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员专栏   所有  
郝贵生:毛泽东对《共产党宣言》的学习与应用——纪念毛主席诞辰125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 作者 郝贵生     来源 乌有之乡 )

内容摘要:毛主席一生特别重视对《共产党宣言》的学习和应用。他1920年开始学习研究《共产党宣言》,并紧紧抓住《宣言》的核心思想,具体研究中国现实的阶级斗争,强调精通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他把《宣言》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社会基本矛盾、两个绝大多数、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消灭私有制、两个决裂、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生产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理论应用到中国革命建设实践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宣言》是毛泽东一生读的次数最多的一本书,也是对他影响最深刻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本书,没有他对《共产党宣言》的学习和应用,就没有毛泽东思想,也没有他辉煌无比的一生。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和世界人民最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5周年。笔者今年写了多篇纪念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的文章。现结合纪念毛泽东诞辰谈谈毛泽东对《共产党宣言》的学习和研究。


  一、毛泽东对《共产党宣言》的学习


  毛泽东最早是1920年在北京大学做图书管理员时接触和学习《共产党宣言》的。他1937年与斯诺谈话中讲道,1920年初,我第一次从政治上把工人们组织了起来,在这项工作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史的影响开始对我起指导作用。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所发生的事情的文章。我热切地搜寻当时所能找到的极少数共产主义文献的中文本。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以及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之后,毛泽东多次学习和研究《共产党宣言》。1939年他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每阅读一次,都有新的启发”(《缅怀毛泽东》(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400页)1945年在七大上提出全党要读5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就有《共产党宣言》。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上,又提出全党学习马列主义的包括《宣言》在内的12本书。建国后,毛泽东更是投入极大热情和精力阅读马列著作,读的最多的是《宣言》。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喜欢在床上看书,经常在枕边摆放大量书籍,马列著作中摆放时间最长的就是《宣言》。他的书架上摆放着四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每一本上都有毛泽东的圈点和批注。1958年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新的问题,毛泽东重读《共产党宣言》,在书上做了大量记号和批注,对有关建立公有制方面的论述特别关注。1958、1963和1970年3次全党学习马列著作的活动中,毛泽东开列的书单首篇都是《共产党宣言》。在毛泽东看来,《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献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不仅读中文版《宣言》,而且还读英文版及大字本的《宣言》。1954年毛泽东开始学习英文,并阅读英文版《宣言》。1974年他又要求成仿吾重新译校这部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目的在于更准确地理解《宣言》。由于他晚年视力的下降,有关部门又为他出版了大字本的《宣言》。毛泽东一生究竟读了多少遍《宣言》已经无法统计。但我们完全可以说,《宣言》是毛泽东一生读的次数最多的一本书,也是对他影响最深刻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本书,没有他对《共产党宣言》的学习,就没有毛泽东思想,也没有他辉煌无比的一生。


  《共产党宣言》一著仅仅3万多字,但却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部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最伟大的著作,是被压迫阶级和人民造旧制度反的彻底解放的革命的科学的理论。内容极其丰富深刻,它作为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第一部著作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多方面的基本观点。读书学习方法中有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聚焦学习法,华罗庚谈学习方法时说过,读书要善于从厚到薄,也就是从书本或文章的多个观点、内容中抓住主要观点、核心观点、焦点。从阅读角度就是抓书中或文章中的中心思想。毛泽东的读书就有这个显著特点,尤其表现在他读《共产党宣言》。《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许多观点,笔者曾经写过《<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哪些基本原理》(发表在《中华魂》杂志2018年第8期)一文中讲了马克思主义十大基本原理。但这十大基本原理绝对不是并列的或割裂的缺乏内在联系的,而是贯穿于全书中有一条主线索。毛泽东第一次读《宣言》就抓住了这条主线索。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9页)这个“阶级斗争”就是被剥削压迫阶级反抗剥削压迫阶级的斗争、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斗争结果一定是人民战胜统治阶级、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最终实现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共产党宣言》的又一极其重要的学习方法。毛泽东一方面紧密联系中国国情深入理解《宣言》的基本观点,如他对“阶级斗争”观点的理解。他说,《宣言》讲了阶级斗争,但都是欧洲的阶级斗争,没有中国的阶级斗争,“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9页)他要研究中国现实的阶级斗争事实。所有他又说,我“老老实实地开始研究现实的阶级斗争,我做了四个月的农民运动,得知了各阶级的一些情况,可是这种了解是异常肤浅的,一点也不深刻。”(《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9页)后来他继续深入农民群众中,对中国阶级斗争特别是中国农村阶级斗争状况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他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等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中去,分析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讲“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够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你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5页)毛泽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自觉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包括《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的党内典范和楷模。那么毛泽东如何应用《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观点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呢?


