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有  
屯溪会晤解读:主导大国外交与地缘局势

屯溪会晤解读:主导大国外交与地缘局势

云阿云智库•大国外交•中俄外长在安徽屯溪会晤专题

编者按:阿富汗,大国博弈之棋眼也!从阿富汗战争到俄乌冲突,人道主义灾难背后的制造者是以美国霸权为首的北约。在外界瞩目于俄乌战争之乌克兰难民危机之时,中俄阿外长和多国外长在安徽屯溪会晤则是向世界释放了重磅信号:美国是地缘政治灾难的制造者,而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全文1.6万余字精彩解读。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

与欧洲不同,中国了解乌克兰危机的本源

熊超然2022-04-04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与欧洲不同,中国了解乌克兰危机的本源。”

据俄新社当地时间4月4日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俄罗斯1”电视台的直播节目中指出,日前中俄外长在安徽屯溪的会谈十分深刻,中方公开表达了一贯立场,即要理解其中深层次的进程。她强调,“中国对于乌克兰危机看得很深且明白问题的本源”。

扎哈罗娃认为,而相比之下,欧洲在看待乌克兰危机时的表现则与中国不同,看问题十分肤浅地浮于表面,不去区分真假信息。

据报道,扎哈罗娃受访时的原话这样说道:“拉夫罗夫外长和王毅外长在屯溪的谈话很深入……中方表达了其公开表示的一贯立场,就是要理解其中深层次的进程,而欧洲则不这样理解,它们只看到了目前的表面现象,不愿努力去核实这些(信息)是虚假的还是真实的。”

报道称,扎哈罗娃特别指出,中国“看得很深且明白(乌克兰)危机的本源”,知道这是美国四处煽风点火、侵犯别国主权所导致的结果。

俄新社提到,今年2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在推特上发布过一幅漫画,谴责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漫画右下角,乌克兰陷入愈演愈烈的火势之中,另一边,加油机前,头戴美国国旗样式帽子的“山姆大叔”举着油枪,冲一团猛烈的火势上浇油,口中还叫嚷着“为什么中国不能做更多来帮助灭火?”

“美国应该扪心自问谁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除了这幅漫画之外,赵立坚还在推特上写下了这句话。

针对当前俄乌局势,赵立坚3月18日也曾指出,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中方一贯主张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致力于劝和促谈,缓和人道主义局势。中方的立场光明磊落、公正客观、无可非议。事实上,这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立场是一致的。

同时,美方一些人不断散布虚假信息,对中方抹黑施压,这种做法极其不负责任,对解决问题毫无助益。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也绝不接受。美方应该做的是认真反思自己在乌克兰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切实承担应尽的责任,为缓和局势、解决问题拿出实际行动,而不是继续火上浇油,转嫁矛盾。

3月3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来华出席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安徽屯溪举行会谈。

拉夫罗夫通报了俄乌谈判情况,表示俄方致力于紧张局势降温,将继续同乌进行和谈,并同国际社会保持沟通。王毅表示,乌克兰问题有着复杂历史经纬和来龙去脉,既是欧洲安全矛盾长期积累的爆发,也是冷战思维和集团对抗造成的结果。当前形势下,我们支持俄乌双方克服困难继续和谈,支持迄今谈判达成的积极成果,支持现地局势尽快实现降温,支持俄罗斯以及各方为防止大规模人道危机所作的努力。

潘光:从南亚、阿富汗、中东到俄乌,中国地缘布局

潘光2022-04-09云阿云智库•地缘局势

总的来说,在看待印度的时候,要了解它在俄乌问题上的态度,但也要看清这些并不会动摇它参与“四国机制”的意愿。换句话说,在“四国机制”里面,印度严格地把住一条线,对中国、不对俄罗斯。现在看来很清楚,“四国机制”基本就是冲着中国来的,而针对俄罗斯已经有北约等机制了。

潘光 | 上海社科院上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东学会高级顾问,国家反恐办软科学专家

【导读】 俄乌战争之际,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开启南亚之行;随后,阿富汗邻国会议在安徽屯溪召开。中国“突然”进行的外交,令外界颇感意外,同时也意味深长。

既是阿富汗问题会议,又无法摆脱俄乌冲突“干扰”;中方主导阿富汗问题,同时协调近期热点。从南亚,到阿富汗、中东,再到俄乌,如何解读中国与这些区域国家的互动与各自的立场。

对此,观察者网采访了上上海社科院上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东学会高级顾问潘光。

观察者网:俄乌战争之际,王毅外长南亚行、阿富汗邻国会议在安徽屯溪召开,说实话这个时间点,中方这两项大动作有些意味深长,一方面阿富汗问题确实悬而未决,但王毅此时访阿似乎有些突然,另一方面结合俄乌局势来看,俄罗斯参会,且期间举行多场不同主题的会谈,且与会国家大多没有参与对俄制裁,这恐怕也给外界一个猜测是借此讨论俄乌问题,您怎么解读背后的目的和意义?

