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所有 |
俄乌冲突局势及西方制裁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
俄乌冲突局势及西方制裁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井方 昆仑策网2022-03-23云阿云智库•军事斗争 导读:俄乌战争必将对未来国际关系格局以及中国的外交和内政产生深远影响。从俄乌冲突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的全面疯狂制裁中,我们也能看到西方集团对待实力强大的敌对大国未来政策的一般办法。有效研判这些措施,对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以及未来祖国统一中有效应对西方可能的对华政策和措施,无疑是有益的。 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战争)爆发,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第一焦点。至今已经半月有余,俄乌亦进行了若干次谈判,现在看来结束这场战争还需要一段时间;当地时间3月14日,中美两国官员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会晤,双方就中美关系以及俄乌问题进行了沟通。俄乌战争必将对未来国际关系格局以及中国的外交和内政产生深远影响。从俄乌冲突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的全面疯狂制裁中,我们也能看到西方集团对待实力强大的敌对大国未来政策的一般办法。有效研判这些措施,对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以及未来祖国统一中有效应对西方可能的对华政策和措施,无疑是有益的。 一、对俄乌局势的判断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本质是一种不是战争的战争,除了“热战”以外而无所不用其极,这点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也触碰了外界对西方所谓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底线,让人大跌眼镜,也让许多富豪巨擘如芒在背。在西方对俄制裁中,包括金融制裁措施,将俄大部银行踢出国际结算系统Swift之外,冻结俄近半数外汇储备,卢布贬值;对俄与欧洲国家的石油贸易的影响尚未完全明朗;采取“断网行动”,中断俄与国际互联网的关联;一些黑客采取网络战,操纵攻击俄包括政府网站在内的网络平台;屏蔽俄罗斯的新闻传播渠道,操纵国际舆论;洗劫和冻结俄政府、官员以及商人的海外资产;断供如芯片等高科技产品的科技制裁。还有很多制裁让人啼笑皆非,比如体育界、文化界、艺术界、音乐界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甚至连俄罗斯的猫都遭到了制裁,看起来很搞笑,其实是西方政治和文化霸权的真实体现,可见其对俄的憎恶程度。甚至一些原本保持“中立”如瑞士等国家,均发起了对俄的制裁。俄罗斯真正成为西方国家的众矢之的。 应该说,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正向着破裂的方向发展。这点俄罗斯应该早有预料。也看出俄罗斯在乌克兰(包括克里米亚)问题上,不惜和西方国家决裂,即便做出巨大的牺牲,也要维持住俄在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利益。换言之,俄罗斯认为:收回克里米亚和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遏制北约继续东扩与俄罗斯直接接壤,这块利益比与西方彻底决裂的利益都要大得多。俄罗斯没有预料到的是乌克兰如此强大的抵抗意志,对俄罗斯来说,速战速决达到目的肯定是最优选择。 笔者预计,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要持续五到十年时间。迄今为止,西方国家如上所述,已经采取了除了战争以外的所有手段,以示支持乌克兰和打击俄罗斯的明确态度。如此这样,俄罗斯在一些领域,除了其石油、天然气欧洲国家无法摆脱对俄能源依赖之外,其他经济贸易以及金融、科技领域会被逐渐踢出欧洲和世界体系,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而俄罗斯也必然寻求新的能源买家和合作伙伴,以维持其国家运作以及民族的生存、发展。 二、对中国的影响 我们关心俄乌冲突以及西方的制裁措施,主要是能从其身上看到对中国的利弊,从而采取一些措施,以利于实现中国的国家利益。这既包括眼前利益,也包括将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所带来的长远利益,这点是我们看问题的出发点。 首先,短期来看,俄乌冲突对中国是有利的。俄乌冲突暂时缓解了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众所周知,近些年美国出于维护其霸权的需要,十分害怕被中国超越,这是它利益的核心。霸权如若丧失,老大的地位不保,这对于美国这个二战后一直主宰世界命运的国家来说,是不可接受的。