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有  
毒教材事件专题(二):重大政治问题,必须向历史深处叩问!!!

毒教材事件专题(二):重大政治问题,必须向历史深处叩问!!!

云阿云智库•大事件•毒教材事件专题

编者按:任何一种文化群像,一定脱胎于孕育它的社会氛围与政治土壤,不论是创作灵感还是发表勇气,其背后凸显的都是时代世风。因此,剖析这类种族沙文主义、文化殖民主义和逆向民族主义,既不能拘泥于如乌合麒麟那般的“从经济角度分析”,更不能作为单纯的学术话题探究,甚至不仅是某一个衙门内部的腐败孤例——而必须树立为严肃的政治问题,向历史深处进行叩问。

根据刘佑平的研究,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间(到2012年之前),美国NGO组织对华捐赠输入资金规模约为两百亿元,其中17%注入中国民间组织,82%都流入了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及政府机构,分别为31%、30%和21%。

结合这些年屡次出现的眯眯眼、清华美院模特等事件,我们就能发现,人教版毒教材不是独立性事件,而是整个“潜移默化”产业链中的一环。这个产业链的表象是丑化国人形象,深层次的目的,还是颜色革命分裂国家。

一切乱象的背后,都是历史深处意识形态的失序和政治火炬的熄灭。

也谈教材之乱:向历史深处叩问

欧洲金靴2022-05-27 云阿云智库•大事件•毒教材事件专题

文 / 欧洲金靴

简单总结这件事情的原委:一个日伪汉奸后代的“画手”,职业生涯饱受国际机构和境外NGO组织的赞誉褒奖,并凭借无工商注册的空壳虚体、在近乎于“零竞标”的情况下顺利拿到人教社的课本插画订单,继而大肆创作以媚美亲日、反华、种族歧视、恋童癖、性骚扰等笔触语言为核心主题的作品,最后嵌入教材送入了中国孩子们的课堂,直至近日被网友曝光。

事件的过程就是这么简单,但是事件背后的根因溯源则没有那么明快。

正如此前我在批判《中文已死》的文章中所言,还是那个我一直都在强调的观点:任何一种文化群像,一定脱胎于孕育它的社会氛围与政治土壤,不论是创作灵感还是发表勇气,其背后凸显的都是时代世风。

因此,剖析这类种族沙文主义、文化殖民主义和逆向民族主义,既不能拘泥于如乌合麒麟那般的“从经济角度分析”,更不能作为单纯的学术话题探究,甚至不仅是某一个衙门内部的腐败孤例——而必须树立为严肃的政治问题,向历史深处进行叩问。

1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北京爆发“庚子之乱”,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弃都而逃。

一年后,李鸿章与各国签订《辛丑条约》,同意向十四国赔偿白银四亿伍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

这就是庚子赔款。

但是在《辛丑条约》和庚子索赔之后,有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表现与其他列强不太一样。

这个国家相当的克制,甚至愿意将庚子赔款的一部分退给了中国,用作“留学生派遣经费”和“对华安置费”。

这个国家,就是美帝国主义。

1905年,美国颁布《限制来美华工条约》,引发了国人的强烈不满,全国各地爆发了抵制美货、焚烧美货、杀死美国传教士的行动。

这次的事件给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给罗斯福写信,主张在对华关系上要有“新的手段”,要以柔克刚,有长远打算。

伊利诺大学校长詹姆士也给老罗斯福写信,称“每年赴日留学的中国人约有六千人,而赴美的才几百人。哪国能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就能在商业和精神上获取最大回报。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可靠。”

1906年,美国国会像往年对清政府的庚子赔款进行核对,此时的美国正在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中美关系也正处于“相对缓和”的阶段。

从长远利益考虑,美国政府在众多民间人士的建议下决定将这笔钱用作专项的教育资金,培养日后亲美的中国留学生和政府官员,并创办以美国大学为模板的中国大学。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相关决议,“庚子兴学”一事由此拉开了帷幕。

在当时并非没有明人看穿,如章太炎就指出“美国此举实际上是鼓铸汉奸之长策”,但这样的声音已经不再庙堂之上。

按照规定,清政府需每年派出一百名学生前往美国学习,其中的80%学习农业、机械工程、工业、商业等实用科目,剩余的学生则学习法政史哲等学科。

为了让留学生能够更加有准备的赴美留学,中美双方决定成立游美学务处以对留学生进行必备的培养,而这所机构也成为日后清华大学的前身。

这也是今天人们戏称清华北大为“留美预备学校”的由来。

1910年的第二次招考中,在四百余人中选拔出七十人进入游美学务处,这一批留学生中更是涌现出众多日后的著名学者,比如那个鼎鼎有名的“祖师爷”、民国亲美学阀代表,胡适先生。

对于美国和中美关系,这位买办文化精英的胡适先生曾用孟子的“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来比喻,即美国和中国之间应当是父子关系,儿子不可以得罪老子、不可以不听老子指挥……

还是本文开篇所语,单纯的批判一个胡适是没有意义的,真正的问题是赴美留学,是那个诞生了胡适的晚清/民国时代。

随着游美学务处逐渐改造为留美预备学校“国立清华大学”,截止1924年,中国已派赴美留学生一千余人。

1924年,那正是中国时局混乱之际,为使庚子退款能够不被执政者用作战争军费,美国又在中国设立“中国文教促进基金会”,用作对其剩余千万美元退款的专项管理,而这些资金也被用作清华大学的建设资金与培养留美学生,使得中国的留美运动没有因为时局的动荡而停止下来。

1928年国立清华大学成立后,庚子留美运动继续展开,1933年新一轮的学生赴美留学继续………

1949年8月30日,毛主席曾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有被殖民记忆的国家,直接点明过:

“美帝国主义比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很长的时期内,更加注重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动,由宗教事业而推广到‘慈善’事业和文化事业……”

“我国许多有名的学校如燕京、协和、汇文、圣约翰、金陵、东吴、之江、湘雅、华西、岭南等,都是美国人设立的。”

“司徒雷登就是从事这些事业出了名,因而做了驻华大使的。艾奇逊们心中有数,所谓‘那些在宗教、慈善事业和文化方面团结中美两国人民的纽带,一直在加深着美国对中国的友谊’,是有来历的。”

“从一八四四年订约时算起,美国在这些事业上处心积虑地经营了一百零五年,据说都是为了‘加深友谊’。”

毛主席提到的协和,就是鼎鼎有名的洛克菲勒财团在中国的手笔。

1909年,洛克菲勒第一次派出所谓“东方教育考察队”对包括医学教育在内的中国教育机构作精细调查。

四年之后,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其在《远东的教育及其他需求》中表态:对于远东的中国教育,将采取行动,包括医学教育和建好医学院。

1914年,洛克菲勒团队第二次派遣队伍前往中国考察,考察范围锁定中国的医学教育。前后花费四个月时间,访问中国十几个城市的医学院和八十八家医院,最终总结成一份名为《中国的医学》的报告,其中包括中国卫生现状、中国本土医院和手术等十个章节。

再一年后,洛克菲勒团队第三次前往中国,6月达成协议:用二十万美元购买早前由英国伦敦会与其他五个教会合作开办的“北京协和医学堂”的全部资产。

就此,新医学院定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英文名PUMC(Peking UnionMedical College),成为了犹太财团在中国的第一个医学阵地。

2

留美预备高潮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过两波,其一兴于20世纪初,止于1949年;其二兴于20世纪末,止于2012年。

2002年3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曾启动过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官员合作培训尝试项目”。

当时的计划中,该项目分五年,每年由中美双方共同培训六十名中国高级官员。

美国方面要求,受训官员必须以中青年干部为主,要求参加者的基本情况是地市级或局级以上干部,本岗位至少两年工作经验,45岁以下(副省级可适当放宽),本科学历,具有相当于大学四级的英语水平。每期近三个月培训时间,入选官员先在清华大学培训一个半月,再到哈佛。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助理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觉得,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官员的素质和能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丰富经济管理方面的最新知识,扩展他们的战略远见以及及时掌握管理方法,帮助他们有效地应对变动中的公共政策环境。我们的课程将主要包括公共管理应用、公关技巧、评估能力、领导艺术等方面,采取案例教学为主的方式。” 

事实上,早在80年代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里就出现了中国学员,有组织有规模是在1996年之后,其中有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

甚至,还有来自中国解放军系统的学员:2001年8月,二十五位中国大校及上校军官曾前往肯尼迪政府学院开始为期两周的进修课程。

另外,还有个别省市也与哈佛大学建立了直属培训联系,如北京市,在2002年3月时就至少有七位由北京市委组织部选拔考核的官员在哈佛大学学习。

自1998年至2001年入世起,短短三年间,北京市类似的国际交流项目就已有超过三百位官员参与。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其前身是哈佛大学的公共行政研究生院,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60年代更名为肯尼迪政府学院。

政府学院从2000年初起设立了专门的亚洲部,管理以中国官员为主体的亚洲学生。

自90年代末以来,中国政界涌动起人员培训的春潮,不少地方政府纷纷将自己辖区内的官员派到海外接受有关机构的中短期培训,甚至在各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攀比风潮,“谁赴美人数多,谁的执政姿态就更现代化”。

2001年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根据当时的培训热,提出了一项被外界称为是针对中国官员的最大规模的海外培训计划:中国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

恰巧,当时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院长约瑟夫·S·奈,正受聘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顾问委员。