潘光:最近这段时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乌克兰问题上;而且很多做法在我们看来,非常令人气愤。比如,西方对乌克兰的难民如此热情,但是对阿富汗难民、中东难民却如此歧视,视其为洪水猛兽,把门关起来,不让他们进去。当然,对乌克兰难民热情也没错,但两相比较,显然是区别对待,甚至有人认为这里面带有种族歧视、白人至上主义的味道。

当下,中国主持召开这样一场会议,显然是在阿富汗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前几次会议中我们是发挥协调作用,但自此以后中国在阿富汗战后安排上逐渐进入主导角色。同时,在其他热点问题上发挥劝和促谈作用。

此时中国召开这场阿富汗邻国会议,确实有点意味深长。去年8月美国撤军后,大家都在关注阿富汗问题,但俄乌局势生变使得国际间淡化了阿富汗问题,只有中国还在专心做,而且发挥得非常好。这也是提醒全世界要再次关注阿富汗,而不仅仅是乌克兰战争和乌克兰难民。

而且,这次会议中很特殊的一点是,自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美俄两国高级外交官首次面对面坐在一起。因为会议其中一个议程是“中美俄+”磋商机制会议,中国、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四国的阿富汗问题特使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外交部阿富汗事务特使岳晓勇主持,会前王毅外长会见各方代表。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也确认并回应了此事,美国阿富汗问题特别代表汤姆·韦斯特出席会议。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外交主场活动是中国非常积极的行动,一方面在阿富汗问题上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对近期热点时间也有协调、劝和、促谈。

观察者网:从王毅外长的南亚之行说起,其实这次选择出行的几个国家很有意思,最近内部也都出现一些状况。比如尼泊尔,去年尼国政权更迭,近期该国议会批准了与美国签署的 “千年挑战计划”协议,国内发生大规模抗议示威;当然,美国这项计划也被外界认为是在中国周边的一种“部署”,或者说试图对一带一路的对冲;那么王毅的访问是否具有一些指向性意义?

潘光:王毅外长此次南亚之行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放在当前欧亚局势之下来看。从尼泊尔本身来看,王毅访问尼泊尔,是去年尼泊尔政权变更之后的首次访问,这很重要。

但在此我也想强调一点,现在国外有不少人、甚至国内也有一些文章认为尼泊尔会投靠美国,这是不对的。尼泊尔议会批准与美国签署的“千年挑战计划”,实际上这项计划更多的是象征性意义,并没有太多实质意义;实质性好处无非就是美国可以给他们一些钱,而尼泊尔确实是想拿的,但在国内引发了强烈地抗议示威。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要把它过于突出,好像美国又准备和尼泊尔建立联盟关系之类的,其实没这回事。中国是尼泊尔搬不开的邻居,尼泊尔最关注的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印度;现在美国插一手,跟尼泊尔签订“千年挑战计划”,也不可能改变这一现实情况。

至于说是否对一带一路造成冲击,我觉得都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目前中尼之间的很多项目也并没有因此而遭受质疑或停摆。王毅访问主要体现了中尼睦邻友好关系,这是最突出的一点。当然,对于美国和尼泊尔的协议,我们有不赞同的意见是正常的,但没必要过多指责,相信尼泊尔自己也会把控形势。

观察者网:重点是印度,这是自班公湖事件后中国外长王毅首次访问印度,而且非常明确地提到了不能让边界问题影响双边关系发展,这给中印关系的转向提供了什么样的契机?在搁置争议的前提下,中印有哪些动作可以做?事实上,今年中印将分别举办金砖会议和上合会议,对于这两个组织本身,在如今特殊的国际背景下,有哪些方面是值得被拿出来重点关注和推进的?

潘光:王毅访问印度在外界看来确实有些突然,但其实也是计划了很长时间的。正好这次南亚之行,就把这几个国家的行程安排在一起了,包括巴基斯坦在内。

这里面我们要关注印度和俄罗斯的关系,其实印俄关系一直非常好,不像中印之间一直有波折;甚至早在1962年中印边界争端的时候,俄罗斯就是支持印度的,更重要的是1971年印度出兵打巴基斯坦,使得孟加拉国独立,背后也有俄罗斯支持。可以说,在中俄关系正常化之前,印度和俄罗斯的关系远远超过中俄关系。此外,印度的主要武器来源就是俄罗斯。

等到中俄关系逐渐正常化以后,俄罗斯就一直在中印之间发挥桥梁作用。现在最重要的三个纽带,一个是上合组织,老实说我们当时都反对印度加入,但俄罗斯支持,为此中国和俄罗斯还闹了一些矛盾,最后出于大局考虑中国同意印度加入上合,所以即便到现在国内还有不少学者认为,让印度进来是添乱。

但我一直保持的观点是,印度加入上合以后,使得整个上合组织的体量大大增加,上合组织也成了中印之间解决诸多问题的新平台,这是有好处的。

第二是金砖国家,俄罗斯一直很积极,后来中国主张将南非纳入进去。有意思的是,俄罗斯媒体最近称,金砖国家伙伴中没有任何一个参加对俄制裁的,除了印度和南非之外,连之前跟特朗普政府关系密切的巴西也没有参加。

第三个纽带就是中印俄三国外长定期会晤机制,每年一次,今年能否成行暂时还不清楚。在近年中印边界冲突发生以后,印度官员一度有点犹犹豫豫,但俄罗斯还是把三方组织起来了,一次在莫斯科开会,一次在新德里开会。印象很深刻的是,在莫斯科的那次会议中,印度方面事先表示只参加三国外长机制,不跟中国单独对话,但最终还是见了,主要是俄罗斯在中间撮合。

所以,这三个机制或三个纽带,俄罗斯一直在中间发挥桥梁作用,也在中印之间做沟通。上合组织,俄罗斯把印度拉进来了,我们同意了;金砖国家,一开始是4个国家,后来我们把南非加进来。何况今年中印两国要分别举办金砖会议和上合会议,印度还是首次举办上合会议,所以各方都比较重视。

观察者网:确实,印度在最近俄乌战争中的表态也令大家意外,坚定地站在俄罗斯一边,甚至不惜与美国发生一些争执,您怎么看印度的这种选择,会带来什么影响?这是否也意味着美国的“印太战略”“四国机制”将难以推行下去?换言之,印度会不会仍是亚洲地区的不确定因素之一?

