是不是这样的呢?

且看刘鹤开篇的点题破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统一,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我们要深入领会《决议》精神实质,把高质量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把刘鹤撰文与《财经》社评的开篇语一对照,就可以看出,《财经》社评,是把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统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仅仅或主要是看做是为了解决经济下行的政策手段,好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仅仅是为了稳经济,主要是考虑如何留住企业家在中国“做蛋糕”。《财经》社评就是这样的意思。请看它接着写的:“企业好经济就好,居民有就业、政府有税收、金融有依托、社会有保障。搞好企业的关键在于企业家,在于企业家精神。因此从中央到地方,为企业家打气,提振企业家信心的表态也有不少,比如刘鹤副总理文章中指出要尊重产权、尊重契约,不搞杀富济贫、杀富致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为市场主体活动提供公正、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等。而全国工商联前主席黄孟复也公开指出,今后的政策取向应是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做蛋糕’的人都能安心地在国内‘做蛋糕’。”(除“能安心“外,加粗字是原文的)好像举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为让企业家“安心地在国内‘做蛋糕’”忙着。

暂且不论“企业好经济就好,居民有就业、政府有税收、金融有依托、社会有保障”的片面性。大家已经看得到了,现在为了维持民营企业生产,政府大幅度减税,银行大量增加贷款,像恒大,政府还在花大气力解决它的债务问题,尽可能不破产。而企业对于居民,我们看到的是马云的“996”,看到了河南平顶山15岁少年刘玉琨在网上哭诉被开发商逼的家破人亡、而对社会,大家都看到了,面对新冠病毒,国家、公有制医院做了什么,中国富豪、民营医院又做了什么,国家给民众免费接种疫苗,而据说,用国家预付款生产科兴疫苗的公司,半年净利润约500亿元。这是发社会的什么财!

也暂且不论“尊重产权”是否只是尊重民营企业的产权,国有企业的产权就可以不尊重。大家也已经看到了,明德先生、司马南、张捷揭露联想的国有资产被柳传志流失了的问题已两个多月,司马南还写《柳传志的事会不了了之吗?》问,《财经》回应了吗?不但没有回应,还写出这篇《提振企业家信心,挖历史旧账之风不可长》社评,说是“近来又有一股妖风欲将社会舆论的焦点引向当年企业改制时期的所谓历史问题,大有对产权改革兴师问罪甚至反攻倒算之势,其势汹汹,义正词严,动辄以人民利益代言人自居,一时间又弄得人心惶惶。”向党和政府提出,提振企业家信心,得压制这股“妖风”。

这些都是大家看见了的,我可以暂且不多说,只就文章的标题,说“不搞杀富济贫、杀富致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为市场主体活动提供公正、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的指向。

关于“规范发展”,社评说:“比如规范发展是法治市场经济题中应有之义,民营经济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民营企业身处各种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的前沿地带,成为规范和监管的主要对象是很自然的事情,民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规范有序的市场,本身也是这种规范监管的受益者。但总有一些以带节奏为能事者有意无意间将这种规范和监管解读为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打压。”社评能指得出,谁说要对民营企业“打压”?谁有权力打压民营企业?《财经》这是转弯抹角指责现在国家加强市场规范和监管是打压他们,他们不能安心“在国内‘做蛋糕’”了。

关于共同富裕,我们看到,自从党把“共同富裕”提上议事日程,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使命之后,主流媒体就经常唠叨着刘鹤这句“不搞杀富济贫、杀富致贫”,一直不绝于耳,却不说明“杀富济贫、杀富致贫”是这么回事;对于李克强提出的现在中国有六亿人民月收入仅一千,也不关注。《财经》不是献计献策,推动共同富裕,而是发社评写什么:“比如共同富裕,一直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如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全面脱贫目标的实现,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和更为紧迫的动力。但一些别有用心人士却将其解读为对改革开放路线的改弦更张,甚至幸灾乐祸不怀好意地将其解读为要以民营经济为代价来实现均贫富。”转弯抹角对党提出共同富裕使民营企业家感到不安。

但是,《财经》《提振企业家信心,挖历史旧账之风不可长》通篇都不指名道姓说出“一些别有用心人士”是些谁。他们含含糊糊地说一些别有用心人士的“解读”、“社会舆论导向”,但不公开说解读的是什么,是什么“社会舆论导向”。

《财经》不敢公开说是谁,甚至也不敢公开说是指明德先生的《退休的柳传志年薪约1亿元,比苹果CEO还高!国资大股东同意吗?》,司马南的视频,揭露柳传志等高管年收入几千万过亿和联想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因为《财经》知道,今年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完全清楚明德先生和司马南揭批联想高管的收入的不合理,正是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社会舆论导向出来的;正是对习近平文中“第四,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的解读,准确说,是把习近平提出的“要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加大对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管理,整顿收入分配秩序,清理借改革之名变相增加高管收入等分配乱象。要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坚决遏制权钱交易,坚决打击内幕交易、操纵股市、财务造假、偷税漏税等获取非法收入行为”,变为实际。这就是,《财经》和它代理的人感到不安,担心要对他们进行打压的根源,也就是《财经》社评的指向。


2022-1-5点击数/观注度 2851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