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位负责人向媒体透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不是教学机构,要进行培训,必须寻找合作伙伴。清华大学公管学院成立才一年多,但清华的名气、哈佛与清华的良好合作关系,加上公共管理学院没有传统的思维定势,相比而言更能接受新的改变。”

当时,赛奇是哈佛最有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2002年大规模、成建制的赴美留学项目启动后,他主讲的“中国政治经济改革”课程是肯尼迪政府学院的中国官员学生们最爱听的课之一。

“资本主义世界最尖端的学府正在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治国之才”,这是海外媒体对该项目的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赛奇教授是福特基金会——美国中情局的核心触手——的驻华首席代表。

关于福特基金会,我后文会说。

从2002年到2012年,这个项目共为中国培训了超过六百 名厅局级以上官员,其中有不少日后晋升省部级干部——这里面,也出过省部级的老虎,我就不提名了。

3

从1874年到1914年,注册的国际NGO的数量从三十二个增至千余个,其中包括国际红十字会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二战以后,国际NGO在美国政府的领导下数量猛增,并且在国际事务中承担起显著的作用。

今天,国际NGO的数量已经超过13000个,其中有1/4是在1990年以后涌现出来的。

在1949~1978年间,中国与国际组织和NGO的合作非常少,意识形态高地也难以为帝国主义侵犯。

而改革开放以后,局面开始转变,中国逐渐广泛欢迎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支持。

1978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之类的贷款机构和紧随其后的国际NGO开始在中国运作。

1988年,福特基金会成为了第一个获得在中国特殊运营许可的国际NGO,基金会的中国项目主任彼得·盖特纳与国务院谈判,当时表示希望将其置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管辖之下。

仿效福特基金会的模式,首都北京逐渐形成了与外国机构进行项目合作的做法。

根据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的估计,在中国的国际NGO(包括注册的和未注册的)大概在1000~2000个。

1999年,福特基金会批准的项目中,涉及资产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共有2.466亿美元,其中用于社会和资源发展的有0.748亿美元,经济增长的有0.983亿万美元,人类发展和生育健康的有0.735亿万美元。

而涉及和平和社会共同公正的则有1.892亿美元,其中用于人权和国际合作的有1.074亿美元,用于治理和公民社会的有0.0818亿美元;涉及教育、媒体、艺术和文化的有1.139亿美元,用于教育、知识和宗教的有0.696亿美元,用于媒体、艺术和文化的有0.443亿美元。

从那一时期开始,从鼓吹“放弃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茅于轼,到鼓吹“去工业化”的雾霾纪录片《XX之下》导演柴静,再到去年的某部武汉封城纪录片,都能看到福特基金会的影子。

早在1955年,福特基金会就开始了对芝加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中国学研究的资助,后来将资助的范围扩大到哈佛大学、加州伯克利等另外十二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中国学研究。

其目的就是吸纳中国社会中遍布在媒体(舆论系统)、高校(教育系统)的反共精英、自由派知识分子,策动颜色革命和政治颠覆。

2002年,福特基金会正式将触手伸进中国教育体制内部:PHE(Pathways to Higher Education)项目启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三十九所高校参与其中。

近十年后,2011年,来自六个国家的教育界代表在中国的西部重镇成都,召开“探讨提高贫困生发展能力”的会议,会议由福特基金会直接策划和组织。

成都,这个城市的特殊性我科普过很多次了。

2003年,福特基金会又宣布设立一项面向非洲、中东、亚洲、拉美和俄罗斯籍研究生的“国际奖学金计划”:十年出资三亿美元,执行该基金会有史以来数额最大的全球研究生奖学金计划。其中两亿八千万美元用于资助3500名学生完成三年的硕士或博士阶段学习。

这3500名资助对象不论在哪国留学,都必须是来自上述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被认为在美国高校学生中人数比率偏低。

2008年3月20日,北京长安街东方君悦大酒店,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招待会,欢送在中国工作九年、即将离开中国的首席代表华安德(AndrewWatson)。

一位参加了这次活动的国内某知名政策研究所负责人在采访中曾向《瞭望》新闻周刊回忆:“整个招待会大概邀请了400多人,其中绝大部分人都是来自于中国各重要部门,有科研、教育、政策咨询部门的知名专家学者,同时他们过去也都接受过福特基金会各种形式的资助。参加者人数如此之多、层次如此之高、学科范围如此之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让这位经常参加高规格会议的人士震撼的是:“福特基金会自1988年在华活动以来,二十年花费了大概 四亿美元,也就是说,仅用四亿美元就获得了对中国学术界如此规模的影响力。”

也是在2008年,在福特基金会的参与下,美国组织了一起动静磅礴的反华反共活动,此处不多赘述。

十年后的2018年,还是在福特基金会的策划下,又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樊姓人、贺姓人、张姓人、萧姓人等齐聚一堂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研讨会”……

也是在2018年,或者说,“直到2018年”,在公安部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办公室与北京市公安局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办公室在京联合召开的“部分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座谈会”上,我们的教育部才对外宣布建立了境外非政府组织审批机制,并与全国的教育部直属高校进行了第一次针对性的座谈,此后我们才陆续出台了《高校与境外非政府组织合作的具体规定》……

除了福特基金会,还有洛克菲勒基金会、卡内基基金会、亚洲基金会、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等在冷战时期发展壮大、担负起白宫和中情局对外作战任务的NGO组织,无处不在的在中国领土上兴风作浪。

194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成立了“俄罗斯研究中心”,该中心隶属于哥伦比亚大学新创立的国际事务学院,专门针对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政府策反活动。

1947年,卡内基资助了美国的六所大学发展国际事务和地区研究项目。

到1952年,这两个基金会已经为国际事务和地区研究项目提供了数百万美元的资助。

1953年,福特基金会向一百零四名年轻的美国人提供奖学金,资助这些人在国内或者国外从事有关亚洲和近东研究。其中,二十五人从事近东研究,五十一人从事南亚和东南亚研究,二十八人从事近东和中东问题研究。

此外,福特基金会还资助了一系列海外培训和研究,目的是要强化美国对外国地区高等院校的控制、深度渗透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系统、策动发展中国家的下一代塑成“美式思维”。

不要忘了,不仅有与美国政府关系密切的NGO,还有一大帮与美国财阀深度勾连的NGO,如默沙东艾滋病基金会、孟山都基金会、可口可乐基金会、花旗集团基金会、陶氏化学公司基金会、柯达慈善信托基金、摩根大通基金会、摩托罗拉基金会、加州联合石油公司基金会、德意志银行美国基金会等等……

在许多反华事件中,均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尤其是某些医药财阀控制的NGO,这两年的疫情中我们已格外熟悉。

根据刘佑平的研究,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间(到2012年之前),美国NGO组织对华捐赠输入资金规模约为两百亿元,其中17%注入中国民间组织,82%都流入了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及政府机构,分别为31%、30%和21%。

还记得那个著名的鼓吹“给中国学生减负”(实质是吃肉又砸锅、转移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矛盾)的教务系统大官吧,就是福特基金会的马前卒。

所以,回头望去,诸位还会为今天充斥在娱乐圈、演艺界、文化口、教育部、舆论场、新闻业的那些殖壬现象感到惊奇吗?

一切乱象的背后,都是历史深处意识形态的失序和政治火炬的熄灭。

1959年,建国仅十年,毛主席就曾忧心忡忡:“仗我们是不怕打的,帝国主义要想‘和平演变’我们这一代人也难,可下一代、再下一代就不好讲了。中国人讲‘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英国人说‘爵位不传三代’,到我们的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情形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啊?”

就在那两年前,1957年3月,毛主席致信周恩来、陈云、彭真、陆定一,要求:“大学、中学都要求加强思想、政治领导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要削减课程,要恢复中学方面的政治课,取消宪法课,要编新的思想、政治课本,要下决心从党政两系统抽调几批得力而又适宜于做学校工作的干部去大、中学校工作,要赋予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以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

1964年,毛主席又说:“如果我们和我们的后代不能时刻提高警惕,不能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做得不深不透,各级领导权不是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而被修正主义者所篡夺,则我国还可能要走一段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

漫谈毒教材事件 | 我们的敌人,从来不是美国

原创 坏土豆2022-05-27 云阿云智库•大事件•毒教材事件专题

导读:美国在阿富汗撤军后,自己的国际声望直线衰落,现在,通过自己的小弟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要不是这次俄军打得拉跨,你看共存派敢不敢跳这么欢。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给中国的「1%的精英阶层」展示了教科书一般的制裁,把很多人给真吓住了。

土豆说:

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给中国的「1%的精英阶层」展示了教科书一般的制裁,把很多人给真吓住了。

你以为如果有朝一日,美国没收了他们的资产,他们会骂美国吗?

他们只会骂中国:

都怪中国,为什么要和美国对着干,给美国下跪不香吗?

再说一次,现在的中美博弈根本不是军事问题,也不是经济问题,美国所谓的亚太版北约屁用没有。

以下正文:

坏土豆 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一个坏土豆

很多人让我写毒教材事件,其实我关于某某美院、眯眯眼事件、艺术标准等都写过长文,实在写不动也骂不动了.........

今天我换个角度结合未来的局势聊聊。

昨天根据明德先生扒出来的仅目前已知的资料,毒教材的设计者,五兄弟三个在国外,在美西方世界的文化领域或资本领域,设计者和工作室多次拿到西方集团的奖项......