潘光:从前面对印俄关系历史的追述中,就能看出印度对俄乌战争中的表态一点不意外。起初,不少人就认为印度不会参加对俄制裁,因为印俄关系有点像“准盟友”关系,所以它会站在俄罗斯这边。现在的问题是西方国家试图从各个方面拉拢印度,比如增加援助什么的,但我认为这些都无济于事,印度不会和俄罗斯闹翻,更何况印度总理莫迪跟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关系非常好。去年底,普京刚刚访问印度,双方还签订了武器装备采购协议。

至于“四国机制”,我觉得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因为美国推行的“印太战略”“四国机制”主要是针对中国的,而在对华问题上,印度还是比较积极的。说穿了,印度现在针对中国,它是愿意的,可以和美澳日等国站在一起;但针对俄罗斯,它不参与,态度非常明确。当然,即使目前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参与对俄制裁,但也并不是说完全支持俄罗斯,印度跟乌克兰关系也很好,实际上跟中国的处境差不多,跟俄乌两边关系都不错,不参加西方对俄制裁。

最近凤凰卫视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专家讲的很正确,现在全世界只有39个国家制裁俄罗斯斯,这就很说明状况了。其实大家产生误解的是联合国投票,因为联合国投票是反对战争,除了弃权的三十几个国家之外,其他100多个国家是投票赞成。西方总是声称俄罗斯被孤立了,但真正制裁俄罗斯就只有39个国家。

我最近想写一篇上合成员国和观察员国对俄乌局势的反应,除俄罗斯之外的其他7个成员国肯定不会制裁俄罗斯。那么四个观察员国,白俄罗斯是直接支持俄罗斯,伊朗肯定不会制裁,阿富汗现在连谁当代表都不知道,况且原来的阿富汗大使还驻扎在那,蒙古公开参与对俄制裁的表态也没有看到。

总的来说,在看待印度的时候,要了解它在俄乌问题上的态度,但也要看清这些并不会动摇它参与“四国机制”的意愿。换句话说,在“四国机制”里面,印度严格地把住一条线,对中国、不对俄罗斯。现在看来很清楚,“四国机制”基本就是冲着中国来的,而针对俄罗斯已经有北约等机制了。

观察者网:那么,是否还存在一种情况,因为现在中俄走得比较近,这一点会不会促使印度近期在做某些抉择时适当考虑中俄关系,并对其产生一定牵制和影响?另外,在当前这一契机下,我们在中印关系方面可以抓住机会做点什么积极的事吗?

潘光:其实现在在俄乌冲突方面,中国和印度都在共同发声,呼吁和平谈判解决问题。对于西方的做法和俄乌战争本身,我们国内的舆论也比较分化。之前,美媒翻译刊登了国内专家批评俄罗斯的文章,美领馆还打电话问我对这篇文章怎么看,我说现在中国国内非常自由的,大家都可以公开讨论,你们老说中国一面倒支持俄罗斯,那现在这篇文章不正是很好的反证吗。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网络上也流传着很多阴谋论的观点或文章,还有些是假新闻和谣言,对此我们要仔细辨别。

观察者网:在前些天的阿富汗邻国会议上,阿富汗临时政府代理外长也出席了“阿富汗邻国+阿富汗”外长对话会,这与去年阿富汗政权更迭后的状况发生了改变。此前,外界也有猜疑,比如是否意味着将对阿塔政权予以承认或是某种意义上的实质性承认,还比如停摆的中国在阿工程、一带一路合作是否会有所松动?

潘光:其实王毅访问阿富汗也说不上太意外,因为这件事情很早就在筹备之中了。其他国家领导人现在很难到阿富汗去,美国肯定不会去,俄罗斯现在也没太大精力去,塔吉克斯坦跟阿富汗吵得很厉害;另外几个邻国像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都很谨慎;巴基斯坦为了避嫌,现在也比较少公开接触阿富汗,因为很多人认为巴基斯坦就是塔利班后台,特别是巴基斯坦的三军情报局;而伊朗跟塔利班原本就有过节、矛盾,伊朗是什叶派,塔利班是逊尼派,2000年初的时候塔利班曾杀害9名伊朗外交官,虽然双方现在和解了,但总归有较大隔阂。

所以,说实话,现在也只有中国可以去。再者,在去年阿富汗“变天”之时,阿富汗代理外长也到天津来过。当时其实就已经有这个问题了,如果中国访问阿富汗作为回访,王毅外长访问也比较合适,因为对方是代理外长来了。

这次访阿行程很短,不到一天;谈的内容跟我预想的也差不多,与几个关键领导见了面,外界关心的几个大问题也都提了,总结下来还是我们原来提的那六个字,听其言、观其行。从王毅外长的表态来看,认为塔利班执政后这几个月,还是在往正确的方向迈进。