难怪现在美国有一种论调说:乌克兰不重要,中国才是美国最紧迫的挑战。因此,美国近几年不断向中国寻找麻烦,施加压力,如中美贸易战、对华科技公司制裁、不断在台海军事演习等。且这种压力不断增加,美国的战略重心已经由欧洲转移到亚太,以致有人预测,中美关系以后将以竞争、冲突为主,合作和交流变成了非常态。这是一条普遍认可的判断。虽然,俄乌冲突一定程度上使美国关注的焦点重新回到了欧洲,但仅仅只是暂时转移一下注意力而已,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其次,长期来看,俄乌冲突对中国的影响,尚无法精准预判。为什么这么说?俄乌冲突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没有进行直接军事干涉,就其霸权来说,已经是一次有失颜面的行为。但未来可能的中美冲突中,美国是否还会像对待俄罗斯那样,不能、不想、不敢对中国进行军事干涉,尚不能做完全肯定的判断。因为俄乌冲突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退却”,这种退却到对待中国之时可能有所反弹、甚至变本加厉。中国有信心在近海作战中击败美军以及其仆从,包括兰德公司在内的美国战略咨询机构也多次预测美国无法在近海作战中战胜人民解放军。从道义上说,中国实现国家统一,毕竟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这点美国也是心知肚明的。台湾只是美国维持霸权地位、遏制中国的一枚棋子,美国会冒着一次被打败的危险和同作为大国的中国进行直接的军事对抗吗?笔者认为不会,但像对待本次俄乌冲突中对俄的全面疯狂的制裁措施是必然的。且笔者认为,对中国制裁的力度只会更大,而不是相反。 第三,可以预见,未来一旦中国以战争的方式实现统一,中美必然爆发碰撞和冲突,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定会对中国所有的高科技产品、技术、能源、粮食等战略资源实施严厉的制裁和禁运,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唯一尚不能完全确定的是美国及其仆从国是否会直接对中国进行军事干涉,而这点主要取决于中国的勇气、决心和实力。因此,当前观察西方国家对俄的具体制裁措施,能够为中国提供前车之鉴,使我们能够做好对策,未雨绸缪。 第四,就直接影响来说,俄乌冲突会导致中俄友好关系的升温,起码俄罗斯有这个强烈的愿望。联想到当前美国对中国的竞争、遏制战略,中国也有着与俄罗斯加强友好合作的愿望。俄乌冲突,俄罗斯已经成为欧洲的众矢之的,成为西方国家共同的敌人,而中国是唯一一个有实力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战略支撑的国家,中俄经贸关系会升温,甚至明里暗里中国会选择持续的支持俄罗斯以减轻西方制裁对俄罗斯造成的不利影响,中国亦从中谋取到自身所需的重要利益。同时,作为中俄边贸重要通道、东北亚桥头堡的黑龙江省在全国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会有所提升。 三、中国需要做的 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一政策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直持续到今天。就中国自身利益和传统来说,中国亦不希望改变这一外交方针,但现实国际局势的发展,也有迫使我们做出调整和转变的可能。在俄乌冲突中,从各方对俄罗斯态度上可以看出,国际社会正发生着分化。实际上,在悄然改变着世界格局。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笔者认为,这里的关键是对未来中美关系走向和最终结果的基本判断——是竞争、冲突、破裂,还是有缓和、合作和维系的空间?这一判断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中国未来外交方针的走向。倘若有维系、合作甚至友好的空间——中国当然希望是这种情况——那么,我们就要保持克制和定力,必须留有余地,继续抢抓战略机遇期,保持稳定的发展。中国与美国经济贸易方面的斗争不可避免,以斗争达到团结的目的,但力争不要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以及可能造成关系破裂的行为发生;倘若没有了和平、合作和友好的可能,或者判断未来的冲突不可避免,中美关系的结局一定是冲突和战争,那么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新的方针和政策,这些政策、方针将是中国外交方针的根本转变,其力度和深度也许无法精确预料。笔者所能想到的,诸如与俄罗斯结成事实上的同盟,上合组织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以及武装朝鲜和伊朗,向美国敌对国家出口军事装备和技术等,远景目标是最终建立起以中国为中心的政治军事集团,如同当时苏联和美国对抗的情势一样。这些措施都会造成中美关系不可逆转的损伤,却是最为有力的措施。 应当明确,中国应该极力避免与西方国家关系完全破裂的情况发生。这意味着中国与西方国家“脱钩”,这种损失无疑是巨大的,但这种“避免”应以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没有原则的避免“脱钩”是没有意义的。