呃,这样的人早已经深度认可美西方文化,接受美西方的标准,你让他们和国家一条心,那是不可能的。

其实我一直反对大学生创业,为啥呢,因为大学生还不懂人性的险恶,不知道屁股决定脑袋,不知道所有问题的背后都是经济问题和利益问题。

99.9%的人都会为自己的阵营说话。

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最近写了很多经济类文章,其中我写我不看好房地产的未来,认为房地产要转型,同时社会资源应该向科技类公司转移。

但是有时候我想一想,如果我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买了房,甚至于我背500万的贷款买了2套房,我还会写这样的文章吗?

至少我写也不会写得这么痛快吧。

也许有可能我到处找理论依据,认为中国未来房地产还有大好的发展空间。

所以就像我原来写某国师,在美国购置资产,家人在美国,生活在美国,天天给中国献计献策要干掉美国.....

很多人都相信了,我就说你在搞笑吗?

呃,所以他提出了和亲论、谨防美国打马恩牌等搞笑的想法,因为只有思想和行为分裂,才能想出这些来。

上次在留言板有人问我说你在深圳,深圳人都爱国吗。

我告诉你深圳人太爱国了,因为深圳是出口港,这里都是本土资本,深圳的企业都是做产品起家,后来他们发展为投资公司,深圳的投资公司特别喜欢做产品和科技型的投资......深圳的资本构成里,就没什么买办。

我有时候晚上和朋友吃烧烤,连烧烤店的小妹都在聊俄乌战争,天天盼打败北约。

因为她周边的人都这么在说,耳闻目染她也会这么认为。

就像我原来的投资人,20年前就是科技上市公司,后来卖了股票后专注投资产品和科技类公司,光芯片企业就投资了3家,诸如此类的资本,一开始就和国家发展绑一起了,不爱国都不行。

所以,深圳高度拥护抗疫,最快时间消灭疫情恢复经济。

其实,你看一个人爱国不爱国,和他有没有钱一点关系都没有,就看他的事业、荣誉、家人、财产在哪里。

有些富豪的资本,可能比有一点点钱的买办中的中产,要爱国得多。

所以,你看抗日战争期间,有哪个实业资本去做了汉奸的?几乎找不到。

但是很多人是不懂这个道理的,那就是不懂人性.......

这就好比我是A公司的老板,我的主要竞争对手是B公司,可是,每次我一给公司的精英层发工资发奖金,他们拿了奖金就买了B公司的股票,现在你问我怎么才能竞争过B公司,我只能告诉你佛都没办法。

所以,台湾问题,根本就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问题。

第一,你要说解放军拿不下台湾,别说我们不相信,连美国人和蔡逆自己都不相信;

第二,你要说解放军攻台之日,美国敢来参战,这也是个搞笑的问题,我已经写过很多分析类文章了。

所谓军事,根本就不是个问题,问题是A公司的很多精英都买了B公司的股票。

现在我是A公司的老板,我要带领精英们干掉B公司,让B公司的股票成为废纸......「精英们」愿意吗?

呃,这好像有点搞笑了。

所以,美国的军事对中国根本没有威胁,威胁的是制裁。

因为我们的「精英中的1%」资产、荣誉、事业、家人在美国......

当然,我这里只能推测是1%,具体是多少我也不知道。

99.99%的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都是忠于自己的利益的,谁也不会和自己的利益对着干。

而我们的「1%的精英阶层」,早早的就向美国缴了投名状了。

我早就说过了,这次俄乌战争,俄罗斯打得很不好,很多人非不信。

其实,到了今天,乌克兰败局已定,俄罗斯的胜利仅是时间问题,但这有什么意义呢,俄罗斯终于证明自己实力比乌克兰强?

美国在阿富汗撤军后,自己的国际声望直线衰落,现在,通过自己的小弟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要不是这次俄军打得拉跨,你看共存派敢不敢跳这么欢。

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给中国的「1%的精英阶层」展示了教科书一般的制裁,把很多人给真吓住了。

你以为如果有朝一日,美国没收了他们的资产,他们会骂美国吗?

他们只会骂中国:

都怪中国,为什么要和美国对着干,给美国下跪不香吗?

再说一次,现在的问题根本不是军事问题,也不是经济问题,美国所谓的亚太版北约屁用没有。

我刚为什么说:99.99%的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都是忠于自己的利益的,为什么只有99.99%的人呢?

因为还有0.01%的人,他们敢于牺牲自己的利益,或者说他们从来没有个人利益。

他们将自己的未来和国家坚定的绑定在一起,他们的利益就是祖国的利益。

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周恩来,他们的生活环境在当时胜过了当时的绝大多数人,生活优裕不愁温饱,中国再饿殍遍地,也饿不到他们头上,在流离失所,他们也可以有一个好前程。

革命,是他们风险最高的在当时最看不到希望的一条路,但,为了救中国,他们依然舍弃了自己的利益、家人,选择了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

无论是钱学森,还是邓稼先,只要他们不回国,他们在美国可以生活在蜜罐子里,财富、荣耀、资产.....什么都不在话下,他们可以有最优雅和富足的生活,但是为了自己的大国梦,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归来。

这0.01%的人,他们在任何一个国家:

人民必幸福!科技必腾飞!国家比兴旺!

什么才是真正的精英?

周恩来给出了教科书一般的答案!

以现在所谓精英的标准,周恩来秒杀一大片,他是学霸中的学霸。

1913年,周恩来15岁在天津南开学校就读。在这里受到了良好的英语教学,因此,他的英文水平很高,但由于英语交流的条件不足,因此口语不是特别好。埃德加斯诺访问延安的时候就曾惊叹于总理的英文造诣。此外,总理曾经兼任过外交部长,经常指点翻译们的不足,没有英文的深厚功底,是做不到的。

1917年9月,19岁的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抱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赴日本留学。日语是早年留学日本所学虽不常用,但亦能听懂并保持进行交流的水平。

1920年周恩来去欧洲勤工俭学。他在法国巴黎的法语学校补习法文,后又转到法国中部的布卢瓦市继续学习法文,还在雷诺汽车厂做过工。1922年9月至1923年1月,周恩来在巴黎与其他留学生合租了一套房子,日常互相之间的交流自然都是法语。

.......

还有学霸周恩来,周边工作人员回忆他通晓5国外语,还经常指导翻译工作,可以说以他的才能和人脉,要是做买办,可以把上海的买办们秒得渣都不剩。

可他在上海,选择了风险最高,随时可能丧命的工作。

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在反革命政变后冒着被枪杀的风险闯入国民党第二师师部、在蒋介石举起屠刀的时候参加青云路集会和宝山路游行、1927年更是在革命低潮时选择了在龙潭虎须的上海领导特科工作4年。

在那个最危险的时刻,有多少人叛变,每天,周恩来都可能被捕牺牲,但是他忙着收集情报,镇压叛徒,营救被捕同志,建立秘密电台....

有多少次,他和敌人的屠刀擦肩而过!

他的选择中,从来没有过个人利益。

这是精英中的精英,英雄中的英雄。

在中国还一穷二白之时,美国的国力多么鼎盛啊,但是他的魅力就可以征服所有人,让美国总统为他脱大衣,尼克松说:

在见到他第一面时,我就被他那通身的气质所折服,为他脱去外衣仅仅是要表达我对他的敬仰之情。

当时的中国国力并不强,但是周恩来说如果美国越过北纬17度线中国必参战,就这一句话,让美国10多年耗在战争的泥潭里,打到国家崩溃,布林顿森林解体,始终不敢越过红线一步。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在苦难中崛起,有了这样的人,国家怎能不兴旺?

为什么二战前后到今天,全世界只有中国崛起了?

因为其他国家没有这0.01%的精英。

他们是真正的中国的精英阶层,是中国的脊梁。

现在的很多所谓精英,这个词已经被做坏了,不过是一批为富不仁、崇美跪美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而已。

在俄乌战争之前,我写的文章,总是充满信心,因为我算经济、算军事、算科技发展,美国一点胜算都没有。

可是一到俄乌战争,我就真的傻眼了,一开始我就知道,这是做给某些人看的。

原来,我们的敌人,从来不是美国.......

平局 | 问题教材远远不止是插画!-对一个种族的消灭,可以用子弹和毒气室,也可以用舆论和意识形态

原创 平局2022-05-27 云阿云智库•大事件•毒教材事件专题

前言:早在上上周我在直播里就讲到了教材出现问题插画的问题,如今这一问题总算得到了舆论场的广泛关注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问题教材的问题,却绝非插画这么简单。

在教本故事里只要出现迟到、撒谎、蠢笨等负面角色时,其角色名字就一律是小明、元元这样的中国孩子名字,而故事里只要出现正义、守时、聪明等正面角色时,其角色名字就一律是约翰、雄日之类的外国孩子名字。

最高级的意识形态是什么?就是这种悄无声息的宣传,所有读着这些课文长大的中国孩子,都不可能在外国人面前站起身来,他们终其一生在面对外国人时都会不自觉地产生自卑情绪,都会对洋人产生莫名其妙的崇拜好感,他们可能自己也搞不明白这种情绪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而实际上,就是他们从刚刚接受教育,刚刚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在不知不觉间就通过那些编造的故事从小培养了高看洋人、看贬自己的习惯性视角。