阿塔一直强调首先需要恢复稳定,但国际社会则一直抓住你要稳定要发展经济我们理解,但一定要跟文化、跟意识形态相联系,对妇女儿童权益要保障等等。

我觉得王毅的评价是,一方面认可他们在这方面有所进步,但希望他们进一步努力,这样到时候国际社会承认阿塔政权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换句话说,我们现在还不会承认。但是,我们会继续促成两件事情,一是人道主义援助,二是经济贸易。比如,去年上海进博会我们从阿富汗买了一些地毯,进口了几十吨松子;再比如,我们主张美国解冻阿富汗资产,如果美国要拿出有些钱补偿911受害者,也可以理解,但不能把钱全部扣住了,毕竟这是阿富汗人的钱。

现在有一个说法是我比较认同的,即使阿富汗目前状况仍旧糟糕,但并没有出现原先所设想的那样成千上万人饿死的情况,难民的生活条件很差,但至少能生存下来,说明政府还在起作用。其次,原来的那些不安全情况基本比较少了,不管是塔利班还是警察,在街上巡逻,基本上杀人放火抢劫这种恶性社会事件很少。那么,在生活方面,目前中国给予了不少援助,但实事求是地说要开展贸易很难,现在阿富汗国内能卖的也就松子、地毯以及很稀少的农产品。

此行比较大的一个突破是,阿富汗代理外长穆塔基专门提及希望中国去开采铜矿,也就是世界第二大铜矿艾娜克铜矿。艾娜克铜矿本来就是中国在阿富汗的两个“一带一路”项目之一,另一个是阿富汗北面的阿姆河油田。艾娜克铜矿是中冶集团和江西铜业联合拿下来的,但到现在一直没法顺利开展,因为没有安全保障。

所以阿塔政府对欢迎人道主义援助,欢迎贸易,还欢迎大家去投资,但投资恰恰是我们最不敢去的,就是安全担忧。这次穆塔基公开提出希望中国加强投资,可能情况有所改善。如果时机比较成熟,铜矿倒是有可能先做起来。

观察者网:其实在中巴阿三方会谈中,还提到了将中巴经济走廊延伸到阿富汗一事。

潘光:是的。说实在的,过去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专家就提议,中巴经济走廊可以修一条铁路到阿富汗坎大哈。阿富汗塔利班特别高兴,表示非常欢迎。坎大哈是普什图人的大本营,他们还特意向我们解释说你们总觉得普什图人是战士,但其实我们也是很好的商人。曾经有一位巴基斯坦学者告诉我,其实塔利班背后就是12个庞大的普什图家族在支持,这些家族非常富有,但这些钱显然并不是靠恐怖主义而来。

归根结底,“一带一路”项目下一步怎么展开,安全还是首要问题。不过,现在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似乎在塔利班的执政下下,阿富汗国内的安全状况反而有了一丝改善,不像美军还在阿富汗的时候,双方还要开火。

目前比较困难的几个问题,一是阿富汗塔利班要面临“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ISIS-k)”的挑战,这个组织起初搞了几次比较大的恐怖行动,最近还没有大动作出现。

二是巴基斯坦塔利班,此前搞了两次爆炸是针对中国人的,最近的一次就是去年7月。巴塔的活动主要是在巴基斯坦,因为跟阿塔存在矛盾,所以也不会轻易去阿富汗境内活动。而且以前我也提过,我们把巴塔放在恐怖组织名单上,但阿塔不在名单上。

当前状况下,中国能不能把阿姆河油田和艾娜克铜矿做起来,恐怕还要再观察。如果下一步能跟中巴经济走廊联系起来,就是比较积极的走向。

另外,关键还在于,国际社会都在密切关注阿塔政权是否在改善妇女、儿童权益,虽然阿塔一直强调在伊斯兰价值框架内都已经做好了,但问题是国际社会也有公认的价值观,不仅仅是伊斯兰价值观,其实这次王毅的表态中也包含了这一层意思。

观察者网:从南亚、中亚再往外延伸,其实最近阿拉伯世界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其中有些与俄乌局势、与中国也密切相关。一方面,整个中东地区在这场俄乌战争中,几乎都没有加入美西方的行列,包括沙特、以色列这些美国的传统盟友;同时,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家的关系也在松动,比如最近在以色列召开的阿以峰会;同时,中国在该区域的活动也在增加,除了您在年初访谈中提到的之外,比如最近跟中国和沙特的互动非常惹眼,尤其是在俄乌战争之下,您怎么看待这一系列的变动,未来对地区局势、乃至世界秩序的影响有哪些特别值得关注?

潘光:这个问题里面倒是非常有意思,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都没有参加此次美西方国家发起的对俄制裁。

以色列是美国盟友,但目前还想在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做调解。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乌克兰有庞大的犹太社团,总统泽连斯基和诸多政界、商界精英都是犹太人。在俄乌有不少企业家是犹太人,以色列也有几百万会讲俄语的犹太人,有些以色列领导跟俄罗斯也有关系。举个例子,普京在圣彼得堡读中学时的德语老师就是犹太人,之前普京到以色列访问,还专门去看了她,当时这位犹太老太太住的房子很小,普京专门买了一套公寓送给自己的老师。所以,俄乌两国都有犹太情结。

我跟你讲个小故事,我写的那本书《犹太人在中国》翻成俄文了,最早发出消息的是乌克兰,乌克兰当地报纸上刊登了这本书的消息,接着俄罗斯也有相关报道。去年我专门拜访了乌克兰驻上海总领事,把这本书送给他。他告诉我,在乌克兰,犹太人的力量非常强大。

