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所有 |
银行理财发展呈现三趋势 |
【豪门世族全球视野银行理财专题导读:短短几年时间,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不断创新,现已成为居民和企业理财的重要途径。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已经得以确定,未来将在规范和引导中不断发展。】 回顾近年来的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总体有以下几项特点: 一是期限呈现短期化趋势。2004年是人民币理财业务发展元年,当年发行的理财产品以长期产品为主,其中1年以上产品数量占比达65.5%。随着理财市场的发展,产品期限呈逐渐缩短的趋势,这种趋势自2008年以来日益明显。2011年,银行发行理财产品2.4万款,3个月以内产品共发行1.6万款,占比达66.6%。 二是运作模式出现分化。从产品运作的方式来看,中资银行普遍以“资金池”模式运作,而外资银行以结构化产品和QDII为主。“资金池”模式通过滚动发行理财产品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集合投资进行资产配置,通过适当的期限错配来获取收益。外资银行相比于中资银行,内部风控体系严格,在我国开展资产类业务并不具备明显优势,趋向于开发更高风险、更高收益的产品,其中以结构类和QDII代客境外理财类为主。 三是投资方向随市场发展和监管规范而转移。2006年之前,利率类产品一直是银行理财产品中的绝对主角,占比超过80%。此后,信贷类、股票类、债券类等收益较高产品先后快速发展,利率类产品占比逐年下降。 四是跨市场、跨金融机构合作模式不断创新。一是“银银”合作模式。包括早期内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合作,以及其后内资银行相互间的“银银”合作。由于该种合作模式涉嫌“曲线放贷”,2011年7月被停。二是“银信”合作模式。即银行与信托合作,由于涉及信贷资产转移出表,2010年监管层开始整顿银信合作。三是“银证”和“银基”合作模式。随着类基金产品的不断繁荣,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合作的“银证”或“银基”模式也不断深入,如2009年中国光大银行发售的“阳光配置计划”双顾问模式。此外,还有其他模式,如2009年商业银行与私募基金之间的“银私”合作模式,与租赁公司之间的“银租”合作模式等等。 从国内外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来看,理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目前,我国普通居民的理财需求持续膨胀,银行在业务转型中开展理财业务的压力持续加大,而近年来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为理财产品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投资工具,银行理财业务继续发展壮大是必然趋势,未来发展可能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操作迈进。过去几年银行理财的创新和发展,多存在利用监管漏洞和空白进行监管套利的现象。这种简单的运营模式,从产品设计到销售、投资管理都不够精细,易于复制和推广,使得整个银行理财业务的管理较为粗放,存在诸多风险隐患。随着监管法规的完善,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必然会加强内部流程、风险控制等各个环节的管理,通过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实力建立品牌优势,粗放式管理的方式必然被淘汰。 其次,从依附于传统业务的模式向更为独立的资产管理迈进。近年来银行理财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依附于传统业务。在商业银行重信贷依靠息差的情况下,这种依附于存贷业务的理财必然大量存在。未来,一方面商业银行面临业务转型压力,另一方面随着相关监管法规的完善,此类业务的发展空间必然缩小,发展独立于传统业务的资产管理业务是大趋势。 再次,从同质化竞争向服务、产品多样化竞争迈进。尽管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创新持续推出,但同质化现象较严重。当前,居民理财的层次性、需求的多样性日益明显,高端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与中低端客户需求差距逐步扩大,此外,企业投资者的银行理财需求逐年增长,要形成更有竞争力的理财品牌,就需要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特性进行个性化设计。可以预见,以服务质量和产品特性为核心的多样化竞争格局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差异化竞争策略是未来理财业务的唯一出路。作者:交易商协会 李建云 陈珊 |
|||
2012-7-13 3206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