  毛泽东对《共产党宣言》的应用


  毛泽东把《宣言》中阐述的几乎所有基本原理都都自觉应用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极其丰富。具体展开,可以说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笔者这里简要谈几个观点的应用和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实践。


  第一,对“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关系”的应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原理本身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实践观既是历史观也是认识论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共产党宣言》全部内容作为意识形态都是对社会存在即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状、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状况研究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努力终生,作了许多调查研究工作,才完成了科学的共产主义。”(《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8页)毛泽东对这一原理的应用就是特别重视调查研究。如他在在1933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以及以后多次对社会现状、现实及其客观规律的研究。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阐述“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及其方法,批判脱离中国实际的教条主义方法,强调“以研究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针。他没有把《宣言》中的阶级斗争教条简单照搬到中国来,而是研究中国阶级斗争的特殊表现、特殊规律。这种研究方法一直延续到他的晚年。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研究现实的阶级斗争。他在《实践论》中强调阶级社会的思想是阶级社会里阶级关系的反映。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他1963年写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来来的?》阐述人的正确思想最终是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来。他的继续革命理论绝不是依靠马克思主义教条简单逻辑推演的结果,归根结底是对社会现实研究的结果。同时还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研究文化的本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等等。


  第二,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应用


  《宣言》开始,就指出人类社会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毛泽东始终运用这一思想认识历史和现实。他说:“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87页)“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25页)阶级斗争观点直接派生出无产阶级革命观点。《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从经济斗争发展到政治斗争的过程,也就是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思想。“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7页)毛泽东非常赞同这一观点。1927年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总结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原因。毛泽东发言中指出,根本错误是不认识军队的极端重要性。他强调全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就是他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基本思想。他认为,这一思想是由中国国情特点决定的,中国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夺取全国政权。他为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式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后来就成为党创建、领导和掌握人民武装并进行斗争的极其重要的纲领性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第三,对“两个绝大多数”思想的应用


  《宣言》谈到“两个绝大多数”即“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这段话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一段经典性论述。一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最高的价值目标就是无产阶级和绝大多数人民群众,二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主体和依靠力量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二者不可分割。毛泽东把这一思想具体化、中国化。一是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二是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应该自觉向工人学习,向农民学习,向群众学习。三是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且把这一思想作为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项重要条件之一。四是确定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五是强调劳动群众有管理企业管理国家的基本权利。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真正实现人民管理国家和各级社会组织的权利。六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形成的社会主义大民主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极其重要的措施。


  第四,对社会基本矛盾思想的应用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它们又相适应又不适应,由此推动社会的发展。《宣言》依据这一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代替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已经建立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这一矛盾?斯大林做了否定的回答。毛泽东认为这一矛盾仍然存在。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373页)这种性质属于非对抗性矛盾,依靠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完善和调整来解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374页)毛泽东具体分析了这种矛盾又相适应又不适应的具体表现。然后说:“我们今后必须按照具体的情况,继续解决上述的各种矛盾。当然,在解决这些矛盾以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又需要人们去解决。”(《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374页)因此,从毛泽东时代开始,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方面之外,毛泽东始终注意发现二者不相适应的方面,并努力加以改革。如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之后,出现的违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现象之后,就坚决加以制止。1960年批示的“鞍钢宪法”中强调建立“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的实质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调整去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方面,而不是根本改变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度和上层建筑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毛泽东的这一论述说明社会主义改革并不始自于1978年,而是上世纪50、60年代就开始了。毛泽东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第五,对“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应用