其实最近大家应该也都注意到了,原来的切尔西俱乐部老板阿布拉莫维奇在俄乌会谈中也发挥作用,他是俄罗斯国内最著名的犹太富商,现在已经入籍以色列,他跟普京、泽连斯基的关系都不错。

另一个有意思的角色就是土耳其,目前在俄乌谈判中发挥重要作用。

所以,对俄制裁的整个形势,西方吹得有点过头了。很多国家,包括中东地区的国家都没有参加,沙特、阿联酋等等都不支持美国施压俄罗斯能源,没有接听拜登的电话。最近,埃及率阿拉伯联盟代表团访问了俄罗斯和乌克兰,表示愿在俄乌之间发挥调解作用。

而且,沙特、阿联酋现在跟中国关系非常好,中国是中东石油大买家,甚至中国和沙特正在商量用人民币结算,这一动作是非常关键的动向。

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又从特朗普时期的反对“两国方案”退回到支持“两国方案”。布林肯到巴勒斯坦访问的时候,阿巴斯板着脸对他说,我们坚持“两国方案”,布林肯说我们也同意,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美国和阿拉伯国家又是一致的,但以色列是反对的。关于这一点,我以前在采访中也说过,我早就劝过以色列朋友,如果你要把以色列称为犹太国家,同时又只能是一国方案,也就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是一个国家,但阿拉伯人出生率高,恐怕过几年人数就超过犹太人了,到时你再说以色列是犹太国家恐怕就站不住脚了。

不过在俄乌冲突中,不管是以色列还是阿拉伯国家都没有参加对俄制裁,而是都在劝和促谈。以色列相对而言发挥的作用更大一些。

观察者网:最近,美国国内有人批评拜登政府没有与土耳其沟通,无论是拜登还是布林肯都没有与埃尔多安对话,而埃尔多安恰恰在俄乌局势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联系前面提到的阿拉伯、以色列,好像全球又在逐渐形成两个不同的阵营——有意识形态的影响,但似乎又不同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归类?同时,有人认为,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一强格局将发生变化,世界秩序开始走向多极化,就像前面提到的这些区域性的变化,您怎么看?

潘光:其实在3月10日,我们还跟土耳其驻上海总领事见了面,他们主动提出来要见面;那天正好是俄罗斯外长和乌克兰外长到土耳其会面。

我跟总领事说土耳其可以发挥作用,然后总领事说中国可以发挥比我们更大的作用。我说,中国要发挥作用,还有很多难题,特别是中国跟俄罗斯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中国跟乌克兰是友好关系,相比之下跟俄罗斯近一点,但你们跟双方关系都挺好。他听了以后,点点头笑了。如果现在再碰到他的话,我就要跟他说,你看我说的没错吧,土耳其能发挥的作用很大。而且就目前形势来说,土耳其还可以继续发挥作用。

最近争论比较多的一个消息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和平协议需要安全担保国,泽连斯基提到了中国。实际上,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同意放弃核武器,需要各个核大国签署对乌克兰的安全保障书,中国就是签字国之一。不过,现在对乌克兰的安全承担保证,可比当年的情况复杂得多。

观察者网:正好提到土耳其,联想到最近的一条消息就是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又有行动,而且正好是在拜登出访欧洲的时候,正好那段时期土耳其正在举行俄乌谈判会议,当时看到这条消息觉得有所蹊跷,毕竟阿塞拜疆背后有土耳其势力,当然也可以说有北约影响,您怎么看这些细微的动作?

潘光:亚美尼亚是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成员,如果这个事情让俄罗斯出面的话,阿塞拜疆也不敢怎么样。

土耳其的角色和地位一直很尴尬,是北约成员国,但是欧盟永远不会接受它;现在还成了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国。

欧盟在文化上对土耳其有歧视。曾经有一个奥地利学者跟我说,他小时候一哭,他奶奶吓唬他说土耳其人要来了。他们一直认为土耳其是异类,当年总算没让奥斯曼土耳其进入欧洲,最后在巴尔干半岛肆虐一通。我在访问土耳其的时候,土耳其人心里也明白,他们就说欧盟就是一个基督教的世界,不可能接受我们。

北约倒是有些不一样,现在连阿尔巴尼亚这些国家都进去了。不过,这和现在的乌克兰正好相反,北约进不去,但欧盟可能有望。

当然,土耳其现在也是脚踏几条船,一方面是北约成员国,一方面又买俄罗斯的S400,美国压制很厉害,但土耳其最终还是买了。现在美国要它把S400给乌克兰,它说不行,这是俄罗斯的武器,怎么可以给跟俄罗斯交战的国家。

况且,现在这个局势,土耳其也很担心,敖德萨这些地方都黑海沿岸一带,乌克兰放了好多水雷,所以它也希望尽可能促成和谈,否则真要在黑海打起来,土耳其也会受到波及。所以,土耳其劝和促谈,很合情合理。

在高加索那边,土耳其当然是支持阿塞拜疆的,但也不敢过火,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真要发生冲突,它肯定会压阿塞拜疆,不让它轻举妄动,现在打亚美尼亚相当于在俄罗斯背后再烧一把火,所以我觉得阿塞拜疆在纳卡挑事也不会闹大。

何况,土耳其现在在俄乌之间发挥一点调节作用,对它也是有利的。埃尔多安跟普京的关系也比较好。其实乌克兰执政党团主席阿拉哈米亚,据说跟普京也有关系,出生在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现在阿布哈兹也号称独立了,但没人承认。