人的意识形态是可以被塑造的,而西方特别热衷于帮助中国人塑造意识形态,这份工作他们是从娃娃开始抓起的。

除了最近引发舆论愤怒的人教版辱华变态插画之外,之前湖南出版的一批少儿读物里问题同样严重,所有的这一批读本插画里父亲爷爷等男性角色一律都是洋人,只有母亲和奶奶等女性角色才是中国人,也就是说中国的父本基因被悄无声息地替换掉了。这种情况非常严重,在中国的广告界、时尚界、品牌界,几乎所有的国际顶级设计师,都千篇一律地采用洋男中女模式,统一且整齐划一地让中国男性从广告、时尚、品牌宣传中消失,潜移默化地植入洋男中女组成新式家庭的意识形态风潮。这种看不见的宣传手法恰恰是最有效的,配合上各大商家品牌的疯狂推广和市场效应,其带来的媚洋男风潮只会愈演愈烈。

对一个种族的消灭,可以用子弹和毒气室,也可以用舆论和意识形态。

这一切又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又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呢?这就要从西方文艺霸权说起。实际上,在文学、哲学、历史、教育、舆论、新闻、医疗、科普、影视、音乐、品牌、网络、传媒等领域,所谓的国际最高奖和国际最高规格标准以及国际相关产业资本龙头,几乎都捏在美西方的手中。也就是说,你想要在以上这些领域成为超级大师,想要获得名利,你就必须得到美西方的认可。

而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在文学、哲学、历史、教育、舆论、新闻、医疗、科普、影视、音乐、品牌、网络、传媒等领域,又一度全面接入和接收西方标准,把“国际大奖”放在“本土大奖”地位之上,把“国际认可”当做“中国认可”的前提,所以在这些事关重大或影响巨大的平台以及舞台,如果你想要登台展现你的才华,你就首先要获得过“国际大奖”,受到“国际认可”,甚至获得“国际资本”的青睐。然而,西方有西方的立场和政治目的,他们注定不可能把这些奖项授予那些坚定捍卫中国自身立场的人们。

以平局为例,我虽然参加过国内最高规格的文艺活动,但我同时受到西方国际媒体对我长期的侮辱、谩骂和诋毁;这也就是说,我是一个永远不可能获得“国际大奖”、受到“国际认可”、获得“国际资本”青睐的人,那么按照中国目前各个领域的登台标准,我就注定会被排除在外。而我们的舞台,就注定、必然且只可能留给那些受到西方长期力推、力挺和夸奖的人。

当前世界局势加速走向对抗竞争,美西方在各个领域对中国下黑手下死手,逮捕中国企业高管、非法封锁冻结中国企业海外账户或资产,在技术上卡脖子、在产业上围追堵截、在贸易上挥舞制裁大棒、在军事地缘上屡屡挑衅、在舆论宣传上更是全方位的抹黑打压,甚至威胁把中国踢出全球结算系统和全球贸易体系,在这种情况下西方不可能不利用自己手中的文化霸权来打压中国,换句话说西方之所以花费巨大的精力和代价去掌握文化霸权,本来就是为了今天能够更好的对付中国。

而对于一些长期受到西方文化霸权源头扶植、力推和热捧的文艺人,他们本身是非常聪明的,他们本身比谁都清楚自己的利益、名声和地位来自于哪里,他们本身非常明确知道自己的真正老板是谁,所以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地位名利,就必然会不顾一切地去满足甚至是超额满足西方文化霸权幕后大老板们的指令和诉求,以文化上出卖和背叛自己同胞和民族的方式来换取美西方的狗骨头啃食。就好像在舞台上,公然将西方圣母形象伪造成“汉服”来宣传的艺术工作室一样,就好像在模特舞台上公然把中国模特裹上裹尸布画成眯眯眼的艺术家一样,就好像在中国课堂教材读本上编故事和画插画千方百计丑化中国人、吹捧洋人的文艺人一样,就好像在电影里变着法夸美军和果军,就是不肯好好夸一夸人民解放军的工作者一样,他们的屁股本身决定了立场。

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是个问题。

在平局看来,我们必须在文学、哲学、历史、教育、舆论、新闻、医疗、科普、影视、音乐、品牌、网络、传媒等领域全面和西方文化霸权主动脱钩,在西方动用一切资源和力量渗透、颠覆和打击我们的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依然继续接轨西方的文化霸权实属不智,这种接轨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也不可能给我们带来任何利益,只会给我们带来不断的、隐蔽的、深远的灾难和问题。

在这些领域上,我们要建立中国自己的文化标准,对西方已有的所谓“国际文化标准”采取:不采纳、不参与、不承认的态度,不得在任何选拔过程中采信或使用西方文化标准,不得将获得西方相关文化奖项作为履历和业绩采信,要真正选拔出捍卫中国人民利益的文艺工作者,要真正把那些热爱国家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人送上最高规格的舞台,而不应该把舞台留给西方文化霸权者精心为我们量身定制和长期培养的“人才”。

说句盛世危言:中国若再不和西方文化霸权脱钩,恐怕就来不及了。大争之世当前,岂能纵容敌人恣意攻城掠地?

PS:更多局势,请关注平局视频号

今日视频1:起底教材毒插画师背后的海外关系和成长轨迹,这种人如今在中国文化艺术传播领域还非常多,中国绝对不可引狼入室。

今日视频2:谁黑中国厉害,西方文化霸权者就给谁大奖,更关键的是这些大奖,我们国内似乎都还很认可!

今日视频3:西方力荐、力捧和精心培养的文艺人,西方为我们量身定制和输送来的文艺人,到底都是些什么人?

秦安: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教材什么内容,就培养什么样的人,必须严查

原创 秦安2022-05-27 云阿云智库•大事件•毒教材事件专题

今日,1至6年级孩子们数学教科书里的插图引发大家的热议,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纷纷打来电话,事情触目惊心,尤其是直接针对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慢慢树立的初始阶段,这种插图,已经不是审美问题了,应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国家安全、民族未来的高度,从总体国家安全的视野,反思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切实堵住出现这种问题的机制问题,还孩子们一个“晴朗美好的课本”!

有关方面给出了立竿见影的回复,明确要重绘,这是好事情,但事情不能就这样了之。这个调查非常必要,是对教材出版的一次全面检验。这样的画面为何能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正式课本之中,并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使用?这个意见很好,但不是重点,教材到了舆论纠正的地步,其实是一种党和人民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高质量体现在教材发行之中!以下几方面的认识,也有必要重点指出。

其一,要严肃查处宣传美西方文化的痕迹。从图片看,课本中的插图元素明显具有西化色彩,甚至西方人看到也会产生对中国的丑化意识,对我国的下一代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美国的星条旗元素过多,有让孩子最害怕的小丑元素,露骨的,纹身的等,这对我国下一代孩子们的价值观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元素的出现,已经不简单是绘画能力水平的问题,而是明确的意识形态斗争的痕迹。尽管是非曲直教育部在调查,但客观影响就在这里,必须上升到相应高度,才能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

其二,要坚决反对低落晦暗的儿童形象。有什么样的中国少年形象,就有什么样的祖国未来。课本插图中孩子们眼神晦暗,黯淡无光,即所谓的僵尸脸,给龌龊二流子的形象戴上红巾,这是丑化少年先锋队,对比一下我们以前的教材,看看我们身边的孩子,这到底是哪里是小学生,一点阳光朝气蓬勃之感都沒有。这样的插图竟然能够通过教育部审批、印刷出来,还发到孩子手中,并在使用之中,真不知道教材审批这个关怎么把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又不是画不出好的插图!

其三,要高度警惕类似“台独”“港独”“疆独”分子编写反动教材教训。在我国新疆、香港、台湾,一些不法分子编写扭曲事实的教材,让学生使用,一定是身受其害,新疆当年的毒教材长达十几年,之后很多极端意识都与这有关。之前的香港,出现街头打砸抢,其实也和教材有关系;目前的台湾省,就是利用教材毒害下一代,企图从思想上彻底洗去“一个中国”源头,用心极为险恶。台湾教材我们当前没有办法立刻纠正,我们自己的教材竟然也出现这种情况,此事件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深究,要深查背后有无美西方的背景。

其四,要严密防止“和平演变”“颜色革命”伎俩,肃清美西方对我国教育文化界赤裸裸的意识形态渗透。从这一次网络上的图片看,情况是非常严重的,是触目惊心的。肯定不是绘画水平的问题;也肯定不是颠覆者单刀直入的问题,要从下一个百年大计着手,深刻地寻找我们自身的问题,从制度上,在各个环节都梳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尤其是关键环节的把关人,为何放任这种内容进入课堂,必须在国家最高层面,切实查深查透查实,让中国一代又一代人奋斗的成就,不要毁在起点,彻底丧失未来!

一句话总结:教育部是如何审定教材的,我们必须搞清楚!