真要走到这一天,我们也不能害怕,怕也没有用。 当前,中国必须未雨绸缪,因为危险和冲突已经在逼近。中国要么屈服,要么在实力上碾压对手,挺过这一关,实现崛起和民族伟大复兴,没有其他道路可走。因为中美对抗已是“结构性”的,它是中美两种制度、两大价值观、两种文明的终极对抗。在表面上,美国人认为中国对其霸权构成了挑战,虽然中国从未声称要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但问题是美国不这样认为。上升到这一层面,是没有退路可言的。这次俄乌冲突中,西方对俄的制裁和强硬措施已经使我们嗅出,中国未来即便以强大实力能够有效阻止西方军事集团的冒险、不会轻易与中国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但战争以外的围堵和制裁等措施,是不可避免的。虽和平未到最后时刻,不能轻言冲突,但也要知道中美竞争和冲突将是一种常态。未来为应对上述情况发生,中国采取一系列战略布局调整,是必需的。 首先,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钢铁和粮食安全是第一位的。中国需要拓展这些基础性战略资源的获取渠道,建立和完善获取、加工、储备“资源”的体制机制,以及战时的合理分配体制。最近,沙特与中国在东北建立石油公司的合作,即是一种尝试。在俄乌冲突中,我们会发现,决定国家战争能力的仍然是能源和粮食这些基础性资源。俄罗斯就GDP总量来说不能说是一个大国,2021年排名仅是世界第11位,但俄罗斯的经济潜力巨大,其极端丰富的资源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甚至可以说,俄罗斯可以脱离其他国家独立生存,但欧洲却不容易离开俄罗斯的能源而轻松生活。俄罗斯在抗制裁能力上可以说要比中国强。 中国需要构筑可靠和稳定的资源来源途径。这首先要从立足于加强本国自给自足的能力上下功夫,挖掘潜力,同时对不能自给的诸如石油等能源要扩展来源渠道,且确保来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在军事上维护海上航线安全的能力。 黑龙江省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会有大的提升。就黑龙江来说,它是中国产粮第一大省,是国家的商品粮基地,也是老工业基地,但将黑龙江仅仅定位为国家粮食安全稳固的屏障,这是不够的。黑龙江也会由于与俄罗斯毗邻的地缘优势,在未来诸如中俄经济贸易、交通运输和重工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黑龙江应抓住机遇,向中央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使黑龙江在国家战略布局中提升自身的地位和价值。 其次,以拓展经济贸易合作为基础,实施更为积极可靠的对外政策。中国的对外关系首要考虑经济利益,这样能够摒弃意识形态差异,实现共赢,维持长久。但如若积极构建新型对外关系,单单考虑经济利益是不够的,中国必须考虑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旦全面对华制裁的情况下,合作对象的可靠性和国家安全的风险性,包括“一带一路”建设的安全底线。在美国持续的战略打压之下,中国只能有所倾向、有所偏重,逐渐放弃保守的外交政策,转而采取包括建立可靠同盟关系在内的一系列新政策,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包括政治责任,拓展中国的战略空间,甚至为构筑起迎接将来可能到来的与西方的全面对抗的新国际格局做好准备。中国坚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友好政策以及对亚非拉国家建立起来的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积攒起了一些人缘和人脉,相信采取积极的政策,他们支持中国或者保持中立的可能性较大,从而从根本上构筑起新的国际格局。 第三,整合全国之力补齐技术短板。科技与能源、钢铁、粮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硬性资源。在和平时期这些资源一定程度上可通过正常国际分工的对外贸易获得,但非常时期则有断裂的可能,对于中国尤其如此。谁掌握了这些资源,能够实现自给(或集团范围内实现自给),在对抗的环境中即占有优势,或者损失达到最小。近年美国对华为公司的芯片制裁即是典型案例。中国必须抢抓时间补齐技术短板。此外,一些关键科学、技术、工程一定时期内如无法实现突破,可组建专门公司有计划、有组织、秘密从事高科技产品的进口、储存,以备非常之需,防止一旦出现高端产业链产品的断供导致某些产业出现大面积停滞和倒退的情况。 当然,以上均是以中国的军事实力和战略安全为前提的。因此,建议中国适度拓展核武库,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中国人民珍爱和平,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构筑起强大有力的核安全这一最后也是最有力的保障,仍然是我们的底线,是合适的。 (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
|||
2022-3-24 12263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