  《宣言》第二章阐发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诞生的共产党人的阶级属性、理论基础和最高纲领等基本思想。一是明确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阶级组织,其阶级属性是共产党人的首要的最显著的属性。二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三是坚持目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四是由无产阶级中最先进的成员和最坚决的部分所组成。五是有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所指导。六是共产党人的最低纲领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高纲领就是消灭私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必须服从最高纲领。毛泽东严格遵照《宣言》中阐发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建设中国共产党。一是他多次阐发共产党人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根本点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允许任何背叛党的根本宗旨的思想。如果背叛这一根本宗旨,那就是对无产阶级的根本背叛,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根本背叛。二是强调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必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所有他多次号召全党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指出“我党读马列的人不多。”他自己就是认真学习研究、弄懂弄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楷模和典范。不懂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此为指导的共产党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和共产党的领导。那种把“党的领导”理解为可以离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单纯是党的组织形式的领导是对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偏离和背叛。三是在实现党的最低纲领的同时,绝对不能忘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忘记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最终实现没有阶级压迫、剥削的共产主义远大目标,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根本背叛。中国当今那些腐败分子和走资派,不仅是对共产党根本宗旨的背叛,也是对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背叛。毛泽东晚年之所以发动文化大革命,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党内确实有那么一些人背叛了党的根本宗旨和共产主义大目标。


  第六,对“消灭私有制”思想的应用


  《宣言》讲到,共产主义运动中“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307页)共产党人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主张,那就是“消灭私有制”。“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293页)毛泽东对这一思想理解非常准确和深刻。他认为,公有制和私有制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区别,建立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度。他谈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时,就首先强调,“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8 页)。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党掌握政权的地区,就已经把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在华资产给与没收,掌握在国家手中。1949年农村土改几年之后,又开始全面实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大力发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引导城镇手工业者走合作化道路,推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际就是逐步把农村和城镇中的资本主义所有制逐步改造为程度不同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度。1962年,毛泽东通过对农村和城市的调查研究,认清中国当时社会存在着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斗争的焦点就是进一步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度还是通过“三自一包”瓦解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度。他有一段极为著名的论述即1965年对张平化说的“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一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家就不安稳了。”


  第七,对“两个决裂”思想的应用


  《宣言》中的两个“决裂”思想一是要同传统的私有制决裂,二是同传统的私有观念决裂。同私有制决裂,就是坚持共产党人的最高纲领“消灭私有制”。私有观念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为私有制服务的。在私有制存在的情况下,它维护私有制。在私有制逐步消灭过程中,它反作用于已经逐步建立起来的公有制即破坏阻碍公有制的建立。因此毛泽东在消灭私有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同时,特别重视意识形态领域里同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七届二中全会讲话强调同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做斗争,就是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做斗争。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就是对几千年封建文化的批判。1957年最重要的两篇哲学著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特别阐发意识形态领域尖锐激烈的斗争,强调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斗争。他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在这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389页)“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谁胜谁负的斗争,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解决。”(同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他们的思想意识是一定要反映出来的。一定要在政治问题和思想问题上,用各种办法顽强地表现他们自己。要他们不反映不表现,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当批评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不加批评,看着错误思想到处泛滥,任凭它们去占领市场,当然不行。有错误就得批判,有毒草就得进行斗争。”(同上,第392页)正是基于这种对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阶级斗争特别是意识形态里阶级斗争的客观存在,毛泽东做出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始终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并形成了他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因此,“两个决裂”思想是毛泽东把《宣言》思想应用中国实际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八,对“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应用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观点中包含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指出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消灭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的过渡。《宣言》阐述了这一思想,尽管没有直接使用“无产阶级专政”概念,但正如书中所说,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同时,阐发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一是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二就是“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和”。三就是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四就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社会联合体。列宁对马克思这一思想理解极其深刻,对此有许多精彩论述。毛泽东同列宁一样,也非常重视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他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在认真汲取苏联出现赫鲁晓夫叛徒集团和中国出现资本主义复辟的一些现象,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做出“三个存在”的党的基本路线的科学结论。毛泽东认为,在中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现象,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同时系统提出和阐发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一系列理论。其中指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根本问题仍然是政权问题,革命的对象是党内资产阶级,是党内走资本主义当权派。革命的途径和手段是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大民主。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专政理论。