教材事件前后:关键人物浮出水面

明人明察2022-05-27云阿云智库•大事件•毒教材事件专题

导读:教育事关一个民族的前途和未来,教材的意识形态安全系数等级应该是最高的。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强调这么多年了,意识形态守土有责的责任机制也应该建立起来了,但还是在最不应该发生的教材问题上,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由此,可见作为意识形态的教育系统,被渗透到多么严重。

事情就很清楚了。这些问题插画虽然是吴勇工作室出品,但真正的灵魂人物是吕敬人。作为艺术设计总顾问的吕敬人,很清楚审美是从小孩开始的。所以,他在担任艺术设计总顾问的小学总编教材编写过程中,他的前同事吴勇创办的工作室,不但得到了为教材创作插画的机会,还顺利通过了教材的审核。教材插画审核的关键人物,不是别人,正是吕敬人。

这件事性质要多严重有多严重,情节要多恶劣有多恶劣。难怪昨天连上七个热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孩子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教材出问题,那是最不可容忍,不能原谅的。

看看网民从这些插画中发现了什么?兔女郎、纹身、性暗示、星条旗服饰、错五星......这哪是审美标准问题?也不是人教社回应的什么“画法画风”问题,更不可能用失误解释这么多性质如此严重的问题集中出现。

这是一次典型的意识形态渗透,直接渗透到了我们孩子的教材,而且是以最肆无忌惮、以最没有底线的方式,把那么多令人不齿的内容,直接渗透到一个国家价值观塑造系统最核心的教材,渗透对象还是最缺乏辨别力和判断力的小学生。他们连我们的孩子都不放过。

教材出问题,影响的是亿万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从他们进入学校开始,他们的价值观和性格塑造,就跟课本产生了最直接的联系。

带着这么多严重问题的插画,竟然能够通过理应最严格的教材审核程序。怎么想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就是发生了。而且,问题插画教材,从一年级涵盖到六年级,于2012年或2013年审定后,一直用到今年才发现插图的问题。

九年时间啊,这些插画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多少学生,想想就脊背发凉。

教材出问题,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最晚从2005年开始,中小学教材就多次成为社会争议不断的热点。

2005年,《狼牙山五壮士》从上海二期课语文教材和人教版的语文新课本删除,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争论。对此,上海市教材编写组主编徐根荣是这么回应的,“把《狼牙山五壮士》从新课本中删除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狼牙山五壮士》所反映的时代与现代社会从时间上来说也存在距离,学生的生活环境与那个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文章也越来越难勾起年轻的老师们的共鸣。”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回应是,《狼牙山五壮士》并没有从课本中删除掉,只是从小学五年级课本调整到四年级自读课本了。

2006到2007年的人教版语文课本,又有一批红色经典退出。其中,就包括影响了多少代人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对于这篇文章被删除,“凤凰网”以“令狐补充”为作者写了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撤出课本是明智之举》进行辩护,“这篇文章更多的是意识形态宣教的产物,有着深刻浅显的时代的烙印”“这是一篇煽情和滥情之作。”“继续向青少年灌输陈旧过时的“革命英雄主义”,...对孩子们的心智发育难免有负面影响。”

2009年人教版新教材,删除的不只是红色经典,鲁迅的文章数量也在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多篇作品不见了。由此,“鲁迅作品淡出教材”的争论不下,还成为2013年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等单位发起,评出的“十大语文教育热点”。

2009年两会,政协委员艾克拜尔·米吉提(哈萨克族)建议红色经典回归课本:“还记得《朱德的扁担》吗?这曾经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的课文;曾经教育了很多人的《星火燎原》丛书,曾经有36篇文章被选入中小学课本,但目前只留有《飞夺泸定桥》一篇在教辅教材里……”

红色经典从课本消失,与当时中国舆论界思想界甚嚣尘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形成了呼应。

最近十年,随着中国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批判力度加大和最高层的重视,教育界也开始强化革命传统教育,2018年,《狼牙山五壮士》、《朱德的扁担》、《小英雄雨来》、《黄继光》、《王二小》、《为人民服务》等一批红色经典回到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

2021年,《谁是最可爱的人》出现在全国统一使用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

《狼牙山五壮士》从消失到回归课本用了九年的时间,《谁是最可爱的人》用了十多年的时间。

但教材的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彻底解决。2019年,有网友发现,小学语文课本里面的外国人形象比重很大,而且,外国人的插画形象往往是正面的,而负面的内容则更多与中国人的形象相联系。有人以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为例:“第7课《一分钟》元元同学贪睡迟到,插画是中国的孩子形象。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讲中国古代人比较笨。第19课《蓝色的树叶》,通过中国小朋友画画的故事,暗示中国人小气。第22课《窗前的气球》,一个外国小朋友生病,同学们来看他,给他升了个气球,让人感觉到外国小朋友很有爱。”(内容参考《为什么教科书的老外那么多,貌似那都比华人形象好呢》,下同)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课本,《动手做做看》讲英国佬怎么有求知欲,《爱迪生救妈妈》讲美国佬怎么聪明,故事还是假的。《画鸡蛋》讲了意大利佬怎么刻苦学习。《寓言两则》里面的拔苗助长和守株待兔,都是中国人的形象。”

网友总结,讲中国人缺点的一大堆,讲外国人缺点的,一个都没有。

以前社会更多关注语文教材,没想到,他们连数学教材都没有被放过。以前更关注课文内容,没想到插画也被人家盯上了。

这次的教材插画问题,性质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为严重。这一次不但是在体制层面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人种自我贬低,而且,还有性暗示、性暴露这样严重违反道德底线的问题。

教材出问题,影响的是亿万学生。尤其对处于儿童时代的学生,课本的影响会持续终生。

我个人到现在还清晰记得我小学第一节课的内容和插画是“我爱北京天安门”。虽然记忆力随着年龄会减退,但小学课本很多经典的插画和内容,记忆至今都不模糊。对于国家的最初认知,国家认同、制度认同就是从课文开始的。一个细节,都会是终生的记忆。

台湾和香港的教科书问题,给当地青年的三观塑造形成了多么可怕的影响,这方面的教训太多。

上世纪80年代,一股去革命化、告别崇高的思潮,席卷了大陆,影响了几代人,以至于产生了很多崇洋媚外的文化和知识“精英”。他们受西方影响,不但否定我们的制度,贬低我们的文化,而且作为黄种人,竟然有一些人接受并信奉“白人至上主义”。

这些因素在这次插画事件中都能找到。比如,对国旗故意画错,带着红领巾的小孩带着诡异的笑容、身着星条旗服饰的孩子......有的人还从中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军事符号元素:

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给人教社数学教材配了这样的插画,绝对不是什么审美标准问题。吴勇本人曾作为导师,指导汕头大学的学生写了一篇硕士论文《人教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设计探究》,其中有一句话,可以解释插画问题的思想意识根源:“相比起美国、日本的小学数学教材插图设计而言还落后很多,不是因为我们的插图设计者绘制不出高质量的教材插图,这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制度。”

好家伙,这要没有制度约束,他还能把教材插画画成什么样?

公开资料显示,吴勇,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创始人,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 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装潢系书籍装帧专业。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美编室副主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地区)艺术顾问。曾在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万能的网友还找到了1999年1月的一份采访记录,发现吴勇1998年从中青社“下海”办工作室的一年内,就拿到了瑞士诺华公司、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订单,成为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顾问。

一个初创的工作室,这么快就得到国际机构的青睐,这不是太奇怪了吗?

明德等博主还扒出了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设计师吕旻的背景。他的父亲吕敬人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有人称他为书籍设计的“泰山北斗"。吕敬人和吴勇都曾经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1996年,吕敬人和吴勇以及其他二人,还共同举办了“书籍设计四人展”,吕敬人和吴勇后来都成立了工作室。

吕敬人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身份:统编教材的艺术设计总顾问。在一次采访中,吕敬人说了这么一番话:“审美文化是从哪儿开始的,实际是从小孩开始的,但是我看到了现在的教材,它的审美就相对欠缺一些,所以征得人民教育出版社他们的信任,我参与到十三五的中小学教材的工作。”

吕敬人从2011年接手统编教材的设计工作,一共做了十年。他自称,最初的时候,是他“召集了国内设计界很优秀的一批设计人才,比如赵晓翔、吴勇......”

事情就很清楚了。这些问题插画虽然是吴勇工作室出品,但真正的灵魂人物是吕敬人。作为艺术设计总顾问的吕敬人,很清楚审美是从小孩开始的。所以,他在担任艺术设计总顾问的小学总编教材编写过程中,他的前同事吴勇创办的工作室,不但得到了为教材创作插画的机会,还顺利通过了教材的审核。教材插画审核的关键人物,不是别人,正是吕敬人。

网民一直奇怪,为什么问题插画能够通过审查,现在答案有了:创造插画和负责审查的关键人物都是自己人。可见,吴勇工作室的插画符合吕敬人要给中国孩子传播的审美标准。按常理,这么重要的插画,从开始策划就不太可没有吕敬人的作用。何况,设计师团队里就有他的儿子吕旻。

吕敬人还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教材插画存在 不同的声音,但他坚持了自己的观念。吴勇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取向,应该受吕敬人的影响,至少他们之间不会因此有什么冲突。吴勇指导的那篇以 " 人教社小学数学教材插画 " 为研究对象的硕士论文 ,也对自己插画很肯定,称 " 更显活泼,更符合儿童气质 ", " 画面精美程度媲美商业绘本 "。

教育事关一个民族的前途和未来,教材的意识形态安全系数等级应该是最高的。

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强调这么多年了,意识形态守土有责的责任机制也应该建立起来了,但还是在最不应该发生的教材问题上,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由此,可见作为意识形态的教育系统,被渗透到多么严重。

其实更早一些时候,就有参与教材编写的人,暴露了严重的立场和三观问题。

温立三,1995年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语文课程研究和教材编写工作,2006年前后,温立三曾任人教社中学语文室副主任,主编过多套中学语文教材。后来又被安排到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又被安排回到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

温立三的三观那可真称得上五毒俱全。他不但极端仇视伟人,仇视新中国的制度,还极力贬低中华民族。对西方制度和文明极度崇拜。他说中华民族是“毫无希望的垃圾民族”,“野蛮落后的民族”,“最善于自轻自贱的民族”;汉族是“目前世界上最肮脏”、“素质最低”、“人品最恶劣的民族”;他想到美国,感觉中华民族“不配在这个地球上存在”;他称“是西方文明改变了中国,我们却不知感恩”,侵略者是“文明的播种者”。