顺便可以补充一点,上合组织没有正式承认阿布哈兹,也不承认南奥梯塞,同样现在也不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地方,当然也没承认克里米亚。

王世达:对比西方给乌克兰送枪,中国给阿富汗送去了粮食和疫苗

王世达2022-04-07来源:观察者网

美西方援助给乌克兰枪炮、情报、后勤,甚至大把的援军,名义上是援助,实际效果恰恰导致了俄欧冲突的持续化,人道主义危机的扩大化。因为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越阻碍俄乌双方尽快达成政治和解与妥协,人道主义危机就越为严重,可以看出这些打着人权名义,提供枪炮援助的美西方是非常虚伪的。

中方对于阿富汗提供的援助是一批又一批的疫苗和粮食、棉被棉鞋等,这些真正着眼于阿富汗的民生和阿富汗人道主义危机最迫切需要的东西。

除了援助外,前段时间,南南合作基金会和联合国的相关机构又对阿富汗启动新一轮的援助,彰显中方对阿富汗问题的斡旋和协调,同时也非常注重维护联合国的权威,这样才能使各地区国家对阿富汗的援助实现最大效果。

王世达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副所长

【导读】 3月30日至31日,中国屯溪举行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会议成果丰硕,主要体现在《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联合声明》和《阿富汗邻国关于支持阿富汗经济重建及务实合作的屯溪倡议》两份文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副所长王世达教授认为,在阿富汗问题“热点遇冷”,西方刻意忽视阿富汗人道主义危机之时,中国采取务实的态度持续为阿富汗提供粮食和疫苗,充分体现了中国推动阿富汗“由乱及治”的努力。

观察者网:第三次阿富汗外长会的成果集中反映为《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联合声明》和《屯溪倡议》,您如何评价这两份文件和成果?

王世达:这次阿富汗外长会成果丰硕,集中体现在你说的这两份文件里:第一份文件是《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联合声明》,第二份文件简称《屯溪倡议》。

两份文件各有侧重,第一份主要是原则性的共识,就像声明里提到的阿富汗邻国各方在坦诚务实和相互理解的氛围中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这个坦诚务实和相互理解非常重要。这两个词是非常正面的词语,放在阿富汗邻国对于阿富汗问题的态度上非常贴切。

我们知道美国和西方在阿富汗问题上和地区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分歧,在其他更大的多边平台上,很难用坦诚务实和相互理解这两个词来形容。

首先,阿富汗邻国在阿富汗问题上有比较深的理解和共识,具体到联合说明的内容也比较丰富:主要分为政治外交,人道经济、安全反恐、难民以及相关的机制建设,涵盖了阿富汗问题的核心领域,包括了政治、经济、安全、难民等,尤其是机制建设非常重要。

第二点,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去年8月份首次召开,到现在为止开到第三轮,前两轮都在阿富汗举办。阿富汗外长会在阿富汗问题上共同地发出邻国的声音,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如果有一个机制能够落实之前三轮和以后每一轮的阿富汗邻国外长会的共识,那么外长会就不只是寻求共识,而有能力把阿富汗邻国外长达成的共识落地,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成果,在我看来这个机制非常重要。

第三点,如果下一轮阿富汗邻国外长会机制顺利成立的话,那必然将会和现在已经存在的“中美俄+”阿富汗问题特态机制相互补位配合,一同构成凝聚阿富汗问题的国际与地区共识的非常重要的两大平台,有利于推动阿富汗局势的过渡,这是我对联合声明的看法。

《屯溪倡议》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经济重建,主要是阿富汗邻国在阿富汗经济重建与务实合作的一个倡议。中国讲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没有经济与合作,那么政权的稳定、安全的维持可能都是无缘之木,所以阿富汗邻国包括中国在内充分地看到了经济重建在阿富汗的战后重建中所占据的独特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屯溪倡议》是在经济重建领域凸显了阿富汗邻国能做的事情。我们看到《屯溪倡议》范围比较简单明了。在若干个领域,包括互联互通、经贸、人道主义援助、经济重建几大块,每个邻国做的事情也比较清楚,这样的好处是让阿富汗邻国在对阿富汗的经济重建提供帮助可以更加地有的放矢或形成合力,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资源浪费。

观察者网:上周,王毅外长出访阿富汗等南亚四国,中国首次举办了阿富汗外长会,外媒却用“中国打什么算盘”、“中国布局阿富汗”等描述,您对此如何看待?

王世达:布局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地缘政治角度,也是一个从地缘博弈视角出发的词语。这也彰显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与以中国为代表的地区国家在阿富汗问题上比较大的区别,特别是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作用。

就像这次外长会上提到的,阿富汗朋友们认为中国是唯一没有伤害过阿富汗的大国,这句话评价非常重要。历史上早在19世纪英国和沙俄大博弈的时代,阿富汗就深受大国博弈之苦。

我们知道英国、沙俄、苏联,包括后来的美国,其实在阿富汗都有相当的布局,都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而恰恰相反,中国在阿富汗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出于自身私利,而在阿富汗谋篇布局。

“在阿富汗问题上中方没有私利,不寻求势力范围”,这几句话的定位凸显了中国对于阿富汗问题的立场,就是不谋求私利,不追求势力范围,积极推动阿富汗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因为这符合中国的切身利益。

因为阿富汗是中国的邻国,阿富汗东北部瓦罕走廊和中国新疆直接接壤,中国的外交政策“睦邻、安邻、富邻”这六个字不是一句空话,这是一种切实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周边外交政策和原则。

观察者网:我们关注到这次会议上第一次有了阿方代表,阿富汗临时政府代理外长穆塔基作为阿富汗代表出席了阿富汗邻国外长首次对话会,这释放了哪些信号?给阿富汗的重建带了哪些帮助?