  第九,对“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思想的运用


  《宣言》阐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把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没收为国有之后,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和职能就是“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3页)毛泽东非常赞同这一观点。他在自己的革命建设实践中始终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一重要环节。毛泽东在民主革命实践中建立革命根据地时就特别重视发展生产。如大家所熟悉的延安的大生产运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就说,在已经建立人民政权的地区,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这是一切工作的重点所在。”(《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29页)解放之后,他多次指出,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在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指导下,逐步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的现代化。必须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地普遍地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1958年,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们党发动的大跃进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突出表现。今天看来,大跃进运动中存在问题确实比较多,但那是刘邓错误路线的结果,绝对不能归罪于毛泽东,更不能否定大跃进本身。即使他亲自发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始终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抓革命,促生产。”毛泽东抓经济和发展生产力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政治统帅经济。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允许借发展生产力改变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三是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四是严格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规律。五是在社会主义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毛主席亲自树立的工农业两面旗帜大庆和大寨就是毛泽东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的最突出的表现。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新中国从1949年的一穷二白发展到70年代末,迅速建立完整独立且充满活力的国民经济的发展体系。1974年,周总理在四届人大政府报告中讲到的经济发展成就就典型地表明毛泽东同志对《宣言》中发展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真正落实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那种认为毛泽东时代特别是文革时期“国民经济频临崩溃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的论调是完全错误和别有用心的。


  第十,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应用


  《宣言》第二章结尾中讲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是基本矛盾运动过程,同时也是人的发展过程。在阶级社会中,人的发展的显著特征是对物的依赖,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从对物的依赖发展到对金钱的依赖。表面是自由、平等,实质人是丧失主体性的异化的人、单向度的片面性的人。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和一切私有制的否定。同时在如何做人、做什么人问题与私有制社会也有根本的区别。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是具有主体性的摆脱物的依赖的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毛泽东对《宣言》这一思想理解也非常深刻。他在一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仅自觉地把自己塑造和发展为主体性的完整的人,也努力把我们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锻造为主体性的人。如上井冈山过程中,他的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就是典型地塑造区别于任何历史和任何国家的新型的人民军队。延安时期,他制定的抗日军政大学的“三八作风”以及延安整风期间发表的几篇重要文章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都是关于干部、知识分子自身改造、自身发展的的理论著作。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的“两个务必”、“不做李自成”思想也是塑造革命胜利之后的新型共产党人标准的理论。解放以后,毛泽东关于人的发展的内容更是比比皆是。尤其是《正处》中提出和阐发的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思想更是对《宣言》中人的发展思想的深化和发展。同时关于人的发展不是坐在屋子里离开现实斗争闭门思过,而是号召各级领导干部、知识分子、青年学生自觉深入到实践中,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他特别强调干部要参加劳动,要积极投入三大革命运动中。他认为,“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是使共产党人免除官僚主义、避免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确实保证,是使无产阶级能够和广大劳动群众联合起来,实行民主专政的可靠保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293页)他还认为:“这一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不但包括阶级斗争问题,而且包括干部参加劳动的问题,……这一场斗争是重新教育人的斗争,……把这些势力中间的绝大多数人改造成为新人的伟大的运动,又是干部和群众一道参加生产劳动和科学试验,使我们的党进一步成为更加光荣、更加伟大、更加正确的党,使我们的干部成为既懂政治、又懂业务、又红又专,不是浮在上面,做官当老爷、脱离群众,而是同群众打成一片、受群众拥护的真正好干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293—294页)毛泽东关于继续革命理论中的第六条内容“斗私批修”也是他发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思想的典型表述。


  毛泽东对于《共产党宣言》的学习和应用是全方位多方面的。笔者这里只是就其中几个问题简要加以阐发。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作为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最伟大的英雄和领袖的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今天我们对毛泽东诞辰和《宣言》发表170周年的最好纪念就是必须继续高举《宣言》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运用其基本原理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当今中国和世界,我们才真正能够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开创和发展的人类最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


  2018年12月24日

美编 郝贵生  于 2019-1-8点击数/观注度 26682
导航
争鸣网友时评网友杂谈工农之声风华正茂
时政时代观察舆论战争
经济经济视点社会民生三农关注产业研究
国际国防外交国际纵横
思潮理想之旅思潮碰撞文艺新生读书交流
历史历史视野共产党人中华医药中华文化
活动红色旅游书画欣赏云阿云讲堂云阿云公告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