更可笑的是,他多年参与语文教材的编写,自己却对中国语言文字都极为排斥:“汉语让我终身陷于文化泥潭无法走向外面世界。”“语言也是一个民族的道路,民族的命运。被地球上最先进的文明教化过的亚非拉落后民族,几乎全都走上了民主宪政的道路。语言在其中立了大功。”

就这样的一个对祖国语言文字恨之入骨,居然多年参与、负责参与语文教材编写多年。

意识形态阵地,守土有责。最不应该失守的就是教材。

千防万防,内鬼难防。这次事件,再次证明: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人教出版社的回应,还在轻描淡写,回避插画问题的性质以及背后的原因。

主管部门应该深入调查,严肃处理。存在着严重立场道德伦理问题的插画,毒害了我们的学生这么多年,是可忍孰不可忍。这真的是触犯了我们民族的底线。

主管部门真应该重视起来了,对教材编写的关键岗位的人员,应该对他们的思想倾向进行一次摸排和评估。

类似的错误真不能重复出现了。

毒教材背后是一条产业链

原创 温伯陵2022-05-27

导读:结合这些年屡次出现的眯眯眼、清华美院模特等事件,我们就能发现,人教版毒教材不是独立性事件,而是整个“潜移默化”产业链中的一环。这个产业链的表象是丑化国人形象,深层次的目的,还是颜色革命分裂国家。

伯陵说:敌在本能寺。

1

因“唐氏儿”风格的插画,人教版毒教材引起公众热议。

到底该如何评价毒教材,是个问题。

大部分人的意见是,毒教材上有美国星条旗、黄皮肤和黑皮肤男孩舔白人女孩的手臂、男孩丁丁明显、纹身等东西,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导向,应该禁止此类教材继续使用。

但也有一部分人说,公众批判绘制插画的吴勇工作室,是有预谋的要搞臭一个人,是现代的文字狱。

还有一部分人说,抛开事实不谈,公众批判毒教材的架势,和50年前的红卫兵一样,他们感到害怕。

所以我说,如何评价毒教材是个问题。

我的看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批判毒教材绝对是正确的,而且现在的力度还不够,最好再接再厉,把吴勇之类的牛鬼蛇神都批到翻不了身。

教材是培养一代新人的。

孩子们小时候看到什么东西,就会形成刻骨铭心的记忆,而这份记忆会伴随他们一辈子,最终将决定中国的走向。

2

公元620年,大唐秦王李世民北征山西,击破依仗突厥攻掠山西的刘武周。大胜之后,将士们感念李世民的兵威,便在旧曲子里填入新词,为李世民歌功颂德。

这首歌就是《秦王破阵曲》。

从此以后,《秦王破阵曲》跟随李世民的兵锋,响彻大江南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王殿下勇猛无匹,威震四方。

6年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他亲自召集人手,把这首军旅中的粗糙乐曲,改编成大型宫廷乐舞,据说演奏的时候,声传百里震天动地。

于是在贞观时代,大唐士兵们唱着《秦王破阵曲》征战四方,大臣听着《秦王破阵曲》处理政务,外国使节看完《秦王破阵曲》朝拜天可汗。

在激昂的乐曲中,大唐国力蒸蒸日上,李世民的个人威望,也浸润到大唐子民的心里,成为大唐无人可以撼动的神。

从某种程度上说,《秦王破阵曲》在精神层面推动了大唐盛世,也凝聚了经过数百年分裂后的天下人心。

同样的道理。

新中国成立以后,《让我们荡起双桨》随着电影《祖国的花朵》流行起来,后来又进入小学课本,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青年的共同记忆。

看看这首歌的词: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再配上清新的插图:

歌词和插图营造出来的意境,和数年前的战争年代截然不同,而唱着歌看着图成长起来的孩子们,自然和战争年代走过来的成年人截然不同。

他们对新中国的现实非常满意,他们对新中国的未来充满向往,他们最终成了隔断新旧历史的一代新人。

这批孩子们成长起来,便是新中国不可动摇的根基。

到了90年代,经过小平同志南巡和九二下海,再加上亲眼目睹了深圳的发展速度,蒋开儒和王佑贵创作了《春天的故事》,传唱大江南北。

这首歌成为改革开放的代表作,听着《春天的故事》工作学习的60、70后,逐渐形成改革开放的共识,和革命年代分道扬镳。

而听着《春天的故事》长大的80、90后,更是觉得和平与发展才是主流,以前的东西都是过时的老古董。

这就是文艺的力量,这就是“从娃娃抓起”的力量。

3

歌曲和教材插画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内在逻辑是一样的,那就是对孩子们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们听着《秦王破阵曲》长大,就不会怀念隋朝和南北朝,更不会对突厥抱有幻想,想着润到突厥去。

孩子们听着《让我们荡起双桨》长大,就不会怀念军阀混战的民国,也不会对苏联和美国抱有幻想,毕竟他们感受到的新中国已经很好了。

孩子们听着《春天的故事》长大,同样会摆脱饥饿的记忆,对国家更有认同感。

但现在人教版毒教材里是什么?

美国的星条旗、种族肤色崇拜、物化女性的兔女郎、宣扬暴力的纹身、软色情的丁丁......

如果孩子们看着这些东西长大,并且形成根深蒂固的共同记忆,大概率会对美国更有认同感,而不是对集体主义的新中国有认同感。

这是毁了中国的一代青年。

这是可以抛开事实不谈的?公众批判毒教材,是现代版的文字狱吗?

别扯犊子了。

人教版毒教材根本不是画风的问题,也不是作者水平的问题,就是以宣传为目的的政治问题。

再延伸一点。

结合这些年屡次出现的眯眯眼、清华美院模特等事件,我们就能发现,人教版毒教材不是独立性事件,而是整个“潜移默化”产业链中的一环。

这个产业链的表象是丑化国人形象,深层次的目的,还是颜色革命分裂国家。

人教版毒教材的事,如果只是吴勇工作室的问题,那是非常简单的,严查就可以解决。

但问题是,谁允许吴勇工作室做插画的?谁把这些插画放进教材的?

说人教版毒教材无所谓的,又有些谁?

批判吴勇工作室解决不了问题,挖出幕后黑手,才能把这条产业链连根拔起,及早消灭本能寺的敌人。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人教版插画涉嫌丑化国人,艺术要为人民服务而不是荼毒儿童!

红色青年白依依 · 2022-05-27 云阿云智库•大事件•毒教材事件

来源:红色依依公众号

如今某些人的屁股歪了,思想也转向了,艺术创作不再为大众服务,而成为了荼毒儿童的毒药,这种“艺术”我们不需要!

钱钟书的《围城》里有这样一段话,“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的中国人的脸。”

这段话用在今天的热搜上,再合适不过。

往常娱乐花边新闻占据半壁江山的微博,今天却因为同一个事件——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涉嫌恶意丑化国人教坏学生,占据了前10热搜榜中的8个。

这一教材中到底包含了什么内容,才能引发如此大规模的热议呢?

大家可以先看几张图:

星条纹、兔女郎、裸下.体、伸舌头、纹身、斜眼看人……

设计师们当然可以天马行空,尝试新鲜元素。但试图在儿童这张“白纸”上,把阴间当阳间,把色情当时尚,把诡异当日常,设计便是失格的。—— @YUNYA麻麻

如此诡异的画风,怎么看怎么不像正常提供给小孩子看的教材,反倒是大有丑化国人,教小孩子亲近灯塔国的嫌疑。这样的教材插画真不知道是如何经过重重选拔、审核的?

此次事件,正是因为不单涉及学生,还涉及学生教材中意.识形.态、价值观的问题,所以才会如此引爆舆论。

毕竟学生们年龄尚小,一旦接受到不良教育,影响的可是一生,而这个被质疑的教材还是人教版,可以说是国.家权威机构认证过的,这就更令人匪夷所思。

根据网传图片,此教材涵盖一年级到六年级,于2012年或2013年审定,版式设计和插图来自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

这个吴勇何许人也?能够为人教版教材画插画想必艺术造诣上一定是非常高的,怎么会画出如此丑陋的插画呢?

资料显示吴勇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系书籍装帧专业,是一名著名设计师。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美编室副主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地区)艺术顾问。

一个清美毕业的著名设计师的工作室,把人物画的像是得了某种病一样,双眼迷离、斜眼看人、吐舌头,并且人物的眼间距都很宽、嘴型像青蛙、发际线高……

这就是中国著名设计师眼中的中国小孩?这就是“著名大师”的水准?说出来小孩子都不信吧?

和从前教材的插图相比,这些插图就一个字:丑!

从人物的形象、动作、服装上,无一不和从前形成鲜明对比。

一直以来经常有人吐槽大众审美水平低、不懂欣赏、乌合之众,其实恰恰相反,我们从小到大的教科书里,就有审美水准极高的插画。在这样的熏陶下,我国大众的审美水准平均线是较高的。

虽然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大家对于人的基本审美还是有共识的,哪怕是没有学过美术。

因而,这就不能单单从艺术审美上去指责大众不懂艺术了,更何况人教版教材插画还涉及到裸露下.体等不合适行为,这能是艺术上的问题?分明就是思想上的问题!

请问,这一项目到底是如何被交给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的?交稿插画是谁审核的?教材又是谁审核的?普通人一眼都能看出的问题,专业人士竟看不出?以至于让这种教材用了十年!