王世达:穆塔基参会恰恰体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地区和国家在阿富汗问题上一个非常鲜明的立场,任何涉及阿富汗的重大决策,无论是政治权益还是经济支持或是人道主义援助,我们都不能绕开阿富汗临时政府——事实上阿富汗的掌权者这一方。

去年8月份阿富汗塔利班夺权之后,美国和西方始终有这么一种声音,就是把阿富汗塔利班临时政府和阿富汗人民分开。当阿富汗人民面临人道主义危机时,西方要提供支持,但是这种支持又不能让他们不认可的阿富汗临时政府所回应,甚至提出了把人道主义援助通过国际组织或者非政府组织向阿富汗民众提供。首先不说这种行为的对错,只是从可行性上讲,这种设想根本就不可行。

因为任何一种非政府组织,无论组织系统多庞大,对一个社会的基层接触多宽泛,也比不了一个有效的国家政权对阿富汗国家社会各个层面,特别是基层的接触那么深。

尤其是阿富汗塔利班从农村地区起家,对阿富汗农村了解最深刻,对阿富汗社会接触最密切,是一个扎根于阿富汗乡村地区的政治组织,也是一个事实上的政权。那么美西方这样的做法势必会削弱对阿富汗人道主义援助的成果,不利于阿富汗真正的稳定和发展。

我们想实现阿富汗局势的平稳过渡,首先需要找到一个接触方,如果绕开阿富汗临时政府,接触的只能是反对派,反对派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阿富汗的内乱再起,不利于阿富汗局势的平稳过渡。

观察者网:关于这一点,近期塔利班教育部再度关闭女子中学,一些西方国家明确提出人道援助要与阿富汗临时政府政策挂钩,而这些言论遭到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反对。

王世达中方包括阿富汗邻国在内,一致反对将人道主义援助政治化,援助是基于阿富汗民众迫切面临的人道主义危机,援助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和缓解阿富汗面临的缺粮缺疫苗等现状。

另一方面,阿富汗邻国外长会整体上认可阿富汗临时政府过去半年以来的执政,也提出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妇女权利和女童受教育权利,包括各族裔群体和妇女儿童在内的全体阿富汗人民的基本权利。

媒体上曝光的阿富汗临时政府关闭女校,对于女童读书的限制性措施,以及少数民族族裔在阿富汗政治的代表权问题。这些方面可能阿富汗临时政府仍然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毕竟妇女的工作权利、女童的受教育权利是一个被国际普遍认可的权利。

中方包括阿富汗邻国尊重阿富汗的传统和信仰,但是一些基本性的原则,我们还是要敦促阿富汗当局遵守,这也有助于阿富汗当局进一步提升形象,减少阿富汗当局在未来获得国际承认所面临的障碍,也有利于阿富汗局势最终的顺利过渡。

观察者网:在阿富汗问题“热点遇冷”的特殊时期,中国发起这次会议,为阿富汗持续提供人道援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如何评价中国的“解题思路”?

王世达:第一点,中方发起会议,包括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及其配套的会议,彰显了中国对于阿富汗问题的高度重视,在某种程度上也向国际社会表明阿富汗问题的重要性不能因为俄乌冲突热点而分散掉了对阿富汗应有的关注。

从人道主义危机的角度讲,美国和欧洲都高度重视乌克兰现在的人道主义危机,但我想说阿富汗的人道主义危机远比乌克兰的更为严重。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流失的数百万阿富汗难民至今仍然在阿富汗周边国家,特别是伊朗和巴基斯坦,近几年又有一些新的难民流散到阿富汗周边。阿富汗难民的规模和影响范围从哪个方面讲都比乌克兰危机导致的人道主义危机要重,两者都很严峻,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不能忽视阿富汗现在的人道主义危机。

第二点,阿富汗本身对于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的安全至关重要。因为历史的原因,阿富汗曾经长期内战,基地组织正是借助阿富汗的内乱而做大,策划了针对美国世贸双子塔的“9·11”袭击,导致美国发动了持续20年的反恐战争,这一战争的影响持续至今。

我们要从历史中学习经验和教训,不能让类似事件重演。阿富汗境内现在已经有伊斯兰国结盟的一些极端组织在阿富汗活动,不能再让阿富汗的领土被包括伊斯兰国在内的暴恐组织利用,威胁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的安全。

从这个角度看,中方举行这次会议彰显了对于阿富汗问题的高度重视。至于“解题思路”,刚才也提到一些,第一个原则是在阿富汗问题上我们应该采取更务实的态度。

阿富汗局势演变至今,特别是去年8月份的阿富汗军事演变是在没有重大外力介入的情况下自发性的演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讲尊重阿富汗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采取务实的态度看待阿富汗的局势变化。

第二点,在阿富汗问题上尽可能地达成国际和地区共识,不要把相关国家在某些领域的分歧和争论延伸到阿富汗问题上,因为阿富汗的稳定、安全和发展符合所有方的利益,阿富汗的混乱和战乱会伤害每一个国家的利益,因为恐怖主义是不分国界的。

第三点,未来阿富汗的局势演变,不管是国际社会还是地区国家,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人道主义的介入,都不能刻意绕开阿富汗相关当局这一个关键的当事方。

观察者网:确实阿富汗难民和人道危机比乌克兰的更严重,但是国际舆论特别是西方舆论反而对阿富汗的关注比较少,这种双重标准和远近亲疏现象背后有哪些原因?