希望有关部门好好审查一下,不要让下一代的审美和价值观被某些人刻意扭曲了。

就在人们群情激奋的时候,有一个因画爱国漫画而火的大V冒头了。

乌合麒麟认为,“纯粹就是钱少找的画手画的烂而已,和什么审美衰退啥的没什么大关系,没那么多上升讨论的必要。”

乌合麒麟以二十年前传统出版行业给画手的出价和现在对比,认为出版社在出价上没有与时俱进,所以导致插画水平差,让大家都别讨论那么多有的没的。

这种以所谓专业视角就事论事,实际转移视线的行为,实在是为人所不齿,这和乌合麒麟从前经营的爱国人设完全不相符了呀?

出版社请的可是著名设计师工作室,再怎么低也低不到哪儿去吧?更何况,能为人教版教材画插画,这荣誉也不是一般项目所能比拟的,其带来的后续商业价值比眼下出版社开的钱更有吸引力,就算钱少一点恐怕也有人争着抢着干。

再说了,难道钱少就可以丑化国人,就可以让人物裸露下.体,就可以身穿星条纹服装了?维护行业利益也不是这么个维护法吧?

明目张胆在小学教材上荼毒下一代的事,居然能事不关己一句“钱不到位”就带过,真偷换概念,欲盖弥彰。

意识形态的问题,硬要洗成工资问题,这是爱国饭吃饱了开始暴露真实面目了吗?

乌合麒麟,也是一位画师,并且就是以意识形态领域的绘画作品出圈而被大众熟知、称赞。他不可能看不懂这些插画中暗含的意思,然而这一次却一味的把舆论导向到钱没谈拢上,究竟是何原因?

5月23日,教育部官网印发了《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

要全面落实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印制发行、选用使用等各方面主体责任,同时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为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如今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被曝出了一系列问题,真让人唏嘘不已。

艺术创作从来都是有着强烈时代特色、价值观的。艺术风格和背后的思潮都会反映在艺术作品里。

老版教科书的插画之所以受到人民的肯定,正是因为它是为人民服务的,讲述工人,农民,矿工……这些普通劳动者生活的。

这一美学流派,是源自于苏联,由高尔基提出,斯大林肯定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

其思路就是:现实主义,唯物主义,歌颂劳动者,歌颂平民大众,朝气蓬勃的,乐观向上的。

毛爷爷向来提倡,艺术要面向广大劳动群众,反映现实生活。因而老版的插画,歌颂的主体是普通劳动者,歌颂的价值观也是努力奋斗创造劳动果实。

可如今某些人的屁股歪了,思想也转向了,艺术创作不再为大众服务,而成为了荼毒儿童的毒药,这种“艺术”我们不需要!

人教版教材的问题绝不是丑化儿童那么简单!

宁可抗日死 · 2022-05-27 云阿云智库•大事件•毒教材事件专题

来源:红歌会网2022公众号

导读:最近在网络上,大量的网友齐发文,愤怒批判和谴责人教版教材封面和插图丑化中国少年儿童的恶劣行径,中国广大的网友的表现表明,中国人民真的是觉醒了。

最近在网络上,大量的网友齐发文,愤怒批判和谴责人教版教材封面和插图丑化中国少年儿童的恶劣行径,中国广大的网友的表现表明,中国人民真的是觉醒了。

网友指出人教版教材封面和插图中的中国少年儿童绘画全部都是唐氏儿形象,什么是唐氏儿,唐氏儿是指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孩子。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孩子眼距增宽、鼻梁低平、耳位比较低、常常伸舌流口水,这些都是比较明显的特殊的面容。除此之外唐氏综合征的孩子,往往会有明显的发育落后,很多孩子会有体格发育的落后。同时比较突出的表现是孩子会有智能发育的落后。所以唐氏综合征的患儿,也叫做先天愚型患儿。所谓唐氏儿,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弱智儿。

人教版教材封面和插图中这些唐氏儿少年儿童,有的小孩腿上还有纹身,有的小男孩明显裸露下体,有的孩子的服装上,有明显的美国星条旗的元素,而这些唐氏儿少年儿童还一个个佩戴红领巾。有网友对比二十年前和今天的教科书插图,说这是审美衰退和文化衰退,也有说搞成这样因为现在绘画价钱太低了。如果说教材封面和插图搞成这样是审美的问题和钱的问题,那还真是小看了这些教材绘画的实质了。

把中国的少年儿童全部描绘成唐氏儿形象,让这些唐氏儿一个个带上红领巾,什么意思?教科书绘画故意让男童露出下体,则充分暴露了这些画作设计者的下作与无耻!在这些儿童的服装上设计出美国星条旗的元素,则更是暴露了这些画作的设计者崇洋媚外媚美崇美的一副奴才嘴脸。

人教版教材封面和插图中中国的少年儿童搞成唐氏儿形象,显然不是单纯的绘画的问题那么简单,这是在明显在侮辱和丑化中国少年儿童,它明显带有侮辱和丑化中国的少年儿童的故意,是敌对势力在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对教材的渗透的反映。

这些绘图是由一个名为“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设计制作的。吴勇,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系书籍装帧专业。是一名设计师,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创始人。曾为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令人愤怒的是,在遭到全国网友同声谴责批判后,这个“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不仅不认错不反思,反而嚣张地恶对网民说:专门为你家孩子设计的优质作品。这帮民族败类,简直是猖狂至极。

这样明显有问题的绘画,是怎么通过审核的,教材的编辑编审,出版社的领导都是干什么的?没有他们的批准,教材能出版吗?这些人该负什么责任?

这些人教版教材封面和插图的设计,与去年清华美院毕业设计发布会,迎合西方人眼中的亚洲人形象,将模特化妆成清一色的“眯眯眼”形象如出一辙。就是为了迎合西方人,而故意侮辱丑化中国人。

据说,有个什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对于教材中插图的使用,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个插图的使用不当,可以在下次修订的时候进行调整、完善。他还表示,审美是较为个人的事,每个人的审美角度和创作风格也可能不同,应该用理性态度对待。如果家长觉得插图本身有什么问题,可以反映后进行科学论证,切不能单纯在网络上进行情绪发泄。

这是什么逻辑?这是“较为个人的事”吗?这是“审美角度”的问题吗?还“科学论证”呢,这种老百姓都能看出的明显的问题,还用得着“科学论证”吗?别玷污科学二字了。

对于人教版教材的这些问题,教育部教材局则表示,近日,我们关注到网上有关小学数学教材封面和插图的意见,及时组织专家认真研究,对社会各界好的意见建议虚心采纳,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封面和插图的育人作用。同时,我们将举一反三,全面评估所出版教材的封面、插图,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这也太轻描淡写了吧?

教材封面和插图搞成全国人民人人喊打,这些封面和插图的审核者批准者必须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对于封面和插图的设计者,必须要让他们付出代价,要追缴他们的所得,并给予巨额的处罚,同时,还应该追查他们,是否拿了美国的狗粮。决不能让他们做了恶事,还拿到利益。

昨天看到一个应该是一个大学教授的演讲视频,演讲中,他盛赞中国人民尤其青年人的这一次思想解放。说中国人民思想解放这当然没错,但中国人民这次的思想解放,绝不是无缘无故的,它是中国人民这些年被资本压榨的觉醒,是历史和现实的对比,让中国人民再一次认识到毛主席的伟大,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在如饥似渴地学习毛主席著作,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毛主席思想才能救中国。这一次全国网友愤怒批判和谴责人教版教材封面和插图丑化中国少年儿童的行动,就是中国人民觉醒的一个显著标志。

人教社生意版图有多大?

严珊珊2022-05-27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严珊珊】在我国,教育出版规模在图书出版市场中占比超过60%,而蝉联全国出版单位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第一名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下文简称“人教社”),其教材的市场份额超过50%。

5月27日,因小学教材插画陷入争议的人教社再次登上热搜首位,“定价超4000元”的人教Pad相关话题也引发关注。

这家成立于1950年的大型出版社,其覆盖教材、教辅、图书、期刊、电子音像、数字产品六大领域的生意版图进入公众视野。

据人教社官网介绍,该社成立于1950年12月1日,是教育部所属的大型专业出版社。2010年12月和2011年3月,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相继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成为其核心成员单位。

目前,人教社已成为“国内综合实力最为雄厚的单体出版社”,多年蝉联全国出版单位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第一名。截至2020年,该社员工超过1100人,有博士70余人(其中博士后5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260余人。

官网信息显示,成立70余年来,人教社主持或参与拟定了历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承担了国家统编三科教材(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的编辑出版任务,编写、出版了十一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截至2020年,累计出版各类出版物7万余种,发行量逾750亿册。

人教社领军教育出版行业的同时,其业务板块也在不断扩大。该社产品目前涵盖6大板块,分别为教材、教辅、图书、期刊、电子音像、数字产品。

其中,人教社教材覆盖从学前到高校的各个教育阶段,以及职业和语言等各个领域。2020年,人教社共发行中小学教材38.87亿册,其中,国家统编三科教材9.25亿册。

在我国,教育出版是图书出版市场中最大的门类。国家新闻出版署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图书市场整体规模约为1800亿元,其中教育出版规模约为1100亿,占比超过60%。据大众网2019年报道,光是教辅类图书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就达300亿元。

人教社2020年透露,2000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一两百家出版社同时竞争的局面,但即便如此,人教社教材至今依然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

重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的人教社,还早早开拓了数字产品版图,其中就包括引发热议的人教Pad。

据官网介绍,人教Pad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中小学师生设计的智能教学终端,预装正版人教数字教材,能“有效提升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兴趣”。

观察者网发现,早在2015年5月,人教社就已携人教Pad、“人教畅读”点读笔,人教数码复读机等电子产品参展。

2016年11月,第二代人教Pad在第71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上亮相。当时,人教社称,第二代人教Pad已服务珠海市50余所学校。

目前可订购的人教Pad分为两种型号,根据存储容量和质保时间而采取不同定价,价格区间在3680元—4380元之间。

今年5月27日下午,中新经纬发现,人教社官网已删去该产品的配置及价格介绍,仅保留产品特点和用户反馈两栏。人教社官方客服称,目前人教Pad不向个人消费者出售,均为学校统一采购,采购价以官网披露的价格为准,不存在“量大从优”之类的优惠。

在不断推出数字产品之际,人教社的数字教材平台也在不断扩张。

据人教社官网披露,2018年,人教发布第三代人教数字教材;2022年,人教数字教材平台涵盖人教版、粤版、苏版、冀版、皖版,用户数突破3000万。

此外,教育培训也为人教社带来了大量订单。中新经纬援引金融信息平台Wind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人教社共中标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及甘肃省教育厅的3个教师培训计划,累计成交金额为523.6万元,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民族学校教师培训项目成交金额就为398.8万元。

在人教社教材的发行过程中,各地出版单位和新华书店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人教社官网2020年的一篇文章披露,三科统编教材目前的适用范围是义务教育阶段1.5亿和高中阶段3000多万学生,必须要保证他们“课前到书,人手一册”。

要确保全国教材的印刷,人教社与全国各地出版单位探索建立了“租型代理”的教科书供给合作模式。所谓“租型代理”,即人教社制定全国教科书造货计划和各地区供应的范围,编辑中小学教科书并排制纸型,提供纸型供给办法,按合理需要供给纸型、铜锌版及样书。地方则提供所需制版数量,与人教社订立租型合同,按合同缴租型费。

目前,人教社教材租型代理单位遍布全国,包括江苏凤凰传媒、广东教材出版中心、甘肃教材出版中心、西藏人民出版社等。

近年来,人教社通过网络将教材传给全国各地的印刷厂,同时寄一套样书。而新华书店是将书送到学生手里的重要一环。

据《人教风华(人民教育出版社建设六十五周年大事记)》记录,1950年12月,教育部、出版总署联合发布《关于1951年春季教科书的售价及生产供应办法的决定》,要求人教社承担1951年春季华北、华东地区中小学教科书生产造货任务,并向其他地区统一供应纸型,由当地新华书店分区造货。

1951年,经出版总署核准,人教社与新华书店总店联合召开第一届全国教科书出版会议。

70年来,这样的合作一直在展开。人教社官网文章曾提到,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教材一度放在新华书店或者印厂的库房里。

在庞大的业务面和配套的发行流程下,人教社常年上榜各类“中国十大出版社”榜单,其投资活动也在积极开展之中。

据企查查数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曾用名:人民教育出版社)对外投资12家企业,包括6家存续、在业的企业,分别为人教教材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人教文化交流中心有限公司、陕西西北人教玉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其余6家企业已处于注销/吊销状态。

今年5月26日,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引发争议并登上热搜,网友发现插画人物存在画风诡异、表情怪异、着装元素不合适、隐私部位暴露等问题。

26日中午,人民教育出版社微博发布说明称,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封面和插图的育人作用。同时将全面评估所出版教材的封面、插图,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

毒教材插图设计师吕敬人、吴勇的“自白书”

原创 红色卫士2022-05-27云阿云智库•大事件•毒教材事件专题

01

毒教材引发众怒,泰斗专家被深挖

近日,人教版小学数学毒教材插图崇洋媚美、人物病态丑陋猥琐、故意突出儿童下体的问题引发众怒。

其创作者吴勇的背景在网友的深扒下渐渐浮出水面,他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系书籍装帧专业,是书籍设计行业的专家,曾在汕头大学教书,是清华的客座教授,还有一系列头衔和荣誉。

而他的老师则更为出名,是书籍设计界的泰斗吕敬人,清华的教授。什么叫做“泰斗”呢,我们看出席他书籍设计40年展览的嘉宾就知道了。

这个吕敬人正是该版数学毒教材的艺术设计总顾问,吴勇则是他召集来负责具体工作的。而图书封面的设计者之一吕旻和吕敬人是父子关系。

虽然网友愤怒声讨的舆论全面占领各大媒体平台,但吕敬人、吴勇等人尚未做出任何回应,只有一张不明身份的截图在网络流传,态度极其嚣张。

中国的图书出版有着“三审三校”的严格要求,而教材的出版审定更严,为什么漏洞如此明显的毒教材能够过审而且荼毒小学生近十余年呢?

这些图书设计界的专家泰斗为何又要玩这么一出呢,他们难道美丑不分黑白颠倒吗?

当然,原因绝不是乌合麒麟所洗地的那样——经费不足。

02

破美立丑无下限,得意自夸吕敬人

虽然这几个人暂时做起了缩头乌龟,但此前他们曾掩饰不住自己的得意姿态,写下了他们的“自白书”(其中黑色部分为引用的原文)。

答案十分明显,这些专家不是蠢,而是坏!

2021年,担任统编教材艺术设计总顾问的吕敬人接受采访,报道题为《吕敬人:不破不立——中小学教材设计的十年探索》。

吕泰斗说:

“教材推出后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声音,但我们还是继续按照计划把原有的三阶段设计贯彻完整”。

这个“各种声音”当中无疑包含反对的声音,但吕敬人这帮人力排众议,继续他们原有的设计计划。

这不是故意放毒吗?谁给他们的勇气?

此版教材也不是粗制滥造不负责任的作品,“往往一册教材要做20稿”,而且他们还“经历了与很多参与者沟通、磨合的过程,包括出版社领导、各科室的编辑等等”,而“除内容之外的插图、图表、编辑设计等方面我们是花了心思设计的”。

反复改动、精心设计突出小学生的丁丁和美国元素?到底是何居心?

针对稿费低的问题,吕泰斗也做了披露,直接打脸乌合麒麟:

出版社对于这套教材的插图选择非常重视,在挑选插图作者方面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人教社在这十年间积累了一批作者,稿费低的问题也得到了改善。

但花费大价钱就造出了这样的垃圾,对此我只能说:

吕泰斗要破什么、立什么,也就一清二楚了。

03

吴勇毒草变香花,自白暴露真面目

有其师必有其徒,能够编写教材,吴勇自然也不会放弃这个自我吹嘘的好机会,但他走的是“曲线救国路线”——借其研究生之口对自己大书特书,这再一次刷新了大家对于学术界的认识。得意忘形之际,暴露了他们的真实面目。

这篇吹嘘自己导师的论文名为《人教社小学数学插图设计研究》。

该文高屋建瓴(大言不惭)地指出,吕敬人、吴勇参与的这次教材改革“是教材设计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大改革”,而且其中最大的亮点“当之无愧的就当属教材整体设计中的插图设计了”。

可惜吴勇只是参与数学教材的插图设计,为了吹嘘自己,作者这样写道:

在新时代下,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教材插图、能够让他们接受的插图形式是值得我们去钻研的,尤其是对我国主流教材出版社—人教社的小学数学教材插图设计的探究。

这不就是为吴勇量身打造的吗?

然后作者以他的生花妙笔用几十页篇幅来讲述他们是如何将毒草变成鲜花的。

他们知道“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低、分析能力差,在小学数学教材中需要更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支持与辅助学习”,“好的插图不但能使学生吸收知识,还能够促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接受艺术与美的熏陶,从小学开始就培养审美心理与品味”,所以挖空心思搞设计。

谁敢说他们不懂呢?网友指出的问题全是精心设计!

再如,他们十分注意细节,美国人不能错穿日本的和服。

既然如此,为何给中国的教材掺入那么多星条旗元素呢?

为什么又把国旗画错呢?

细节就是体现在如何突出美国以及诱导儿童搞黄色?

由于“名设计师吴勇的参与”,让人教版小学教材插图设计的质量有了更高层次的发展,谁也不会想到小学数学教材的插图会如此精美,不但提升了教材本身的整体美感,也让学生受益匪浅,惹人喜爱的插图们绝对会吸引小学生们的眼球……

而且还不忘打击否定之前教材插图工作的成就:

以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为基准,从最新版本的人教社小学数学教材来说,回顾几十年前的小学数学教材插图设计可能略显单调和笨拙。

果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估计吕泰斗看过他学生的自我吹嘘之后也会心生嫉妒吧。

从吕敬人和吴勇的自白来看,他们的作品不仅顺利通过,而且还得到了人教社的帮助支持,这比问题教材本身更加严重。如果不是网友曝光,这些教材还将流毒多久呢?

吴勇还在其学生的论文中写道,以往人教社插图设计不能十全十美,落后于欧美日,“这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制度”,要允许多家出版社竞争,这样插图的质量才能更高。

这不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吗?

说白了就是希望他们这些学阀资本参与教材的编制,既可以牟取暴利,又可以夹带私货,借机给学生灌输崇洋媚外观念。

这一次毒教材的出版就是公开招标的结果。为什么偏偏是艺术设计吕敬人的儿子和学生承担了插图的设计工作呢?你们竞争的结果就是搞出这样的垃圾和毒草?

没有群众的监督,公开招标,不就是给这些学阀大开了方便之门吗?

现在这套毒教材已经天怒人怨了,只是不知,这些人会被从严查处吗?群众的呼声会得到怎样的回应呢?


2022-5-28点击数/观注度 15949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