王世达:从去年八月到今天的俄乌冲突,西方的主流媒体对于阿富汗的关注度迅速下降,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媒体彻底聚焦乌克兰冲突,而且它的聚焦非常有倾向性。

西方媒体大肆宣传所谓的俄乌军事冲突导致了乌克兰的人道主义危机,打着人权的旗号,发布明显地有价值判断的报道,我想提醒各方看事情还要看本质。

乌克兰冲突为什么演变到这一步?大家都有一个判断,如果没有某些势力的刻意挑拨和搅局,我觉得乌克兰未必会走到今天,也未必会引发俄乌冲突。

至于他们背后的原因,其实逻辑很简单,这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关,因为从特朗普时期推出的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我们看到它的安全战略中心已经不再是反恐了,从奥巴马、小布什时代的全球反恐压倒一切,逐渐转向了大国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应对所谓的针对美国全球霸权的挑战。

这也是为什么去年拜登会不顾一切地从阿富汗撤军,也能理解为什么美西方对阿富汗的兴趣迅速降低,撤军之后对阿富汗的援助、资金投入迅速终止,导致阿富汗的人道主义危机。

阿富汗局势过去20年没有好转,为什么要撤出呢?并不是因为把问题解决了,而是要转移军事中战略重心。那么为什么乌克兰冲突那么受重视,同样从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中可以找到原因,因为它的安全战略重心就是所谓的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斗争,俄罗斯显然是它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乌克兰问题上显然它是针对俄罗斯,也乐见俄罗斯深陷俄乌冲突这场战争中来实现美国的利益诉求,一切都要从美国国内的重大战略判断作为出发点。

观察者网:对比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大多是军火,而中国给予阿富汗的援助则是粮食和医药,这背后反映了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哪些不同?

王世达: 我想援引一下前阿富汗驻华大使巴辛先生的一句话,当年他当驻华大使,曾经跟我见面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某些国家给阿富汗带来的是枪炮,中国朋友带来的始终是帮助和友谊”,这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他当时还说了另外一句话,“某些国家早晚会离开”。当时美国还没有撤军,所以我想巴辛先生说的肯定就是美国及其盟友。阿富汗是中国永远搬不开的邻居,从阿富汗朋友的话语里也可以看出为什么中国和美西方提供的援助物资是完全不一样的。

美西方援助给乌克兰枪炮、情报、后勤,甚至大把的援军,名义上是援助,实际效果恰恰导致了俄欧冲突的持续化,人道主义危机的扩大化。因为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越阻碍俄乌双方尽快达成政治和解与妥协,人道主义危机就越为严重,可以看出这些打着人权名义,提供枪炮援助的美西方是非常虚伪的。

中方对于阿富汗提供的援助是一批又一批的疫苗和粮食、棉被棉鞋等,这些真正着眼于阿富汗的民生和阿富汗人道主义危机最迫切需要的东西。

除了援助外,前段时间,南南合作基金会和联合国的相关机构又对阿富汗启动新一轮的援助,彰显中方对阿富汗问题的斡旋和协调,同时也非常注重维护联合国的权威,这样才能使各地区国家对阿富汗的援助实现最大效果。

观察者网: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塔利班的外交承认,美国因为阿富汗关闭女校从而取消了与塔利班会谈的多哈论坛,英国《卫报》称这一举措搅乱了美国对塔利班给予外交承认的进程。在各国关注讨论阿富汗重建问题的时候,阿富汗政权的国际承认会如何发展?

王世达:阿富汗政权的国际承认是一个比较难处理的问题。第一点,这次阿富汗塔利班执政的国际环境比上一次1996-2001年好得多。虽然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国家承认塔利班政权的合法性,但是几乎包括美国和欧洲在内,各方都与阿富汗临时政府保持密切的沟通。

从美国和欧洲方面讲,他们在挪威奥斯陆和卡塔尔多哈,包括其他一些地方保持了不间断的接触。而且动辄就是美欧整体的阿富汗特使或阿富汗大使与塔利班方面的沟通和接触,更不必说地区邻国和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俄罗斯组织的莫斯科进程等平台和会议都在和阿富汗临时政府保持密切的接触,这一点是上一次阿富汗塔利班执政所没有的。

第二点,在承认阿富汗塔利班执政问题上,确实有一些大家都认可的内容,比如政权的包容性问题,可能中方包括地区国家所认定的包容性和西方认定的包容性未必是一码事,但是不管怎么讲,任何一个组织在阿富汗如果想彻底地垄断权力,必然会导致其他组织的反抗,甚至引发新一轮的内战和冲突,这不利于阿富汗局势的稳定与和平发展。

所以中方包括地区国家主要是从阿富汗的持久和平角度来考虑阿富汗政权的包容性,那西方可能是把更多的政治力量加入阿富汗政权,这种标准可能会不一样。

第三点,我们在敦促阿富汗临时政府采取进一步的积极措施的同时,还是要避免一味地提要求、提条件,要塔利班做这做那,而没有任何正面的回馈,这必然会导致塔利班自认为做了很多努力,却没有得到外界认可,可能会引发或推动阿富汗塔利班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就是上世纪90年代自我孤立。如果这个情形真的发生,对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都是不利的。


2022-4-9点击数/观注度 3447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